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10陈丙利

齐鲁艺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

陈丙利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审美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格调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创造能力的专业艺术人才。随着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如今的大学生既享受着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的利好,同时,也经受着社会各层面的诱惑与视觉冲击造成的审美干扰。高校艺术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对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水平,实现人才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既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毋庸置疑,传承艺术理论和实践,提高审美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价值。对于传统知识和技法的传承就是艺术教育职能所在,它需要在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宝贵经验和技法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习总书记曾说,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是根本,是坚决不能丢的,否则就失去了精神命脉。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我们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对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梳理和学习,才能从中提炼适合当下的审美元素,再通过融合现代审美观念,以此为基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能较好地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达到美化生活的需求,把对美的理解和享受融入到生活中。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作为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来讲,要想搞出特色,办出水平,做出成绩,就要鼓励教育工作者深研传统,把传统精华挖掘出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历史进而懂得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从中体会艺术的规律和价值,使之充满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艺术和时代性、区域性相结合,把学科和学术相结合,把学生的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把传统艺术和当下的艺术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艺术家艺术格调和审美的再现。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培养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相当一部分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的教育培养也很重要。到了大学阶段,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加强艺术的技法训练,提高艺术水准,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到新的境界。在此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正确运用艺术实践方法创作出符合其个性和审美观念的艺术作品。艺术教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召唤力,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想象和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能够让人们从艺术作品中体验人生的喜乐悲欢,领悟真善美的真谛和对生命的思考。

其次,艺术教育可以强化艺术熏陶,陶冶学生情操。优秀的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升华和心血结晶,会带给观者极其珍贵的艺术体验。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解读,分析画面的形式美感和韵味,用心感触作者情绪的微妙变化和情感的律动,以期达到共鸣。并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深切体会和对艺术感染力的强烈感受。通过邀请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揭开艺术家的神秘面纱,分享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经验,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品自身的魅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轻松进入创作状态。

再次,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能够有效训练眼、手、脑,达到更好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通过艺术教育和教学来培养,高校艺术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系统专业的艺术理论知识,除了文、史、哲,还有史、论、评,以及其他与艺术相关的理论 知识,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和素养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要注重艺术创作实践,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的。

面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艺术教育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审美能力的异化。审美能力是人们认识美、评判美的能力,主要包括审美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它既是先天的,也是后天培养提高的,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方面。当下,艺术界一直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政策,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标准混乱,审美和审丑并存,良莠不齐。吴冠中曾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最可怕”,此语并非危言耸听,是现实存在的。现在的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创作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通过师生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审美能力的异化,部分师生作品通过追求与众不同的艺术样式来博人眼球,哗众取宠,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

同时,因受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西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与本土文化艺术的嫁接,使得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迷失了方向,尤其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缺位更造成了西风东渐的强势。当年徐悲鸿等主张学习西方时,也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却有些本末倒置。西方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强势使得青少年对我们传统艺术观念日趋模糊,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责任尤为重大。

第二,独立思想的缺失。高校艺术教育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独立思想和独创能力的艺术人才。大学要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就是要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精神,要培养出更多“有独特灵魂”的优秀大学生。然而,当下艺术教育路径大多“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从全国省市级的美术展览到全国美展,不少入选和获奖美术作品都能让人找到艺术作品风格的出处或是艺术家参照的蓝本;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艺术生呈现“克隆化”趋势,千人一面,题材和手法雷同,“撞车”严重。高等院校艺术师生的独立精神缺失,造成艺术教育看似繁荣,却危机重重。某些参展作品甚至牵扯到艺术创作、审美导向以及抄袭等问题,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艺术教育出现的问题,青年学生的艺术创作导向和价值观丢失了。

第三,目标的背离。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受众——学生的天职就是通过艺术教育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品格,提升自身的艺术气质。以前,高校大多数的学生向老师学习艺术却耻于跟老师作品一样,都会想办法避开老师的影子而强调独创精神,表达自我的思想。现在有些学生却喜欢“拿来主义”,直接拿老师的画册临摹学习,不必费心费力地学习传统、写生创作,似乎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此种方式虽然见效快,与市场接轨也快,负面影响却很大。学生们在选择导师时往往直奔有影响力、有市场的的导师而去,而非根据自己的艺术水平选择和自己的艺术志向相近,能够真正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给予指点和帮助的导师。此举急功近利,害人害己不浅,也影响了当下艺术教育的效果和风气。可以说,简单机械的拿来主义是当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劲敌。学校本来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学生武装头脑,学习知识的场所,如果背离了学习的初心,就会造成艺术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高校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也会影响到推进国家文化艺术建设的宏伟目标。

第四,功利观念的影响。各种艺术类的比赛满足了大众对艺术的需求,迎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却使得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忙于抓经济,疲于展览赛事,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艺术教育工作者如果背离了自己的工作轨道,不把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放在第一位,势必造成自己艺术生命的浪费,也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各种大赛评委的审美取向和兴趣爱好也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和艺术教育方向,他们的喜好和评判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事业。此外,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势必会吸引许多高校学生参与其中,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方向。

针对艺术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在高校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参考。

1.与时俱进,转变艺术教育观念。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美育要以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1]“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建强美育教师队伍、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组织保障,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高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主要举措、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美育存在很多跟当下社会脱节的地方,理应根据教育部的战略部署,推进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跟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把美育跟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让高校美育工作跟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要正确体认 技术、技巧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改变过去只偏重技法传承的做法,要让学生既重“技”又重“道”,强调理论实践的结合。阿恩海姆说过,“艺术教育的学习不是机械的技巧,而是以最小限度的技术训练向学生们提供独立发展他们自身心智与安全所需要的训练。”[3]因此,当代艺术教育要用艺术精神引领教育的方向,开阔学生胸襟,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完善学生艺术理想和独立人格,切实扭转以往艺术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转化,注重时代性、时效性的结合,结合实际改革教学中的具体方案和方法,让艺术教育发挥综合育人的功效。

2.实践创新,构建育人新体系。除了要传承发扬课堂授课模式以外,要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模式和途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传达艺术教育的理念,解决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到美术馆观看大师的经典名作,面对原作,针对其艺术风格、艺术传承、历史和文化背景、收藏传承等知识加以普及,对画面气韵、章法布局、构成意识、情感表达、节奏把控以及笔法、墨法、用色等知识现场分析,现场授课,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遗憾。同时,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和创作中来,在创作中分解学习的步骤,解析艺术的规律,分享学习的快乐,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查缺补漏,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将知识转化为产能。生动、有创意的授课模式会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乐趣,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邀请艺术家走进课堂分享创作过程和经验,或举办专题讲座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3.利用资源,创造艺术教育新途径。一切能为艺术教育服务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学生群体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是新时代的主人,有着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操作能力;他们是新兴科技时代的代表,走在时代与科技的前沿。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们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探索,利用互联网以及各种高科技电子数码产品,实现艺术教学的科技化和效率化,利用高科技所创造的视听效果分享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韵味,展示艺术教学的全新面貌。不可否认,读图时代高科技的运用可以最大化程度地展示艺术的感官效果,给人前所未有的视觉艺术享受。同时,高速便捷的网络平台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教学成果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高校的艺术教育除了教书育人的功能以外,还肩负着培养专业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重任。而优秀的艺术人才往往是个性独特,具有创新思维,他们的作品往往独具创意,不落俗套,这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发现人才加以呵护、引导,挖掘其艺术禀赋和才情,因材施教,培养高水平的艺术接班人。

5.优化课程设置。高校艺术教育不能违背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当然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逐渐强化人文课程,了解历史和文明的生成背景,借助艺术理论知识体悟自然的美好、人性的纯真,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创作素材。此外,应该充分考虑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灵活处理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具备艺术理论涵养的基础上,开设创作型课程,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和创新思维,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在创作中反思、精进。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学科间相互跨界融合,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只有正确认识高校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积极探索创新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优势,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论公民美育
题解教育『三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