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内容概括法

2019-01-10□王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意契丹原文

□王 燕

【命题解读】

文意概括的题目是高考常考的题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

试题的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设问的角度基本是选误,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作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合文义的,往往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当然,四个选项有时会依选文内容的特点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比如分别涉及人物品性的不同侧面)。一般以选择题方式出现,分值为3 分。

【高考体悟】

1.(2018年全国卷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而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2.(2018年江苏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解题策略】

解答文意概括题目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

一、整体阅读,明确信息

考生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

1.人物传记: 传主及其他人物的事迹、品格、语言、官职的升降,作者的评价,故事的来龙去脉都需要一一把握。

2.游记散文:游览的地点、时间,观览的景物、特点,介绍的顺序、方法,表达的心情、感受等等,要一一厘清。

3.议论散文:作者的观点、列举的例子、运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结构的安排,需要全面了解。

例1:(2017年浙江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解析]相关文字为:“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据此可以看出“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而不是说作者自己。答案:C。

二、围绕文意,关注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1.关注信息是否错位,确认人物、时间、事件的表述正确与否,是否故意在人物、时间、地点、细节等方面张冠李戴。

2.关注词语是否错解,确认分析有无错解,是否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与原文的表述是否正好相反。

3.关注有无相应关系,确认事件与品格、前因与后果、条件与结果等逻辑关系。

4.关注是否添枝加叶,确认是否设有故意夸大或缩小、以偏概全或以“面”代“点”、无中生有等陷阱。

5.关注转述是否准确,确认对情节、细节的表述有无错污,有无不同时空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

例2:(2017年全国卷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解析]B 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不是“极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辞简约”。答案:B。

三、比对原文,检验确定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 个比对角度和10 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1.比对人物,往往会误解形象、张冠李戴。

2.比对时间、地点,往往会时序颠倒、空间错位。

3.比对关键词语,往往会曲解文意、归纳不全。

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往往会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5.比对关系,往往会改变因果、事件杂糅。

例3:(2017年全国卷Ⅲ)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解析:A 项错误多处,既有语句理解之误,也有分析概括之误。说“尽灭契丹威风”“坚决予以反击”,言过其实,许将只是从容应对了棘手事态、不辱使命而已;说许将“前往代州”误解文意,许将前往的是契丹,文中的“北境”,指的是契丹,而非宋的北部边疆代州;说“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不准确,契丹是想通过大兵压境,逼迫宋与契丹划定界渠,从而侵占大宋代州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说契丹“返回”亦误,文中“归报”的主语,是许将。答案:A。

【高考体悟参考答案】

1.B(“蜀地饱受侵扰”错误。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无“倾心革新”之意)

2.C(C 项根据原文“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的主语应该是作者而不是“张、沈两吏”,这是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

猜你喜欢

文意契丹原文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归去来——契丹归明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耶律阿保机嗣位者考辨——再论契丹早期王位继承
参考答案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书面表达练与析
预测情节推信息,巧解完形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