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指向性表达的研究

2019-01-10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指向性语文课堂小学生

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目前语文课堂“问答式”的教学模式仍然随处可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教”的比重高,“育”的含量较低。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似乎在主动学习,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实质仍然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导学案设计,积极探究“指向性”的语文教学方法,利用语文课堂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注重“指向性”表达,丰富语文课堂活动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其表达能力可塑性强,图示表达思维也比较丰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起点和基础,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趋势。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要抓住“最佳”教学时期,通过指向性表达的有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小学,训练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最佳阶段也是小学。教师要意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们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因势利导,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指向性”学习思维。

小学阶段,只有真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最缺少什么,以便为学生创设出有效的学习情境,综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对学生形象思维有较高要求的学科,仅靠每学期7-8节口语交际课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不够的,不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不懂得如何设立学习目标,对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存在盲目性。教师要利用真实的教学情景,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最佳阵地,让学生体会语文课本中的深刻内涵。

教材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文章和古诗,对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我们要汇集各种课堂题材,利用经典文学来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给孩子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小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和背诵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贾岛和童子,按照《寻隐者不遇》中的内容,模仿古诗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表演时,教师作为旁观者,要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建立角色意识,让课堂更加具有“指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从表演中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2.强化“指向性”表达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进入学校的施教范畴,但是许多小学语文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指向性”培养,学生存在过多“被表达”或“假表达”的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处于高涨的阶段,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有可能产生教学漏洞,导致学生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解决。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指向性”表达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有效的情感教育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

古人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会有一些“意向”词汇,代表独特的含义。以《黄鹤楼送别》为教学实例,教师可以加入“融情于景”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具有“指向性”的教学题材,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比如“茱萸”象征着对亲人、已故之人的思念之情;“大雁、月亮、游子”代表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高山流水”一般用来刻画祖国山河的美好……《黄鹤楼送别》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感人的画面,耐人寻味。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结合新时期的教学题材,转变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如“为什么要送别?作者在送别时运用了什么方式?同学们还知道哪些送别友人的方式”等,这些都是课堂中有价值的问题。这些有趣的教学提问,能将语文的价值和魅力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被表达”或“假表达”的现状,极大地发挥出“指向性”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小学生刚接触到各种情感的文章和古诗词,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诗词的韵味,甚至觉得语文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只有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指向性”引导策略,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真正缺少的。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给学生创设出更多“指向性”表达的教学课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引入“指向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指向性”教学课堂模式下,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表达观点;教师也要在课堂活动中挖掘文本教学资源,并创设出一定的主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有的文章中涉及到雄伟的自然风光,可以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上,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我国美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比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是对“五岳之一”的黄山的赞誉,展现了黄山的雄伟壮丽。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教师要适时拓展文字空间,点燃创造语言的火花,以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

《清明》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牧童,并提问,“在陌生的地方问路时,应该怎么做?能不能失信于人”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再如《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师要提出问题,进行“问”的艺术拓展。这种深层次的教学模式,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还能促进课堂“指向性”教学进度的发展,引导学生借助问题冷静思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指向性教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高效的仿写训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让其在不同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品质。这种指向语言的整体思维训练,是当前小学语文书面表达能力的升华,也是新时期教学体制改革的体现。为了发挥“指向性”课堂的教学优势,教师要合理利用语文教材,布置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同学的学习要求。

语文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日常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课堂形式比较单一,教师的教学设计凌驾于学生思考的过程之上。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考方向,要运用“指向性”表达的教学艺术,不断丰富语文课堂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语文课堂,强化“指向性”表达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指向性语文课堂小学生
声源指向性仿真研究
刍议小学指向性提问写作教学——以《慈母情深》为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圆柱阵特征波束分解与综合超指向性波束形成方法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我是小学生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