APP下载

高考时评体写作技巧突破

2019-01-10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时评文章作文

安徽

时评体作文一般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材料,要求学生发表有理性、有思想的看法。在写法上,往往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较强。时评体作文的写作应遵循一般议论文的写法,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练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

一、时评体写作基本特征

1.事实性。学生一定要明确,新闻事实是时评体写作成败的关键。学生写时评没有一定的激情,总是吞吞吐吐、半推半就,像挤牙膏一样,是不可以的。但学生光有激情也不行,还需要理智分析、理性判断。时评说到底还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需要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否则,仅仅抒情而不说理,难免沦为“滥情”。分析说理,是时评写作的灵魂所在。

2.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写作要求快速反应能力。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性来看,时评写作对时效性要求更高、更严。经常看新闻报道的人都知道,许多“时评”都是随新闻事件而随时播发的,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所以,时评写作要求我们能即时发表评论。

3.针对性。对事对物,千万不能无的放矢。所论何来?结果会怎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文章中一一回答。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 “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 “针对性强”。《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要求是“紧密关注事实” “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这些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病呻吟,更不能放空枪、乱打炮。

二、时评体写作要体现“四味”

1.鲜味。用心把握社会的潮流,寻找新颖的题材。

2.杂味。用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均可以信手拈来。

3.辣味。讴歌时让读者喜,抨击时让读者怒,思想深刻,立场鲜明。

4.趣味。语言机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尽量选择让读者感兴趣的题材。

三、时评体写作注意事项

1.拟题:观点鲜明,一针见血

标题要观点鲜明、形象生动,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本质。如2018年辽宁考生优秀作文《人生之花绽于赞美》,2018年重庆考生优秀作文《揭开面纱,查看本质》,2018年广东考生优秀作文《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以青春芳华,谱写时代乐章》,2017年重庆考生优秀作文《怀自强之心,养浩然之气》,2017年江苏考生优秀作文《莫让宝马成囚笼》,2017年上海考生优秀作文《莫让预测成为预设》,2017年山东考生优秀作文《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再如一些知名报纸的时评标题:

2018年5月22日《光明日报》,发表施经研的文章《粗暴浮夸的网络语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2018年6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振宇的文章《对民众呼声“有所应”更要“有所为”》。

2018年7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李勤余的文章《让原创者自行维权是强人所难》。

2018年7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李茂颖的文章《敲开心门,打开富门》。

2018年7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刘婷婷的文章《依法遏制影视作品署名乱象》。

再看下面三个标题:

原题 1:《2018年税收监控,稽查重点将是谁?》

原题 2:《利息税征收何时能遏制?》

原题 3:《春季出游,爱惜花草》

笔者尝试改写,变成下面的标题,感受一下,改后效果是否会好一些?

修改后1:《2018年度,谁将被税务局重点“照顾”?》

修改后2:《利息税何时能止痒?》

修改后3:《春季出游别“拈花惹草”》

标题醒目的几种方法: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2019年1月2日,“新华网”发表顾煜、林碧锋的文章《小“耳朵”引发大关注 “天价”人工耳蜗到底价值几何?》;2019年1月2日,“人民网”发表蒋萌的文章《“有偿抢票加速包”算不算黄牛?》。

数字法:用数字凸显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2018年7月18日,“新华网”发表闫子敏的文章《外交部发言人用四个“错”回应美方指责》。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2018年5月4日,“人民网”发表苏砥的文章《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2018年7月10日,“新华网”发表新华社评论员的文章《美国践踏世贸规则不得人心》。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使态度更加明确。如2018年4月10日,“人民网”发表霍木的文章《“三个滚滚向前”为世界大势标定方向》。

2.开头:迅捷入题,吸引目光

我们应找出事件的主题,但切忌花大篇幅回顾。针对主题,宜用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的语言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迅捷入题,吸引目光,只有这样,方能吸引读者,震撼人心。

我们以2018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施经研的文章《粗暴浮夸的网络语言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例具体来谈。

近年来,在一些网络论坛甚至纸媒上,常常能看见“X国吓尿了” “XX认怂了” “XXX后悔了” “XX哭晕在厕所”等标题……这种语言和文章以及其背后的心态,对民族和民族语言以及国家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种语言和文章以及其背后的心态,对民族和民族语言以及国家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关于观点,一定要掷地有声,拒绝平庸。一个平庸的、人云亦云的观点,是没有太大价值的。相反,如果学生从一些常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提出新颖的观点,形成有个性的观点。

3.主体:开掘本质,辩证分析

主题部分,其实写起来也很简单。结合观点,开掘本质,剖析具体事件,辩证深刻分析。

(1)提出问题。切忌泛泛而谈,尽量通过具体的实例剖析事件本质。如:

这种被称为“吓尿体”的文章,通常盲目自大,无限夸大某一事物,用粗暴煽情的语气,故意制造一种惊人、浮夸的效果,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胡言乱语或标题党,甚至涉嫌虚假新闻,却每每引来集体狂欢和大量点赞。

(2)分析问题。

A.紧紧扣住论题本身。如:

那些只有通过贬低他者,才能感受到自信的人,实则还是没有自信的自卑者。

B.研究问题本身。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现象背后的本质所在、事件形成的原因、现阶段有何影响、今后发展的结果如何、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强大的民族自信源泉。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和谐相处,即使是对待不可避免的竞争对手,也是以礼相争,不失风度。

C.在文章的行文组织上,学生要做到思路清晰,尽量将论据、论点等分项列出,让人一看就能厘清头绪。如: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传统,造就了中国人的和平心态,更造就了中国人的典雅风格。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品,这些美丽典雅的语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汉语之所以在世界语言中可以历五千年而不衰的根本所在。

(3)解决问题。如:

所谓“吓尿体”等浮夸,看似引发嘴上占尽便宜的狂欢,实则透露出空虚无根的不自信,与鲁迅笔下的阿Q毫无二致。当此国家日益强盛,民族真正自强之时,如此浮夸,实属不必。

文章主体部分,是需要学生浓墨重彩的地方。评事要言之有理,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

写作时,学生要做到举例新颖,确定中心,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还要做到论点明确,只有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在论据方面,多关注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科技动态,坚持时代性(时代精神)和历史性(有新因素的历史素材)相结合,点(详写事例)和面(略写事例)相结合。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方法有多种: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4.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篇

呼应开头,收束全篇,这样才能保证论述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如:

所谓“吓尿体”等浮夸,看似引发嘴上占尽便宜的狂欢,实则透露出空虚无根的不自信……当代学者费孝通曾说过一句关于文化自信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典雅包容在当今传承创新的典范,足为那些乐“浮夸”不疲而不自知的人镜鉴。

四、时评体写作基本模式

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概括出如下时评体写作的基本模式:

1.引材料。引用相关的材料,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2.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这是全文的重点。

3.联现实。联系实际说理,或解决问题,即揭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4.得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首尾呼应,强化自己的观点。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得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同月,江苏宿迁出台“文明20条”,其中倡议“朋友圈不拉票、不刷屏”。对这些新出台的规定,你是如何看待的,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佳作展示】

网络投票不能变了味

董丝雨

2018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得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同月,江苏宿迁出台“文明20条”,其中倡议“朋友圈不拉票、不刷屏”。我为这两地出台的新规叫好,建议在全国推广。

萌娃评选,才艺比拼,商业排名……曾几何时,种类繁多的网络投票入侵微信,在群聊和朋友圈中疯狂刷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有45.6%的受访者曾参与朋友圈投票活动,44.7%的人表示“绑架式”朋友圈投票让人烦恼。

不可否认,网络投票与传统问卷调查相比,不仅能节省印刷费用和人工派发的费用,其系统自动计票的功能也省去了后期计票的人工成本。在提高投票效率、扩大参与范围、助力公平公正等方面,网络投票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受利益驱使,网络投票逐渐变了味,背后充斥着各种套路和陷阱。有的成了参评者人脉的赛场,有的沦为商家品牌营销的把戏,有的变身刷票机构牟利的工具,还有的成了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的黑手,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投票前需要先关注某个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商家以极低的成本营销推广的新宠。参评者为了拿到心仪的名次,在朋友圈和群聊中大量转发投票链接,不知不觉成了商家的“活体广告牌”。

除了让商家赚足眼球,网络投票还给刷票机构提供了诈骗机会。据报道,一位白领妈妈为让孩子拿到某个萌娃评选的第一名,先后花6 000元找刷票机构刷票,最后却发现上当受骗。还有的投票主办方以防止刷票为由,要求投票人在投票前提供真实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或者获取定位服务、访问通讯录等各种手机权限,最后将收集的个人隐私信息打包贩卖给不法分子,为精准诈骗提供了“温床”。

变了味的网络投票,亟待对症下药、加大整治。加强对投票过程的监督,才能助推网络投票回归正轨,发挥应有功能。

一方面,平台应守土有责,加大对投票链接的审核,畅通举报违法投票链接渠道,从源头把好关,防止不良投票链接的泛滥;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台管理办法,有效填补制度漏洞,增加网络投票的违法成本,大力惩治利用网络投票敛财的不法分子。

【感悟赏评】

猜你喜欢

时评文章作文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党建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