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优化研究

2019-01-10周春应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覃 棹,周春应,顾 典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2013 年11 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2018 年8 月20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指出,必须清醒地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所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精准施策、一鼓作气,精锐出战、精准施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胜阶段,必须积极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部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贫困规模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等,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短板”,此外,我国2.2 万km 边境线中有86% 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决胜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进程中,需通过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丰富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4-6],促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7],从而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减贫脱贫。

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现状分析

1.1 贫困程度越来越深,脱贫难度逐步加大

2017 年,我国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为1 032 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33.9%。同时,民族八省区的贫困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民族八省区减贫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以广西为例,经精准识别,广西全区贫困分数在59分及以下的有41个县,其贫困人口达157万。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很深,致贫原因主要因病、因学、因残和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六种主要原因相互交织。贫困地区收入水平及其余各项设施配备很低,脱贫难度大。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容易脱贫的都已经基本解决,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 “硬骨头”。

1.2 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

从地理位置分布看,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及西南部地域,这些地区主要以森林、荒漠、高原、丘陵为主。生态环境尤其脆弱,大部分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以广西省为例,在广西目前452 万贫困人口中,85.6% 分布在革命老区,21.4%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49.6% 在大石山区,8.7%在边境地区,6%在水库移民区。这些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环境这一硬件设施不足,同时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受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这些地区贫困人口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1.3 人口素质较低,教育资源匮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硬件设施不完备,受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贫困农村和山区交通不便、信息资源闭塞,这些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落后,同时缺少优秀的教师资源,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有限性。2016 年统计调查显示,广西地区初中的受教育水平为40.7%,全国初中的受教育水平为38.8%,明显高于全国;广西地区高中、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分别占13.8%、7.3%,全国高中、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占16.9%、12.9%,高中及高等教育明显低于全国的受教育水平。

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存在的问题

2.1 贫困人口呈现点多面广,精准扶贫难度大

我国扶贫工作一贯重视贫困落后集聚区,但少数民族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同样也存在部分贫困村庄,由于扶贫开发力度较弱,容易导致这些村庄难以脱贫。如何化解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同样是精准脱贫的重要工作。以广西北海市为例,北海市相对广西其他地市来说经济发达,但根据北海市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工作局公布的2018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6 232户,因灾、因学、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等方面原因导致贫困。点多面广的贫困情况加大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难度。

2.2 现有扶贫模式后续问题突出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在贫困问题上各有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大都采用多角度、多领域的扶贫模式,这使得某些扶贫模式实施后的安置成为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安置就是一个突出难题。广西有近一半贫困人口居住在大石山区,这些地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干旱、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缺企业、缺合作社带动,很多地方不具备发展产业的基本条件。这些地区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后,大多只能进行 “无土安置”,缺乏产业用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也非常滞后,很难发展起一定产业支撑搬迁对象的就业安置,保证搬迁对象 “搬得出” 之后,能 “留得住,有出路”。

2.3 贫困退出和脱贫摘帽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自1986 年确立以县为单位开展大规模开发扶贫战略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以区域为瞄准对象的扶贫模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达到脱贫标准退出机制不健全,贫困人口退出未做到民主公正,缺少公示公告,还有部分贫困群体担心退出后无法享受优惠政策,想方设法躺在脱贫队伍里。

2.4 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当前,从中央到地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都比较完善,制定了各项特惠政策,安排干部一对一帮扶联系贫困户。据广西自治区扶贫部门和调研县市调查,目前部分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欠缺,许多贫困户对送上门来的工作岗位态度冷淡、挑三拣四,甚至宁愿在家等救助,也不愿外出务工。有些贫困户不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改变贫困落后的动力,不是与各级帮扶干部同频共振、锐意进取,而是不思进取,或是故意隐瞒收入,躺在《帮扶手册》上依赖帮扶。“等靠要” 现象不仅违背扶贫开发促进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价值导向,而且导致了扶贫资源的浪费,妨碍了扶贫成效的提高。

3 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对策

3.1 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协调扶贫资源分配

精准扶贫战略主要针对农村贫困户,采取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从而使其逐渐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则面向社会及市场,鼓励群策群力,发扬奉献精神,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此,针对不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扶贫措施创新等多维创新,完善民族地区扶贫的动力体系,促进预防贫困、识别贫困、帮扶贫困、防止返贫整个体系的构建。同时,还应广泛发挥市场及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专家、企业、社会组织深入少数民族贫困深处参与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为贫困地区带来技术、投资、工作岗位等,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脱贫潜力,加快扶贫工作由资金驱动向要素驱动的转变,使得扶贫工作实现真正的精准有效。

为确保各地区对资源的分配协调,需要建立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退出和脱贫摘帽相应体制机制,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对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实行 “季度小更新、半年大更新、年度全更新” 并实行不定期检查,确保贫困人口的完整性和存在性以及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的及时退出;将不同类型贫困县、贫困村划分等级,按照正常脱贫速度规划出不同脱贫年限,督促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进程;对于刚脱贫地区在一定期限内保证扶贫政策不变,帮助其度过过渡期;对于如期或者提前脱贫的地区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得精准扶贫资源真正惠及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大大提高。

3.2 推崇绿色扶贫模式,开放交流合作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也应贯穿于少数民族精准脱贫实践探索过程中,在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引导各地面向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扶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应考虑到:部分生态脆弱的地区由于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生存条件恶劣,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启动实施一批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扶贫项目,取得经济环境的双重发展。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基础,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展开以更好地维护少数民族的生存利益。

精准脱贫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需要贫困地区开放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引进信息技术类人才,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建立产销的有效衔接[8-9]。同时,搭建产业扶贫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扶持平台、省级和县级扶贫融资平台,引导并融合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方力量,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通过增强与其它贫困地区的经验交流和项目合作,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流通限制,从而促进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进而带来贫困地区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转变,实现该地区精准脱贫[10]。

3.3 坚持共享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目标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主要通过公正透明的标准,做到贫困的精准识别退出,从根源上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则重点解决相对贫困,旨在2050 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部实现,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因此,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农村共富共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由贫困人民共享的关键在于让扶贫工作透明化、规范化,即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程度。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大力提升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医疗救助等扶贫措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推动扶贫工作法制化建设。同时,印发实施专项扶贫融资资金管理办法,对各个扶贫业务进行物理隔离、封闭运行,做好专项建设资金、地方债和贴息贷款的有效衔接,确保各渠道资金专款专用、协调联动,避免出现资金挤占、挪用、沉淀等问题[11-12]。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