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心自在 岁月静好

2019-01-09黄炜

天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壶嘴泥料王英

黄炜

一把紫砂壶,完美地唤醒了茶的蕴香。色泽鲜亮的茶汤在壶中缓缓漾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味,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于是,一颗在浮华中焦躁的心也安静了下来。她目光沉静如水,娴熟而虔诚地做着每一个步骤。此刻,她的眼里、心里都沉浸在眼前的事中,匀、稳、雅、静,只是这么看着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她说,茶艺是一门学问,需要平和、自然的心态,心不静则茶味尽失,这一点和做壶相通。紫砂壶和茶,定是世间绝美的一场邂逅,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能契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而紫砂人和茶也成就了千丝万缕的宿缘。

古朴的色泽,不着雕饰的造型,作者为它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涟漪》,顿时赋予了此壶生命的跃动。仿佛一滴水,穿越时空的束缚,激荡起手艺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这壶够精致,面对它可以感受到属于女子特有的细腻温婉;这壶够静谧,抚玩手中可以嗅到沁人心脾的清香。一壶一人,是怎样的心手相连,才能打造出如此隽永的小壶,美似易安的一首小令?

走进工作室,溢彩流光,橱柜四立,温暖的屋子里坐着一位精致的女子,就是这把紫砂壶的制作人王英。跟她相谈过程中,她诚恳地看着我,聆听我的每一个想法,娓娓道来从艺的里外人生。

她专注于壺艺的提高,潜心学习,很少参加不必要的应酬。她的心灵手巧,在多年的磨炼之后,为她带来实至名归的荣耀,对她来说壶友的认可胜过一切高调的宣扬。

这把《涟漪》壶,盖、嘴、把等部位协调匀称,壶身近似大水珠,壶颈为柱,流曲圆润,飞把、弯流,相映成趣。整体造型小巧,壶嘴和壶把细而长,为壶身引出柔润的曲线。王英从紫砂壶实用的基本功能为出发点,在设计飞把与壶肩相接处微做出弧度,方便抓握,举落上手,并与整个壶身的比例搭配,别具韵味。王英充分发挥自己的制壶特色,以柔克刚,使得紫砂壶造型灵动活络,线条流畅利落,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底蕴。

《虚扁》壶是王英众多精品中的一件,是一件很传统的光素器,在泥料选择上是十分讲究的,所采用的泥料是黄龙山的底槽清。底槽清是紫泥中的一种,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经过烧制后的茶壶,颜色纯正温润,整个茶壶显得凝重而有韵味。

细观这把茶壶,壶身圆润饱满,就如一个廉洁的高士,庄重典雅,在茶壶群中,显得落落大方,稳重而古朴。壶身线条流畅,嘴、把、盖、纽的比例和谐统一,美观得体。细看壶嘴,与一般壶嘴不同,中下肥而上瘦,犹如一团燃烧着的火焰,感染着周围宁静温暖的环境,生动而有意境。再看壶纽,也是如此的圆润,和壶身是一大一小,相互辉映,与壶盖紧密结合,使得整个壶看起来特别匀称。

在一次协会活动中,她认识了制作银胎景泰蓝的吴姐,互相了解对方工艺时,吴姐说:“我们都是和火打交道的,我们的东西可以结合吗?”一语点醒梦中人,她了解景泰蓝的工艺流程,开始进行实验,并将两种工艺结合创新制作出《宝相壶》。但是,将紫砂壶和掐丝点蓝技术结合时,需要将壶在800℃的窑炉中至少烧两次。本来已经烧制好的紫砂壶经过二次入窑烧制,经常会有裂开的现象,成品率极低……低成品率更凸显着这两种艺术相融合而创造出的珍稀。

综观王英的所有作品,色泽清丽,线条可谓是柔中带刚,亦犹如其人,谦逊中带着几分自信,潇洒中带着几分温润。随着技术的掌握和纯熟,王英做壶除了讲究泥料、工艺外,更注重造型的古朴与大气,传统而不失新意,无怪乎越来越多的紫砂爱好者争相收藏她的作品了。

王    英

2009年3月,经评审授予首届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7年7月,首届全省职工手工艺品展评活动,参展作品《宝相壶》荣获一等奖。

2017年8月,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意壶》获“神工杯”银奖。

2017年9月,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

2018年3月,经评审授予第四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壶嘴泥料王英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
大卫上学去
樱花雨
吵架
每当我回到故乡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