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树·繁花·硕果

2019-01-09贺轶群

天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王建国金寨玉雕

贺轶群

“老树兜”是金寨玉玉雕家王建国的艺名,流露出质朴、宁静的秉性,传递出岁月年轮所特有的老练感,正如他对技艺、对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执着。

老树兜是一位资历深厚的玉雕长者,曾先后跟随顾国钧、张敬国等行业前辈学习,悉心钻研玉雕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并将各位老师的风格、特点、雕刻手法融会贯通,巧妙运用到金寨玉的雕刻中。经过了数十年的积累,得以厚积薄发。

他的玉雕,造型古朴、风格别致、雕刻技法老练成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深厚的积累与无尽的求索。

金寨玉是徽玉的一种,产自大别山深处,其特征是颜色丰富、色彩饱和度高,因此特别适合俏色巧雕。老树兜在雕刻技能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利用其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充分展现了金寨玉石的魅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

《宝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件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玉雕摆件。这件作品色泽金黄,流露出中国传统的富丽气息;朴实无华的砖墙造型,象征充满财宝的仓库,一只瑞兽徘徊其上,回首张望,雕工精美,活灵活现。曲与直、繁与简、动与静,在这方寸之间巧妙融合,形成了完美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出老树兜玉雕设计、工艺的娴熟。

老树兜的老练,还在于因材施艺,巧妙构思,将材料的天然美质最大限度地发掘,并呈现给观者。他最擅长利用金寨玉石特殊的形态特征,深入解读,进行创意设计,在巧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独创了一种“另类”的雕刻手法。这种雕刻手法更注重玉石天然皮色、石纹、水晶等要素,以此为框架,填入自己的创意思路,创作出天人合一作品。这为他打开了更加宽阔的艺术视野,成为他作品最大的特色。

老树开繁花,老树兜技艺之“繁”,就在于他能巧妙利用玉石的天然要素,辅之以数十年的技法沉淀,创作出精美、华丽的玉雕作品。

这种繁盛气象,可以从《喜上眉梢》等作品中窥出几分玄机。《喜上眉梢》根據玉石的天然形状、材质巧雕而成,将表皮粗糙的部分塑造成岩土形象,茂密的梅树生长其中,扇形的构图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一树的梅花,清幽、茂密,每一片花瓣都有独特的形状,足见用功之深,两只喜鹊嬉戏在花丛中,身形轻盈,宛若精灵,营造出自然之趣、春日之美。

“喜上眉梢”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主题,在老树兜的作品中,这样的题材还有很多,龙凤、玉兰、牡丹……都是他擅长塑造的玉雕形象。老树兜非常注重吸收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喜欢和金寨民间老艺人交朋友,切磋技艺,汲取营养,博览众长的姿态使他驾驭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成果丰硕。业余时间,他还访遍家乡的古刹民居、历史遗迹,发现先人留下的独特艺术价值,并将其借鉴到金寨玉雕刻技艺上,传统与现代在他的手中相融合,古老的民间艺术借助他手中的金寨玉,再次发扬光大。

老树兜常说,自己只是一介匠人,为金寨玉雕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气。传承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从前辈的手中接过玉雕技艺,丰富发展,是“承”,如何将自己的事业传下去,增添更多的创新元素,这也是老树兜经常考虑的问题。

老树兜雕刻手法以创新为特色,锐意进取、不落俗套,在传承8000年玉雕技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讲求出奇制胜,另辟蹊径,得到众多业内人士、专家的好评,他把金寨玉的美发挥到了极致。除此之外,老树兜还非常注重玉雕文化的传承,他说,当今玉雕行业正处于传统复兴的关键时期,而人的一生光阴有限,传承的火炬需要代代接力。迄今为止,他已授徒20余人,立志将自己在玉雕行业创下的累累硕果代代传承。

王建国

王建国,网名老树兜,安徽省金寨县人。20世纪80年代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上海市玉石雕刻厂厂办学校专业教师、创作组组长顾国钧先生。

90年代初又师从玉石考古专家、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会长、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凌家滩遗址发掘的张敬国教授。

由于痴迷于金寨玉的雕刻,其作品深得玉石界专家学者、藏家喜爱,多次获得省、国家级大奖。中国玉雕界最高奖项“天工奖”还专门为老树兜的作品出了专辑。2015年被评为首届安徽省玉雕大师。

本人非常注重文化和雕刻技艺的传承,自玉石雕刻传统制作工艺复兴以来,已授徒20余人。

猜你喜欢

王建国金寨玉雕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求证中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家乡的好日子
王建国:除开谐音梗,还有点东西
金寨红
幸福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