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
2019-01-09张晓丽闫天宝周晓杰
张晓丽 闫天宝 周晓杰
摘 要:挖掘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工艺研究的艺术价值,充分理解这一艺术传承的文化特质,对于探索黑龙江流域世居民族的艺术文化意义深远,通过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文化内涵、制作技艺、纹饰图案、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得出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研究,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流域文明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对于推进中俄两国跨境民族的桦树皮艺术,传播与交流黑龙江流域游猎渔捞文明均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 鄂伦春族 桦树皮艺术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作为中俄边境地带传统艺术文化形式,对当下中俄地域民族文化与艺术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桦树皮技艺,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创新、发展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鄂伦春民族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流域的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
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第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特有的北国韵味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在这片大地上孕育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部落和民族,《黑龙江发展简史》中记录,至2002年,全省有51个民族,50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其中包括蒙古、满族、朝鲜、达斡尔、回族、赫哲、鄂伦春、柯尔克孜等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其各自特有的民族文化,并且各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创造了非常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1}现在的黑龙江流域为中、俄、蒙三国共有,其中黑龙江北部、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毗邻俄罗斯,西部与蒙古国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是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核心地区。{2}
鄂伦春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生活是以集体狩猎、采集和捕鱼为基础的。由于鄂伦春人生活在北方寒冷的極寒天气中,严酷的气候孕育了他们顽强而英勇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鄂伦春族就像一朵娇艳之花,妖娆而多姿;鄂伦春族还像一个玉立的女子,妩媚而靓丽,她是一支永远与森林相依相伴的部落,她也是一个焕发着无限生机的古老民族,她就是那缔造出北国游猎文化的兴安生灵,他们整天在丛林里过着游猎的生活,森林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为他们的食物和衣服。
在早期万物有灵论的影响下,鄂伦春族创造出了典型的捕猎文化,随着民族文化的迅速流失,人们需要更多的关注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韵,桦树皮文化是北方渔猎民族共同的文化,桦树皮文化的分布地域比较广泛,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各个民族都存在着桦树皮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存于中国,而且在西伯利亚、北极、日本北方都有相似的文化形式。{3}桦树皮文化存在的历史相当的久远,通过白金宝遗址的拘谨三千多年前仿桦树皮陶罐的挖掘,我们可以发现桦树皮文化要远比这个年代还要早。桦树皮文化带的范围也很大。黑龙江流域、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都有广泛的桦树皮文化存在。古代东北地区的三大族系中都有桦树皮文化的出现。{4}在一些史料上记录,金代的女真人用桦皮覆棚,金代女真人“桦木为屋”。清代以后,史料中对北方民族桦树皮文化的记录开始详尽起来,比如《黑龙江外记》、《龙沙纪略》、《柳边纪略》、《吉林外记》中都有对桦树皮文化的记录。桦树皮制品是一种民间的实用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但是到了清代,桦树皮制品也曾经成为贡品,清朝曾经在吉林等地设立了桦树皮屯、桦树皮厂,命令士兵剥取桦树皮,给内务府进贡,桦树皮被清朝用作弓和鞍镫等物件,因此,桦树皮也成为了军用品,使用桦树皮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了。{5}
鄂伦春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桦树皮文化的地位。传统的桦树皮工艺在不断发展,它的技能、技巧和工具的使用,在漫长的岁月里有所流失、有所传承、有所改进、有所创新。社会的全面发展促使生产力的进步,来自社会各层面的文化,多种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变化。比如,鄂伦春人用桦树皮制作圆锥形房屋的顶端有通风口, 既方便采光又可以通风。还有一种作为仓库的“奥纶”,里面可以存放粮食、兽肉、干菜等杂物。{6}
二、桦树皮制品的传统制作工艺
桦树皮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仍能能够见到一些鄂伦春族妇女制作桦树皮制品,但是能够制作的人也已经数量有限了,以往的这种每个鄂伦春妇女都要必须会的技能,今天也已经逐渐的在消失,只有少数的鄂伦春妇女会的手艺活,这些掌握着桦树皮制作的人往往被称为是能工巧匠或者民间艺人的称号。
剥桦树皮和初加工。剥桦树皮是每年5月开始的。这时候桦树皮有很好的水分,很容易剥落,过了这个时节再去剥就很难得到整张的白桦树皮了。这时候,妇女们成群结队地来到繁茂的桦树上,选择树的树干是直的和疤节少的桦树进行剥皮。剥皮通常是用一把猎刀将树的两端划开,在划开的两头之间划了一下,用刀尖撬开,树皮就会脱落。
成品的三个工艺流程。首先是折叠法。制作桦树皮碗、盆等,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桦树皮,切四个角剪开,折叠5-6厘米,用马尾线缝合,然后切掉上口,再用薄木板镶嵌边缘。小的部分做碗,大的部分做盆。做桦树皮的篓子,要选择大块的桦树皮,四角剪开部分深,一般是底部口小,四角折叠时,口部比下部折叠的多,缝合后,上口剪开,镶有木边。根据口的大小把篓子盖做好,在篓子的侧面做一个宽为2厘米的薄木圈,盖是双层的,再将有压花花纹的层缝在顶端。
其次是咬合法。制作桦树皮制品时候,可以不用缝合,利用接头之间的穿插进行自然咬合,在制做扁形和椭圆形器皿时候,在连接的地方,用刀刻出头和眼,将他们接合在一块。然后在里面再用一层桦皮整个支撑起来,做出底和盖,再在盖子上钻孔,拴上绳子,方便打开,鄂伦春人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来制作小巧玲珑的烟盒、盐盒等。
再次是缝合法。将桦树皮器皿的主体部分和接头缝合,这种方法用来制作桦树皮桶、桦树皮箱子等,将桦树皮做成一个长条,将接头处用马尾线缝合起来。桦树皮桶的制作就是在桶边上缝合起来,有的桦树皮桶上面还在桶底上印有花纹,制作比较精细,用它来装果实、食盐等上的物品。桦树皮箱子有椭圆形和长方形,用线将箱子底和箱子体缝合在一起。{7}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品经常用在生产生活当中,桦树皮制品多是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功能性是位于首位的,审美性是次要的,也就是说鄂伦春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桦树皮制作的技艺被流传下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的桦树皮制品的实用之美在他们生产生活当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一些落后的鄂伦春地区,大多数人对桦树皮制品的使用多是注重实用功能。鄂伦春族人们在制作各种桦树皮制品时,他们会利用桦树皮轻巧、耐用、耐潮的特点制作出生活中常用的器物,在这些日常用具当中,很少出现夸张的图案或者艳丽的颜色,多是质朴、简单,展示了桦树皮制品的实用之美。
三、桦樹皮制品的纹饰图案之美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是审美追求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审美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意识。比如,一个民族总是偏爱同一种图案或者纹饰,或者偏爱某种颜色等等,在不同的桦树皮制品中出现不同的装饰图案,用一种重复的装饰图案来美化桦树皮制品,这样既可以拥有实用功能,又能有审美的体现,尤其是装饰图案的美化。这些不仅体现出鄂伦春民族热爱生活、追求美等,这些是鄂伦春人对桦树皮制品工艺美的审美意识体现。{8}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的民族,这可能与他们天生的狩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他们在和大自然接触的时候,能够善于利用大自然中的发现的事物进行提取、变形、加工,结合对大自然的感受,合理利用这些见到的动物和植物,使之变成动物图案和植物图案。鄂伦春族的这种利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将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这种记录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就变成了桦树皮制作技艺。
鄂伦春人在制作和教授桦树皮技艺的时候,抓住桦树皮制作技艺的整个规律,再结合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将桦树皮制品上的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整个过程可以成为是审美过程的取像,也就是自己对美的事物的提取、理解和向往。鄂伦春人们将美好的记忆和愿望寄托在这些动植物的图案上,形成一种形式的美,这种美是独特的、纯粹的。比如鄂伦春人在制作桦树皮制品的时候,上面会有很多自然的图案,会出现云纹、水波纹、天文地理等动植物的纹饰图案。{9}
在鄂伦春族还有这样的风俗习惯,要是家中有要出嫁的姑娘,娘家人就会制作桦树皮箱子作为陪嫁的物件,箱子上面会刻上吉祥的纹样。在箱子的边缘处刻上一种特殊的纹样,叫做“奎热格音”,这种纹样代表着姑娘嫁给男人后,要钟情与丈夫,不能够有二心。这两种纹饰在一起互相搭配,使图案看上去生动,线条流畅,质朴醇厚。{10}
鄂伦春人这种把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很好的运用到桦树皮制作当中,并把这种和谐之美体现出来,把抽象的元素和审美的元素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大小的图案搭配是要有一定的比例的,鄂伦春人大胆的摒弃这个规律,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抽象的审美图案进行有序的排列,将夸张、变形、抽取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表现出聪明的鄂伦春人具有自主的提取图像的审美能力。
鄂伦春人不仅将大自然赋予的一切进行利用、归纳和总结,形成鄂伦春民族特有的美丽,在桦树皮制品制品的创作当中更能善于利用重复、渐变等构成方式,利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等等把制作的图案表现的栩栩如生,赋予了桦树皮制品节奏感和生命力。比如说,桦树皮制品上出现的云的图案,有序的排列起来,很有秩序感,或者在制作图案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出现圆形的纹饰,图案在纹饰上不断变化和有序的构成,进而使桦树皮制品在艺术性上得到了不断发展。
四、桦树皮制品的造型色彩之美
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该民族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特色。造型艺术,一般是指通过利用某种材质,对形状、光线、点、线、面、体等造型进行空间的再创造。鄂伦春人过着长期的游猎的生活,所以他们的造型艺术比较原始,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用色彩斑斓、价格昂贵的材料制作出的作品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作为加工对象最方便的材料,这些材料成本低,质地粗糙,利用材料本身的肌理和特性来创作。
鄂伦春族的造型艺术是一种原始类型,注重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的交互作用。从鄂伦春人的造型艺术中,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之间是相互交织和混合的,大多数都是出于实用目的,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意识的提升。鄂伦春人必要不断改进技术手段,使其既实用又美观。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不善于表达的一个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也有自己追求美的方式。鄂伦春人在制作桦树皮制品时,通过不同造型的搭配,使桦树皮制品具有民族特色。
鄂伦春的桦树皮制品的造型是在审美中最为常见的表现方法。造型艺术是鄂伦春民族在建立美好事物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被很好的运用到桦树皮的制作当中。比如常见的桦树皮篓子,分为有盖和无盖的两种造型,基本造型底部宽,上部窄,呈矩形,上面呈圆筒状,造型的大小上下的不同,形成造型上的对比,被运用到桦树皮篓子的造型制作中。{11}
在用途上,有盖子和无盖子的桦树皮篓子是有区别的,有盖子的桦树皮篓子会装一些柴米油盐,没有盖子的桦树皮篓子基本用来装水,有无盖子的两种桦树皮篓子的造型形成对比,可以看到桦树皮制品在造型上的变化,这些桦树皮篓子上会加上一个皮条,用来固定盖子,人们还会在皮条上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这种颜色绚丽的皮条和简单质朴的桦树皮篓子互相搭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鄂伦春人常把这些桦树皮篓子跨在马背上,以便于他们在游猎时候使用,人们还经常在桦树皮篓子的皮条上缝上一串彩色的珠子,在马儿跑起来或者起风的时候,珠子会像铃铛一样响起来,很有趣味。
鄂伦春族的不同桦树皮制品具有不同的造型,这些形式各异的桦树皮制品表现出鄂伦春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鄂伦春人常常通过色彩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的心情,通过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造型来体现出大自然中的美,让造型之美、艺术之美更加的和谐。鄂伦春人能将桦树皮制品单调的造型艺术通过多种形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出鄂伦春族人崇尚自然,富有创新精神,将色彩之美、生命之美运用到各种桦树皮的造型艺术当中。{12}
鄂伦春族人在制作桦皮制品的时善于运用色彩主次关系,桦树皮制品中比较特殊的是桦皮画这种桦树皮画是一个代表,制作桦树皮画时在整个画面图上黑色的颜料,然后再画面上雕刻出人物、植物,或者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这样在视觉上产生以黑色为主体,而其他颜色是次要的搭配,这样既整体和局部相呼应,具有一种和谐之美。鄂伦春人善于利用颜色的搭配来突出桦树皮画的主体物,通过这种主次的区分,使主次形成对比,尤其在桦树皮画上将主体的人物和次要的背景形成对比,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和谐的美感。
结语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民族的桦树皮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方式应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相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把传承与保护和民族发展相结合,构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架构,以加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重点,促进少数民族观念的转变,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认同和团结。{13}在现今社会大发展的浪潮中,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在不断扩大和加深,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正在不断退化。对鄂伦春传统文化保护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水平。{14}鄂伦春桦树皮制品工艺也算是其中一个,我们要从这个民族的艺术根源出发,用多重角度保护这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因此,研究的桦树皮制品工艺文化同时也是对鄂伦春文化艺术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保护又能更好的传承下去。从现代艺术领域的角度出发帮助了本民族的艺术特色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注释:
①高卉民.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0).
②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2).
③赵复兴.鄂伦春族游猎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6).
④孙运来.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M].天津古籍版社,1990(10).
{5}赵复兴.鄂伦春族游猎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6.
{6}哈纳斯.原始文化的瑰宝——桦树皮文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
{7}王子佳.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工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6,6
{8}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0.
{9}王子佳.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工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6,6.
{10}刘玉亮.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鄂伦春族卷[M].黑龙江教育出版.2008.3.
{11}李宏复.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5).
{12}王子佳.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工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6,6.
{13}张晓丽.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保护与传承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8):5-6+29.
{14}张晓丽.论鄂伦春桦树皮艺术的价值、特征与传承策略[J].美术大观,2015,(11):79.
参考文献:
[1]高卉民.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
[3]孙运来.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M].天津古籍版社,1990.
[4]赵复兴.鄂伦春族游猎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5]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6]刘玉亮.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鄂伦春族卷[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7]李宏复.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5).
[8]张晓丽.黑龙江流域岩画的研究现状和艺术特色[J].艺术研究,2019(1).
[9]张晓丽.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保护与传承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8):5-6+29.
[10]张晓丽.论鄂伦春桦树皮艺术的价值、特征与传承策略[J].美术大观,2015,(11):79.
[11]王子佳.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工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