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厦门漆线雕工艺的艺术特点及比较
2019-01-09林华
[摘 要]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和厦门漆线雕工艺同根同源,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又相互独立。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髹饰技法和艺术特点,又在历代手工艺人的创新中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将两种工艺的技法进行展示和对比,综合分析两者的优缺点,为两种工艺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脱胎漆器;漆线雕;艺术特点
古老的漆文明是华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漫漫漆艺史,既是一代又一代漆艺匠人智慧传承的历史,也是漆艺技术进步的历史,还是漆艺种类扩增和漆艺品质提升以及传统漆艺影响扩大的沃土。福州脱胎漆器与厦门漆线雕都深深根植于数千年的漆艺文脉,深受福建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又在不断地传承并各自独立发展,成了两类不同的漆艺髹饰技巧。2006年,两项髹漆工艺同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漆艺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概况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是由沈绍安在继承几千年中国髹漆技艺的基础上创立的。沈氏脱胎漆艺在脱胎成型和表层髹漆方面具有鲜明的技艺特点,因技艺精良、品种繁多、造型巧妙、色彩绚丽,自1898年以来,福州脱胎漆器先后在巴黎、多伦多、柏林、伦敦、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奖。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以“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为显著特征,髹饰技艺的丰富多彩是脱胎漆器髹饰的重要特色。传统的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嵌螺钿、台花、朱漆描金、彩漆晕金、锦纹、嵌银上彩等。1949年后,又逐渐发展出许多新技法,如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等。
二、厦门漆线雕工艺概况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300余年,历经蔡氏13代传人,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晴时逐渐成熟。其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漆线雕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毫厘不爽,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了打磨、雕塑漆线、装饰、安金、敷彩和修缮六个主要方面,其主要用途是装饰佛像,即“妆佛”,突破平面的局限性,将平面与立体细腻地结合起来。现代漆线雕艺术品结合漆器、陶瓷、景泰蓝等材质,创作出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
三、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厦门漆线雕工艺的技法对比
四、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厦门漆线雕工艺的比较
首先,就历史源流而言,脱胎漆器由沈绍安(1767年—1835年)首创,开创了中国漆文化的新面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后其被收藏为宫廷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被列为珍贵的国礼赠送外宾,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漆线雕则萌发于宋元时期,在“妆佛”的基础上初创,至清代晚期成熟,但具有300余年历史的漆线雕工艺在近代才有了这一名字,蔡水况先生在展览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的“漆线雕”被广为流传,后约定俗成地称此技法为漆线雕。可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厦门漆线雕工艺虽同属漆艺门类,但在发展传承上相互独立,是两种不同的髹饰技巧。
其次,就工艺技巧而言,两者都以大漆为主要原料,都借助金屬材料,并都有广泛的创作题材。不同之处在于:1.相对于脱胎漆器髹饰,漆线雕的载体更为广泛,不仅可以盘结在漆器上,也可以盘结在陶瓷、景泰蓝、木雕之上。2.漆线雕对载体的要求更为严格,载体上出现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瑕疵都会影响到漆线雕整体的艺术效果。脱胎漆器髹饰则不然,甚至于通过髹饰技法可以弥补载体的缺陷。3.对比脱胎漆器髹饰,漆线雕材料的可选择性比较小,其材料几乎为固定几种,近年来在材料的应用上有了一些创新,但总体而言变化不大,比起脱胎漆器髹饰的包罗万象、不拘一格而言,漆线雕的确略逊一筹。4.脱胎漆器髹饰的创作手法“千方百计”,而漆线雕的创作手法相对比较单一,“漆线盘结”和“安金”工序的不可或缺促使漆线雕扬名天下,但也造成了其工艺手法的局限性。
最后,就艺术特点而言,两者都是以装饰性为主,提升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是两者在创新发展中的不约而同。它们还同时强调了手工在艺术上存在的价值,强调手工艺人的独创性,注重作者的独特构思和作品的灵魂。区别在于:1.漆线雕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其起源于闽南地区妆佛工艺,受民间宗教信仰和传统图腾崇拜审美的影响较大。2.漆线雕更强调线条的美感,而脱胎漆器髹饰则通过借助多种材质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3.漆线雕以“错彩镂金,金碧辉煌”为特征,而脱胎漆器髹饰因只借助金属来丰富色彩,故脱胎漆器更有艺术张力。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厦门漆线雕工艺作为两种不同的髹饰技巧,通过手工艺匠人的巧心巧思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两者的独立性,为将两种工艺技法进行有机的结合提供了可行性。脱胎漆器的“平、光、亮”符合了漆线雕选择载体时的要求,“漆漆相印”使两种漆艺焕发出全新的魅力。另外如果将两者进行结合,脱胎漆器各种各样且千变万化的髹饰技巧突破了漆线雕技法较为单一的瓶颈;同时漆线雕可以打破脱胎漆器髹饰上所拘泥的二维空间,实现二维至三维的飞跃。正所谓“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漆艺事业期待着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黄水英.略论福州脱胎漆器[J].艺术科技,2014(5).
[2]黄曾恒,庄南燕.蔡氏漆线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张冬梅.厦门蔡氏漆线雕文化遗产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林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漆艺大师,福州脱胎漆器协会常务理事。
[作者单位]
福州拢漆贸易有限公司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