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教学中“曲谱精选”的意义及教学实例分析

2019-01-09程璐璐

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视唱

摘 要:在视唱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对视唱曲谱进行“筛选”,以发掘有价值的视唱曲。视唱曲谱的精选过程,就是发掘视唱作品中宝贵的思维资源。教师从教学前对视唱曲的“精选”,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精选曲谱的分析视唱,一切都在“注重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视唱教学。对视唱作品质量的把关,将成为视唱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将对视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论述视唱教学中“曲谱精选”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视唱 视唱作品 音乐思维 乐谱筛选 教学实例分析

一、视唱教学定位

“视唱练耳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思维培育的重要课程,对学习、理解、运用音乐知识分析、理解、表达音乐语言,发展学生审美力、想象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①视唱教学,除了基础的识谱、唱谱技能训练外,还应注重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

笔者在多年的本科视唱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视唱时,没有完整乐句感,容易把乐曲唱得“支零破碎”,不会断句,随意换气,表现出句法修养不够;没有迅速、准确的处理乐谱信息的综合能力;不能完全理解乐曲的意思或音乐风格内涵,无从做到对音乐的精准表达。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与学生音乐语言匮乏、缺乏良好的音乐分析能力有关。教师应该通过唱谱这一行为,引导学生去分析曲譜,理解曲谱,学会全面看待乐谱所承载的信息内容,以发掘音乐语言特点、音乐内在的行进规律、洞察乐谱背后的乐思。通过视唱去构建学生的音乐思维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分析习惯,而且对音乐语言的储备认知、对思维心理结构的完善等,都十分有价值,这是视唱教学的意义所在;并且在视唱中建立的这种音乐思维,也将有助于学生今后自觉运用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及实践活动中去。

二、曲谱精选的意义及筛选依据

在视唱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对视唱曲谱进行“筛选”,以发掘有价值的视唱曲。由于音乐思维与音乐语言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音乐思维的训练,必须依托于呈现一定音乐语言特点的音乐作品。视唱曲谱的精选过程,就是发掘视唱作品中宝贵的思维资源,这些“有价值”的作品将成为思维培养的重要保障。教师从教学前对视唱曲的“精选”,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精选曲谱的分析视唱,一切都在“注重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视唱教学。对视唱作品质量的把关,将成为视唱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将对视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精选曲谱的过程,也是融入了自己教学思维理念、将教学思想依托作品呈现的过程。教师会根据现有学生水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进行视唱作品(在内容、风格、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质量把关,挑选出契合教师教学思维理念,同时又能够集中呈现一定音乐语言特点、体现一定思维规律的或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视唱作品。筛选的曲谱,往往短小精悍,乐思凝练,即“尽可能从音调、节奏关系、隐性和声和复调等规律上,找到思维的轨迹”,这样才有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表现和思维能力。”①所提供的曲谱应尽可能是呈现音乐各要素整合训练的片段,即需避免单一的技术训练,应该将元素的认知视为整体音乐思维的部分,而非脱离音乐孤立的认知,需将技术与音乐融合。同时曲谱精选范围,也应该涉及到人文、美育性等不同方向内容。学生通过视唱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加强音乐语言的积累;增加对音乐各元素构成及其组织规律的认知;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乐谱音响,积累一定的听觉审美经验,也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和综合音乐感知能力。对视唱曲谱的“考究”, 发掘有价值的视唱作品,是对视唱教学最有利的保障。

以下文章将结合视唱教学中筛选的几个曲谱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三、视唱曲谱教学实例分析

谱例1

这是一条选自法国雷卡1D的单声部视唱曲。该曲旋律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音高的旋法规律上。在旋律的陈述及延展中,运用了音程扩张、重复、模进等作曲手法,体现出严密的音高组织逻辑。视唱中,需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乐曲内在音高语言行进规律及特点,如通过对调性因素、旋律线条走向、乐思发展技法、变化音等多方面的分析视唱,让学生对音高旋法特点有基础的认知。有了这个“乐思梳理”的前提,将会促使学生更明晰视唱的音准概念与意义,从而做到有效的视唱。

根据该作品的音高动态走势,教学中可以进行分层视唱,具体从四个层次分析教学。

第一层,包含前9小节(即从第1节到第9节的开头#d音),乐曲主题建立在e和声小调上,伴随音程扩张手法,勾勒出一个上行的隐伏音阶线条(旋律线直达高音的中央C),并同时配合属音B的支持。主题具有跳跃的性格,跳动音程往往会使学生视唱的音准稳定性不够,因此,该层次音准稳定性的控制,即把控好动态的上行隐伏音阶线条,此为关键。同时需将动态的音阶“线”与静态的属持续音的“点”密切结合,以“点”、“线”两个不同视角来把握这里的音高走向。 第二层为第9-15小节,一贯延展主题音程跳跃的形象特点,以突出五度音程内涵为主,包括纯五度与减五度两种不同的音程色彩。伴随上行的连续模进,一直持续到第15节开头的C音。这里依然需引导学生注意在连续音程的跳动中,将视角从单线条的旋律运动形态,转向其所勾勒的两个平行外声部所隐伏的音阶线条,感受在单线条中的多声层次运动,引导学生学会在单声部视唱中,运用多声思维,学会兼顾纵横视角来看待音高旋法规律,从而可以更有效的控制音准。第三层为第15-23节(到第23节的第一个B音),开启于一个减七和弦(1-6-#4-#2),继而在18-19小节进行解决(1-#2-3);紧接着第20-21节,出现了新的变化音,这里为全曲视唱调性音准的难点。由于学生对变化音#c与#a的出现没有做到提前准备,且认识不够,同时对第20节#c音之前的还原d音的变化(不再是#d)没能引起重视,这些音高的“变数”,让学生视唱时有些猝不及防,造成调性音准的不理想。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这里变音的意义,强调变音所处的环境,即这里变音的出现,是与调性及和弦结构密切关联,即第19-21小节的调性已转入b和声小调,旋律进行框架依然是处于b和声小调的一个减七和弦的轮廓(5-3-#1-#6)中,并在其后的22-23节完成了解决(5-#6-7)。因此,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变音归入其所属的b和声小调导七和弦框架内,进行解决构唱,强化导七和弦的进行规律,以明确调性。通常面对变音的视唱,需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知变音的作用意义,待知晓其所处的语境及其进行规律后,才能更好地有助于准确视唱。第四层是第23-33小节,需注意第23-24小节所引入的e和声小调属七和弦,起调性转折的过渡作用。因此第23节的开头b音也是承前启后、顺利衔接进入属七和弦的关键点。需要在明确每个音的意义后,才能对每个音的动向有积极准备,从而做到正确的视唱。全曲尾声在6小节的补充句中结束。

通常在视唱西洋调性风格旋律时,启发学生由于音阶线条(也包括出现的隐伏线条)与和弦模式构成其主要的音高组织方式,因此学会梳理乐音动态中的“线”与加强和弦结构及其意义的认识,将会有助于综合提升视唱的效率。选择该作品,也是由于其音乐语言凝练,乐思延展顺畅,旋律好听,具有典型的法国视唱风格。通过这样的曲谱分析视唱,可以加强学生对旋律内部音高逻辑、乐段句法层次以及乐思延展脉络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既在视唱中锻炼了思维,也养好了“耳朵”。

谱例2

这条视唱曲,是笔者在D大调视唱教学之初所引入的一条曲谱。由于该作品短小精悍,曲式结构与声部层次清晰,作为多声部视唱或作为多声思维听觉训练是很好的作品素材。横向旋律声部线条明朗,由调性的主和弦与级进形态的音高模式进行构成(包含环绕型与直线音阶型两种),且环绕型旋法在第二段的旋律及中声部都贯穿使用;低音声部层也呈现出清晰的主、属功能。因此,这首作品,作为D大调视唱开篇教学,无论横向单声部旋律的调性视唱,还是作为多声部视唱训练,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教学重点是为了引导学生建立调性感的同时,也试图理解多声音响结构,感受和声功能、织体形态、不同层次线条走向、声部间对位特点等,明确调性、曲式、和声、织体等的结构意义,以逐步提升学生多声听觉思维。如这里,需引导学生明确低音声部所承担的主、属功能作用,不可忽视低音声部位于各个拍点上音高的存在,启发学生先去聆听低音主、属音,以进一步明确低音和声功能意义;中间声部层次以和弦或环绕级进音型为主,其主要意义是构成与高音旋律声部层的和声关系,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内声部旋律与高音旋律之间的平行进行所造成的和声融合效果。通过聆听分析,引导学生对多声部音响音高组织特点的认知,在明确各自声部意义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多声视唱,学生就可以较轻松的完成该作品。应明确的是,针对多声部的视唱训练,并非要求学生只要管好自己声部就行,而是应该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具备指挥家的全局思维去看待整个作品,只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下的唱(奏),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谱例3

这首《舂米歌》是景颇族民歌,一种号子式的劳动歌曲。针对民歌视唱,教学应立足引导学生去感受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唱出民歌的“原汁原味”,以盡显民族“本色”。尤其结合带有歌词的民歌视唱,可以更直接呈现地方方言特色及不同地区民族风情。此曲视唱前,先让学生通过音视频相关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舂米歌》的背景,解释人们在舂米时,一般可一人或也可由两人合作。这首二声部的《舂米歌》,反应的是两人劳动时随着劳动节奏先后,所构成的自然而然的二重唱形式。这里的“月萨鲁”,是一种呼号虚词,歌词无具体含义。两个声部间表现出呼应的关系,体现一个声部的短促有力的节奏呼号,另一个声部是上下起伏的旋律,两者相互衬托。全曲开头节奏感鲜明,后半部分形成两声部间的连绵展衍的特点,也是二声部合唱练习的重点。此曲除了在指导学生对简单二声部音准节奏关系的把控外,需侧重启发学生对劳动场景中的那种 “呼号”节奏的表达。起初学生会将此曲唱得比较“文雅”,或是羞于表达,不太能找到劳动时的那种短促有力的节奏感觉。于是要求学生在每小节增加强、弱拍的肢体节奏敲击,来配合呈现这种劳动场景;同时注意位于拍头上的如“月、萨”两个字的字头,应以迸发的力度感唱出,避免唱得过于柔和。在练习中,有的小组也还注意到了景颇族妇女所习惯用的细而尖亮的嗓音歌唱的声音特点,也尝试用类似声音进行模仿歌唱,则更贴切的再现舂米劳动的场景。

笔者在多声部视唱教学的不同阶段,会适当引用部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视唱练习中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无论是对于民族乐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不同民族民歌风格、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认知,都是有帮助的。因此,视唱曲谱的筛选,也需权衡中西不同风格内容。笔者教学中,比较注重民族音乐曲谱的筛选,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它们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的视唱音乐素材,值得探究学习。

谱例4

4-1

该谱例,节选自作曲家黎英海根据《诗经》为题材所创作的一首合唱作品《关雎》。作曲家将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现代作曲技法融合,创作了这首具有古典艺术风格的合唱曲。笔者将该曲的视唱重心,放在对作品风格的解读与诠释上,引导学生在理解乐曲意境风格的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来视唱。首先需要从歌曲的节奏、音调及词曲结合方面的特点去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作品旋律呈现主导的五声性音调风格,音高旋法围绕五声核心三音组,旋律特点呈现出音调与字词声调之间的紧密关联,如上例“河”、“窈窕”、“女”、“好”等字调的结合,是一种吟诵调的特点;加上5/4拍,本略带自由的律动感,以及节奏型的舒缓从容,作曲家巧妙的将这种古朴纯净的五声性曲调寓于一种舒缓而又略带自由的节拍律动中,既让人联想到古人吟诗作赋的自由玩味的心境,又营造出雅乐歌调所具有的内在“中正平和”的儒雅风。因此,基于此风格基调,就必须要求学生对声音做出正确的处理。尤其针对非声乐专业学生教学,用声方法上,借鉴西方“美声”发声原理,避免“憋嗓子”唱,避免把音唱得太“白”、太“直”;同时需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意境学会正确归韵处理;针对古朴典雅的艺术作品,启发学生对“高洁”“雅正”之音的想象,以追求一种柔和的音色,保持口腔“微打开”,声音“立而半松紧”的状态;咬字不可太过,注意字头及字尾归韵,学会依循乐曲风格选择合适的音色及声腔来润饰。

4-2上例乐曲片段(这里仅截取部分小节),采用模仿复调手法,低音为高音声部的低五度严格模仿,通过两声部之间的一唱一和,一呼一应,描摹出追求爱情的场景和热切心情;歌唱的二声部对位间所形成的纯四、纯五、纯一、纯八度的音程色彩以及全曲纯音程的贯穿,加上融入在乐曲钢琴伴奏简练的音型织体中,整个音乐勾勒出一幅纯然美好的景象。

4-3乐曲最终以高音区长音收尾,可结合循环呼吸控制长音;“哦”字不要唱的太“实”,结合气息控制予以“虚”唱,以营造一种空灵、飘渺的意境。且衬词“哦”字,也是乐曲贯穿始终的因素,并被自始至终运用在钢琴伴奏的固定音型中,并且“哦”字结合装饰音的表达,自然而然的体现了一种“意趣”,衬托出如儿童般的那种天真、质朴的情感。

全曲基本突出主調思维,遵从中国横向线性思维,突出纯音程辅以三度音程的五声性和声风格,写作手法简炼。视唱中,启发学生理解音乐的处理上,有时无需太花哨的和声,或者过于繁密的织体,仅仅运用简炼的手法,就可以烘托出完美的音乐意境。学生通过视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既能学习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精髓,也能通过这种“音乐诗化”题材感受到古诗词艺术歌曲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对于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大有裨益。艺术歌曲的视唱,也是笔者教学中,试图融入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文探讨了乐谱精选的意义,并重点结合部分教学曲例分析,说明从作品筛选环节到以培养学生音乐思维为目的的分析视唱环节,对于视唱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直接听觉”还是“间接听觉”(读谱)都是对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文化和社会信息的解读”②。视唱和分析各类“有价值”的音乐作品,是学生直接了解音乐本质的最佳途径。教师的教学视角应在注重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应更多立于技术要求之上,坚持将技术训练融入到“有血有肉”的音乐作品中,让学生置身于“经典”的、“高质量”的音乐语境中,让学生自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开启他们的音乐思维,这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最大音乐潜能的发挥。

注释:

①任志琴. 视唱练耳课音乐思维培育的探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6(2).

②孙家国. 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参考文献:

[1]任志琴.论视唱练耳课的本质属性 [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3(1).

[2]孙家国.音乐表达范式与听觉分析训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9(3).

[3]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 中国传统音乐视唱练耳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龙晓匀 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视唱曲目精选[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5]程璐璐.乐谱的有效分析在视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当代音乐,2018(11).

[6]左佳.建立多维、整体的听觉思维模式——20世纪音乐听觉训练探微[J]. 中国音乐,2005(4).

[7]谢仲达.黎英海合唱作品《诗经三首》的音乐语言及指挥诠释[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2012.

[8]刘玮. 深入体验与独立分析——单声部视唱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2011.

[9]邹昱.融入音乐分析的视唱练耳教学[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8.

[10]程璐璐.面向民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实践研究——问题溯源、解决策略与课例解析[J].黄河之声,2018(21).

[11]钱今帼,郑艺.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音乐作品的遴选原则与归类策略[J].当代音乐,2015(12).

[12]程璐璐.徜徉在丰富与灵动之间-当代筝曲《林泉》的美感印象及其创作细节探究[J].当代音乐,2017(20).

猜你喜欢

视唱
探析“视唱”在幼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艺考”音乐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技能提升技巧
关于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视唱教学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巧用节奏卡 识谱简单化
音乐教学中视谱和视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
论如何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好视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