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切莫“聪明过火”
2019-01-09蔡玉梅
蔡玉梅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上海)峰会”已于9月17日在上海开幕。本届峰会围绕智慧金融议题,邀请监管层领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高管、专家学者同台思维冲浪,共议未来银行发展之路。不经意间,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以移动支付为显著特点的金融消费模式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智慧金融乘势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識别等前沿科技元素扑面而来,并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智慧金融,是相较传统金融而言,是在互联网科技架构下金融供给侧资源重组,并带动金融消费者适应智慧金融的变化。如果说传统金融时代,消费者在金融机构营业厅排长队有点“傻乎乎”,那么智慧金融就是“冰雪聪明”——是银行营销、运营、服务、风控等前、中、后台智慧水平的同步提升。尽管与会官员、高管、专家、学者等对智慧金融作出五花八门的解读,甚至有点玄乎,但有一点最值得注意,就是智慧金融切莫“聪明过火”。
俗话说,过犹不及。任何概念玩过头了,就有点背离其初衷。智慧金融也是一样,其概念的逻辑内涵应循其本源,诚如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蔡鄂生表示,智慧金融要解决金融服务的问题,金融服务的目的是回归本源,在未来发展当中应考虑如何把金融体系、金融治理建设得更加完善。于是,我们对智慧金融寄托三层期待:第一层期待就是回归本源,即不忘初心,让金融依托互联网科技元素赋能智慧,更便捷更实惠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消费者。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抑或区块链,还有云计算,都不是在玩噱头、贴标签、摆时髦,而是更好地履行宗旨职责。银行业走智慧金融之路,是自我改变,而不是被别人改变。识时务者为俊杰。智慧金融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对策,但最终目的还是为实体经济、广大金融消费者更好地服务。第二层期待就是让金融既聪明又守信用。诚信是金融的基石,离开诚信,金融就无立足之地。履行契约精神当是智慧金融的基本遵循。我们乐见银行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投身金融市场竞争。但无论竞争的形式、竞争的手段、竞争的“武器”(产品和服务)再聪明再智慧,都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比如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再以各种各样的科技包装亮相,有时候真让人觉得“有诈”,不敢涉猎其中。发展智慧金融切记耍弄小聪明,越是现代化科技包装,越是要讲诚信,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要为了区区蝇头小利坏了自己的名声。第三层期待就是要加强风险敞口的保护。平心而论,智慧金融变得聪明起来,但也有风险。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蔡东认为,“智慧金融就是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把最适合的服务最安全地送到客户身边。”他强调安全送达,就是意味着智慧金融的安全系数较高。但任何智慧都是人设想出来的,智慧金融再聪明,也有“系统漏洞”,也需要及时“打补丁”。我们看到,当电信诈骗的市场越来越狭窄之时,APP欺诈又盛行起来。APP给网友们提供欢乐体验的同时,也招致不法商家的诱惑,受到欺诈,轻则被偷流量,重则个人信息被盗。科技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掌握先进科技的人动歪心思。智慧金融必须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构建铜墙铁壁,聪明劲要用在防范风险上,而不是为了表面花哨,勿使风险敞口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总之,智慧金融不可“聪明过火”,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技巧要为宗旨服务,要回归本源,履行职责,防范风险,一句话,就是要走正道,不要忘记站稳脚跟,切记“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