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为导向的《中药分析学》理论教学初探

2019-01-10马晓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药典中药教学内容

刘 录 马晓霞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中药分析学》课程是理解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特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等),形成中药质量评价方法与标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是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等各个学科的必备基础,是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之一[1]。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因此本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能力的重任。

该课程主要以《中国药典》为依据,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中药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中药的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制订中药质量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全国迎来了中药产业、中药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期,而现实对于中药分析学的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结合当下实际问题或研究热点来进行课程的学习,成就一批专业素养高、视野开阔、基本知识扎实,能适应新时期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等相关工作需求的人才。因此,课程改革越早越好,提高学生药学技能、强化专业实践、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以学专业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为宗旨,结合本校《中药分析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对《中药分析学》理论课程进行初步探索[1-8]。

1 教学内容上的探索

本课程教学的依据是《中国药典》,相关教材的更新相对较慢,教学内容应紧跟最新版的《中药药典》而变化,如质量控制指标的专属性、科学性等。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紧跟专业需求、当下相关社会热点、以及与个人相关科研成果相结合,多角度多视角给学生呈现中药分析学的理论内容。

1.1 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结合 教材全面与课时有限的矛盾在新课改后愈加突出,此时有必要依靠教材,但不被教材束缚,依据《中国药典》,从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需求作为出发点,精选内容,讲透分析透,让学生吃透理解透彻。

涉及到分析检测的方法众多,而在中药领域的分析,应用最多的当属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薄层色谱法等,应该作重点介绍。其中,功效/有毒成分含量的检查、检测是在中药分析中权重很大,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中药分析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可以为中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大量的高级中药分析技术人才。

多学科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中药分析学理论教学内容应根据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动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交给学生最新的且最有用的知识和认识。扎实学生基本知识培养的同时,任课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相关应用状况,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的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现阶段很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是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或者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仪(RRLC)或者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LC-MS/MS等多级)等更为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

1.2 教学内容与当下相关社会热点结合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18年中发生的“长生疫苗案”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红花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等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任课教师应该紧跟热点,追踪事件的过程,从中找出与授课内容的连接点,以此为具体的事例,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加深印象及灵活运用。另外,任课教师,应时常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例行飞行检查的通报,对其结果,尤其是检测相关的要及时引入相应的课堂章节。

1.3 教学内容与教师相关科研成果结合 教学有别于科研,但教师相关科研成果或方法或思路能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学过程中关于色谱分析时,就本人而言,可以结合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具体实践,讲解提取方法的选择、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运用与理解等。以主要中成药“虎力散”为例,“虎力散”有四味药材,分别是三七、制黄草乌、断节参和白云参,在质量标准提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味药材,在找出每一味药材的具体专属性特征后,首先就要考虑组合后,阴性实验能不能的成立;其次,检验每一味药材时的提取方法或精制工艺上有没有连贯性,还是针对每一味药材检验处理原药品一次,怎么处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就课程本身作为专题融入进去去讲,让学生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收获感,增强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

教学根据教学大纲展开,基本上按照参考课本目录依次进行。但《中药分析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在应用中比较综合的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局限,需要改革,下面仅从发散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专题讨论、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2.1 发散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视野 依托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紧跟最新版《中国药典》的变化,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某一个点的教学,要以此为出发点,介绍其他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以点引出面、再回归点”。例如,2015版《中国药典》中增加了二氧化硫残留的限度标准,完善了重金属、黄曲霉、农残等的限度标准,加强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在教学中介绍相应知识点时,教师应要通过药材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描述后,抛出标准为什么去改变,还有哪些需要改变而没有改变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去思考,真正理解这些改变的现实需求,以及因为技术或其他的限制,应该改变而没有改变的,比如功效性成分不全面,专属性成分专属性不高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打开思维的局限,提高学生专业的视野,之后再回归教学点,学生识记、应用起来,事半功倍。

2.2 问题导向式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式学习(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出发的学习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由教育学家及临床医学教授巴罗斯首创[9],其理念在于以问题带动学习、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查询阅读资料并讨论出拟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教师辅助讨论来获得答案。该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理解问题能力要全面、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对于学习以应用为导向的《中药分析学》来说,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与应用。

2.3 专题讨论、综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凝练知识的能力 《中药分析学》在药学实践过程中,模块化程度强,比如,薄层色谱法的应用、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学习中通过作业设置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数据库等途径对某一个专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综述,一方面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凝练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知识间的对比,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4 用好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体是参与课堂评价的人员,一般由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师及专家等,他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10],本文中的主体主要指学生,看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评价有多种,随堂检验、留微信/QQ群作业等,以不同的时机去真实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数据,确定以后教学安排。

3 讨论

该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机会多的学科,所以其理论教学格外重要,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有助于使学生操作起来知其所以然,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功底厚实的中药分析人才。

猜你喜欢

药典中药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穿山甲药典除名
“中药零食”怎么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