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杜鹃鸟别名考释

2019-01-09马启俊

关键词:考释杜鹃

摘 要:杜鹃鸟作为候鸟,与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其鸣声复杂多变,可以作多种模拟,并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自古至今,人们根据对杜鹃鸣声的模拟以及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利用各地方言语音和词汇,为杜鹃取了许多不同的名字,再加上传闻异词、异读异写、附会讹变等原因,导致文献古籍和各地方言俗语中杜鹃的别名特别众多和复杂,需要加以梳理考释,分析辨正。

关键词:杜鹃;别名;考释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9)06-0052-07

收稿日期:2019-08-30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AHSKY2015D57);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语言学省级教学团队”(2017jxtd032)

作者简介:马启俊(1965-),男,安徽金寨人,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训诂学和民间文学研究。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Alias of Cuckoo in China

MA Qijun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 China)

Abstract: The cuckoo, as a migratory bird,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Chinese people. The beeps a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which can be simulated in many ways and endowed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Since ancient times,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f the sound of cuckoo birds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given to them, people have created many different names for the bird by us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local dialects, coupled with rumors and other reasons. As a result, there are many complex nicknames of cuckoo in ancient literature and local idioms, which need to be interpret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Cuckoo; Alias; Release

杜鵑鸟为鹃形目、杜鹃科各种鸟类的通称,常见的种类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四声杜鹃和八声杜鹃。杜鹃鸟是一种夏候鸟,冬季南飞越冬,春夏之际北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杜鹃鸟在山地和平原的树上鸣叫,有时彻夜不停。其鸣声响亮、清晰、哀切、持久,富有节奏和变化,且间歇鸣叫,反复不已。大杜鹃叫时两声一停,所以又被称作二声杜鹃;三声杜鹃、四声杜鹃鸣叫则三声或四声一度,抑扬顿挫;八声杜鹃的鸣声最为复杂多变,且富有韵律。

杜鹃鸣声本是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其具有季节性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人们不仅对其鸣声进行语音模拟和文字转写,而且赋予其鸣声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在我国众多的鸟类鸣声中,杜鹃的鸣声是最富有文化意蕴的。

据现有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对杜鹃的鸣声产生兴趣,并对其声音进行模拟,以其声音特征为其命名。由于人们的体会不同,各地方言语音和词汇不同,加上传闻异词、异读异写、附会讹变等原因,文献古籍和各地方言俗语中杜鹃的名称特别众多,也相当复杂,需要加以梳理考释,分析辨正。今举其部分别名,并作分类介绍、简单考释如下。

一、根据杜鹃的鸣声进行模拟,并赋予其相应的文化内涵,产生系列别名

(一)“布谷”系列别名

二声杜鹃的鸣声似“bù-gū”,农人们就把此种发音模拟成“布谷”,因此二声杜鹃就有了布谷或布谷鸟的俗称。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布谷鸟》:“布谷鸟当四五月插秧时,自呼其名,分明云布谷布谷。因重叠其声,人骤闻之,音相近而疑似。”“布谷”的意思就是催促人们及时布撒谷物,也就是“布谷处处催春耕”(杜甫诗句)。我国的第一部鸟类学专著、相传为春秋晋国乐师师旷编著的《禽经》写道:“此鸟飞鸣于桑间,云五谷可布种也,故曰布谷。”陆游也有诗曰:“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

布谷在方言中也被模拟为“餔谷”,故又称“餔谷鸟”。《辞海》:“鴩,亦作‘。鸟名。《尔雅·释鸟》:‘鴩,餔豉。郝懿行义疏:‘《说文》作“,餔豉也”。餔铺音同。铺豉,盖以鸟声为名。《仓颉篇》云“餔谷(穀)鸟,即布谷,非此。”[1]387

“布谷”又名“获谷”,《荆楚岁时记》云:“四月也,有鸟名获谷,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杷上岸。”该书又说:“郭璞云:‘今布谷也,江东呼获谷。”

“布谷”除了在江东有别名“获谷”外,在其他方言区还有众多音同或音近的别名。如《方言》第八:“布谷,自关而东,梁楚之间谓之结诰,周魏之间谓之击谷。”钱绎笺疏:“按,布谷转而为搏谷、拨谷、勃谷、步姑,结诰转而为击谷、鴶鵴,又转而为获谷,又转而为郭公,今东吴人呼拨姑,亦为拨哥,又呼为勃姑,德州人呼为保姑,则皆布谷之转声矣。”

杜鹃的别名“布谷”“餔谷”“获谷”“击谷”“搏谷”“拨谷”“勃谷”等不仅摹声,也有一定的生产生活内涵,已属于较早的拟声表义范畴,且已经和农业生产民俗及人物称谓方式联系起来。正因为布谷鸟鸣催人春耕,祈求丰收,所以布谷鸟在民众口头上还有播谷、催耕鸟、催工鸟、催春鸟、劝耕之鸟、报春鸟、春之使者、吉祥鸟、喜鸟、爱鸟、幸福鸟、长命鸟等雅号美称。

上举方言词“勃姑”,又名“鹁鸠”。《辞海》(第六版缩印本):“勃姑,鹁鸠。陆游《春社》诗:‘桑眼初开麦正青,勃姑声里雨冥冥。”[1]144

“勃姑”在古诗文中也写作“鹁鸪”,也叫“鹁鸠”。《辞海》:“鹁鸠,亦作‘鹁鸪、‘勃姑。鸟名。象其鸣声。天将雨,则鸣愈急,故俗称水鹁鸪。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鹁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是也。”[1]148同页又云:“鹁鸪,即‘鹁鸠。陆游《东园晚兴》诗:‘竹鸡群号似知雨,鹁鸪相唤还疑晴。”

“勃姑”也写作“勃鸪”,《辞源》“鸤鸠”条说:“勃鸪,即布谷鸟。”宋喻良能《锦园》:“勃鸪知欲雨,鸦舅报将晨。却忆京华日,长怀浩荡春。”

“鹁鸪”又名“祝鸠”“鸠”,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云:“祝鸠,亦名鸠,又名鹁鸪。陆机《诗疏》云:‘鸠,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是也。”[2]117

“祝鸠”又名“鹪鸠”,《左传·昭公十七年》:“祝鸠氏,司徒也。”晋杜预注:“祝鸠,鹪鸠也。鹪鸠孝,故为司徒,主教民。”杨伯峻注:“鹪鸠即鹁鸪,《尔雅·释鸟》谓之鳺鴀。天将雨,鸣声甚急。亦即《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之鵻。杜注谓之性孝,恐傅会之说。”

“鸠”又叫“隹其”“鳺鴀”“夫不”。《尔雅·释鸟》:“隹其,鳺鴀。”晋郭璞注:“今鸠。”清郝懿行疏:“,即夫不之合声也。”“鳺鴀”又名“鵻”“鹁鸠”。《辞海》:“鳺鴀,亦称‘鵻、‘鹁鸠。鸟名。《尔雅·释鸟》:‘隹其,鳺鴀。郭璞注:‘今鸠。”[1]521又云:“鵻,亦称‘祝鸠、‘鹁鸪、‘鳺鴀。即鹁鸠。《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1]2 533

“鳺鴀”也写作“夫不”,《汉语大字典》:“鳺鴀。又名‘鸠。《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毛传:‘鵻,夫不也。”[3]2 071“鵻”还有别名“楚鸠”“鵻其”“小鸠”“鴡”“隹”等,《尔雅·释鸟》北宋邢昺疏云:“舍人曰:‘鵻,一名夫不。李巡曰:‘今楚鸠也。某氏引《春秋》云:‘祝鸠氏司徒。祝鸠,即鵻其、夫不,孝,故为司徒也。郭云:‘今鸠。《诗》曰:‘翩翩者鵻。毛传云:‘鵻,夫不也。‘一宿之鸟。郑笺云:‘一宿者,一意於所宿之木。又云:‘鸟之谨悫者,人皆爱之。则此是謹悫孝顺之鸟也。陆机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之鴡,梁宋之间谓之隹,杨州人亦然。”

(二)“鸤鸠”系列别名

布谷在古典文献中又名“鸤鸠”,并有系列别名。《汉语大字典》“鸤鸠”:“又名布谷,桑鸠,郭公。鹃形目杜鹃科之大杜鹃。上体纯灰黑色,两翼暗褐,腹下有一系列白色横斑,尾长大,栖息在开阔林地,谷雨后常晨鸣不已,主食昆虫,为农林益鸟。《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3]2 061疏:“《诗》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云:‘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是鸤鸠平均,故为司空。”故“鸤鸠”本为鸟名,又为少昊时鸟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鸤鸠氏,司空也。”晋杜预注:“鸤鸠,鴶鞠也。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鸤鸠即今之布谷,每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农民以为候鸟,其声似布谷。”《山海经·西山经》:“南山,……鸟多尸鸠。”郭璞注:“尸鸠,布谷类也。或曰鹕鸇也。鸠或作丘。”

关于上引“鴶鞠”,《尔雅·释鸟》:“鸤鸠,鴶鞠。”郭璞注:“今之布谷也。江东呼为获谷。”郝懿行疏:“江东呼为郭公。又谓勃姑,又谓步姑。其身灰色,翅尾末俱杂色。农人候此鸟鸣,布种谷矣。”陆机亦云:“今梁宋之间,谓布谷为鴶鞠。”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鴶,本亦作秸,简八切,又音吉。鵴,本亦作鞠,居六切。”“鞠”是“鵴”的假借字,故“鴶鞠”又写作“鴶鵴”。《汉语大字典》“鴶鵴”:“又名‘鸤鸠。布谷鸟。《易林·乾之坤》:‘鴶鵴鸤鸠,专一无尤。君子是则,长受嘉福。”[3]2 065“鴶鞠”亦作“拮掬”,《汉书·鲍宣传》:“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唐颜师古注:“尸鸠,拮掬也。”

上引“桑鸠”,亦即布谷鸟,因为其常鸣于桑树之间,故得此称。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今梁宋之间谓布谷为鴶鵴,一名击谷,一名桑鸠。”宋舒岳祥《田家纪事》诗云:“桑鸠逐妇应嫌雨,社燕依人不避烟。”

(三)“鸠”系列别名

“鸠”又名鵴鸠。《方言》第八:“鸠,自关而西秦汉之间谓之鵴鸠。”又名“鸪鸠”“秸鞠”“博黍”。《埤雅·释鸟》:“鸪鸠,秸鞠,一名博黍,今之布谷,江东呼为郭公。牝牡飞鸣,以翼相排,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有均一之德,盖其哺子,朝自上而下,暮自下而上者,均也,其子在梅、在棘、在榛而已,则常在乎桑,一也。《诗》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序者以为,君者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之,德如鸪鸠,乃可配焉。……冯衍《逐妇书》:口如布谷,言其多声也。”

“鸠”中有“雄鸠”, 也是布谷的别名。 《淮南子·天文训》:“孟夏之月,以熟谷禾,雄鸠长鸣,为帝候岁。”高诱注:“雄鸠,布谷也。”“雄鸠”又名“鹘鸠”。《楚辞·离骚》:“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朱熹集注:“雄鸠,鹘鸠也,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问:‘维鸠居之,《毛传》云:“鸠,鸤鸠,秸鞠。”《古今注》以为“鸲鹆”,何也?余谓《古今注》云‘鸲鹆一名鸤鸠,疑‘鸲鹆乃‘秸鞠之声误也。明陈耀《天中记》又引《古今注》云:‘鸜鹆,一名元鸟。则又与今本不同。此等恐不足据,自以古义为证。”鸜鹆,《山海经·中次十经》云:“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其阴多铁,其鸟多鸜鹆。”郭璞注:“鸲鹆也。《传》曰:‘鸲鹆来巢。音臞。”按此鸟《中次十一经》衡山亦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鹆来巢。”杨伯峻注云:“鸜鹆,即八哥。”八哥与布谷不同,因此鸲鹆或鸜鹆所指有二说,详见后文分析。

《说文》:“鸠,鹘鸼也。从鸟,九声。”段玉裁注:“今本《说文》夺伪。鸠与雉、雇皆本《左传》,鸠为五鸠之总名……今本以鸠名专系诸鹘鸼则不可通矣。”《汉语大字典》解释“鸠”:“古为五鸠(祝鸠、鴡鸠、鸤鸠、爽鸠、鹘鸠)的总称,今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状如野鸽,头小胸凹,灰色,有斑纹,长尾,尾端白。《诗·卫风·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2 059斑鸠与布谷也不同,鸠之所指亦有二说,详见后文分析。

(四)“桑扈”系列别名

《诗经·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羽。”据谭麟先生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云,桑扈也就是布谷鸟。这里出现了较早描摹布谷鸟鸣声的象声词“交交”,但仅摹其声,未赋予实义。郑笺云:“交交犹佼佼,飞往来貌。”但《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马瑞辰通释云:“按交交,通作咬咬,谓鸟声也。”“交交桑扈”中的“交交”亦应通作“咬咬”,为摹声词,而非摹状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注释《诗经·小雅·小宛》的“交交桑扈”时说:“交交:鸟叫的声音。”[4]102亦可证郑笺之误。

“桑扈”又名“夏扈”,《荆楚岁时记》云:“崔寔《正(政)论》云:‘夏扈趍耕锄。即窃脂玄鸟鸣。获谷则其夏扈也。”谭麟先生注云:“夏扈,即桑扈,亦即布谷鸟。夏,‘桑的假借字,夏,古音鱼部;桑,古音阳部;鱼阳对转。扈,‘鳸的同音假借字。……趍(qū):同‘趋,促。”这里又出现了布谷鸟催促耕锄的说法。

“桑扈”又名“窃脂”“青雀”,《尔雅·释鸟》:“桑扈,窃脂。”郭璞注:“俗谓之青雀。咀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

(五)看蚕看火!蚕鸟。

四声杜鹃的鸣声各地模拟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别名。《戒庵老人漫笔》:“又如云看蚕看火,今人遂称为看蚕看火鸟。”又名“蚕鸟”。明谢肇淛《西吴枝乘》:“吴兴以四月为蚕月……是月也,有鸟飞,其声曰:‘著山看火。湖民谓之蚕鸟。”这与蚕俗有关。

(六)郭公鸟

《戒庵老人漫笔》云:“如云郭公郭婆,……亦称郭公鸟,失其本名矣。”关于郭公鸟这个名字另有一说,有人认为杜鹃的鸣声似“郭公郭公”,故叫郭公或郭公鸟。此种拟声在我国南方流传甚广。

(七)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脱却破裤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鸤鸠”条注释云:“布谷多名,皆各因其声似而呼之。如俗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脱却破裤之类,皆因其鸣时可为农候故耳。”

还有三声杜鹃,其叫声似“米贵阳”“杨贵六”等,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杨贵六”(皖西),或叫其它名字。全国各地对不同种类的杜鹃鸣声的模拟可谓多种多样[5],因此其别名也就各不相同,在此恕不一一列举。

二、根据相关传说为杜鹃命名,并产生系列别名

(一)“鹊巢鸠占”的传说与杜鹃相关别名

古人认为鸠不善营巢,专占鹊巢,即所谓“鹊巢鸠占”。《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禽经》云;“拙者莫如鸠, 不能为巢。 ”此处的“鸠”, 根据经学大师章太炎的解释就是布谷鸟, 而清代另一大儒俞樾的注解却说是斑鸠。 《楚辞·离骚》:“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马茂元选注亦云:“‘鸠,斑鸠。‘鸣逝,边飞边叫。”其实鸠与斑鸠实为二物,《禽经》:“鸠拙而安。”张华注:“鸠,鸤鸠也。《方言》云:‘蜀谓之拙鸟,不善营巢,取乌巢居之,虽拙而安处也。”因而鸠即鸤鸠,亦即布谷,与斑鸠不同。《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云:“鸠,鸟名。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我国鸠有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6]1 996其中的鹃鸠就是杜鹃同类。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然则鸠固不必定占鹊巢,而占鹊巢者,亦不必定是鸠也。”宋曾几《寓居吴兴》:“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范成大《晓发飞乌晨霞满天戏记其事》:“逐妇鸠能拙,穴居狸有智。”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鸠拙”后来成为性拙的自谦之辞,如陈汝元《金莲记·慈训》:“孩儿自惭鸠拙,怎绳七叶之貂?”

(二)望帝化为杜鹃鸟的传说与杜鹃相关别名

《禽经》引李膺《蜀志》:“望帝……化为杜鹃鸟。李商隐《锦瑟》诗:‘望帝春心托杜鹃。”《辞海》“杜宇”条云:“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周代末年,在蜀始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于其相开明。时值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1]418《辞海》“望帝”条又云:“传说中的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退隐后化为杜鹃鸟。见《华阳国志·蜀志》。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1 947

杜鹃为望帝杜宇所化,即“杜宇化鹃”,所以也叫杜宇鸟、杜主。望帝和杜宇的故事十分感人,在唐诗宋词中就有大量咏及杜宇悲情和杜鹃啼声悲切的诗词篇章,如李端《送夏侯审游蜀》:“石滑羊肠险,山空杜宇悲。”武元衡《送柳郎中裴起居》:“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苏轼《西江月》:“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文天祥《金陵驿》中又出现“啼鹃”别名:“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由杜宇及其故事还派生出古帝魂、蜀魄、蜀鸟、蜀鹃等别名[7]。 “蜀魄”也有叫做“蜀魂”的,还有因为方言谐音而把杜鹃鸟叫作杜君鸟的。

(三)杜鹃鸣声“不如归去”的传说与杜鹃相关别名

因四声杜鹃的啼叫声又被模拟为“不如归去”,所以杜鹃还有为大家所熟悉的别名“子归”“子规”或“子规鸟”,由此又有了其他相关别名。《汉语大字典》“鹃”:“鸟名。又名子规、怨鸟。传说古代蜀王杜宇失国而死,化为杜鹃鸟,鸣声为‘不如归去。今指鹃形目杜鹃科各种鸟。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之七:‘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单用义同。宋张炎《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3]2 068梅尧臣《杜鹃》诗云:“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自古就有把杜鹃鸣声模拟为“不如归去”的,表达了游子思归之心,因此杜鹃又有别名“思归”“思归鸟”“催归”“催归鸟”。

《汉唐地理书钞》辑阚骃《十三州志》:“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禽经》:“江左曰子规,蜀右曰杜宇,瓯越曰怨鸟,一名杜鹃。”《埤雅·释鸟》释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与杜鹃的别名“怨鸟”相近的还有“冤禽”“悲鸟”等。

《辞海》:“鹈鴂,鸟名。亦作‘鶗鴂、‘鶗、‘鷤。即‘子规‘杜鹃。《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王逸注:‘鹈鴂,一名买,常以春分鸣也。”[1]1 854马茂元选注云:“‘鹈鴂(音提決),一作鷤鴂。即子规鸟,又名杜宇或杜鹃。”《汉书·扬雄传》注:“鹈鴂,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鹈鴂”张衡《思玄赋》作“鶗鴂”,《汉语大字典》:“鶗鴂,杜鹃鸟。《文选·张衡〈思玄賦〉:‘恃已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李善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单用义同。南朝梁简文帝《和湘东王首夏诗》:‘燕泥衔复落,鶗吟敛更扬。”[3]2 073“鶗鴂”亦写作“鶗鴃”,秋瑾《满江红·鹃》:“鶗鴃声哀,恨此际芳菲都歇。”

“鷤鴂”扬雄《反离骚》作“鷤”,《汉语大字典》“鷤”:“鸟名,即杜鹃。《汉书·扬雄传上》:‘徒恐鷤之将鸣兮,顾先百草为不芳。颜师古注:‘,鴂也。鷤鸟,一名买,一名子规,一名杜鹃。”[3]2 079

“鹈鴂”又写作“啼鴂”,李清照《好事近》:“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啼鴂”即啼叫的鹈鴂鸟,此指鹈鴂之鸣叫。

“买”为布谷别名,见明王志坚《表异录·动物》:“《扬雄传》注:‘布谷,一名买。盖闻其声,则思买以布谷也。”

《汉语大字典》说到杜鹃还有别名为“子”:“子,鸟名,即子规。汉扬雄《蜀都赋》:‘貕糖蛦,子呼焉。”[3]2 079“子”是“子鹃”的另一种写法,“子鹃”还有一种写法是“子”。《汉语大字典》有“鹃”的异体字“”:“同‘鹃。《华阳国志·蜀志》:‘时适二月,子鸟鸣。故蜀人悲子鸟鸣也。”[3]2 068“子鹃”还可以写作“子隽”“子嶲”。

“子规”也可写作“子鳺(guī)”“秭鳺”。《汉语大字典》“子鳺”:“也作‘秭鳺、‘子规。即杜鹃鸟。《史记·历书》:‘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秭音姊,鳺音规。子鳺,鸟也。”[3]2 061“子规”还有别名“秭鴂”:《史记·历书》载云:“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伴发蛰,秭鴂先滜。”《史记》中的“秭鴂”是“秭鳺”的异写,两者还可以写作“秭归”“姊归”。

“子鳺”还有众多别名,如《广韵·释鸟》:“鷤,鷶,子鳺也。”王念孙疏证:“鳺,或作规。……《玉篇》云:‘,布谷也。……按《龙龛手鉴》云:‘子鳺鸟大如布谷。不得即以为布谷也。”《汉书·扬雄传上》:“徒恐鷤之将鸣兮。”颜师古注:“鷤鸟,一名买,一名子规,一名杜鹃。”《辞海》“鷶,亦作‘买。鸟名。即杜鹃。”[1]1 260

(四)“谢豹”的传说与杜鹃相关别名

杜鹃还有别名为“谢豹”,唐顾况《送张卫尉》:“白沙洲上江蓠长,绿树村中谢豹啼。”清陈维崧《长清经杞梁妻祠》:“残碑古庙乱冈西,耳畔啾啾谢豹啼。”关于“谢豹”,有两个相关传说,其一为《嫏环记》:“昔有人饮于谢氏,其女悦之,其人闻子规啼,心动,谢去。女恨甚,后闻子规啼,则怔忡若豹鸣也,故名子规为谢豹。”此则传说涉及男女私情,情节简单,得名由来是否可信,尚存疑惑。“《嫏环记》旧题元伊世珍撰笔记小说,采集各书而成,真伪相杂,语多不经,似难以为据。”[7]其二为《禽经》:“子规啼苦倒悬于树,自呼曰谢豹。”陆游《老学庵笔记》:“吴人谓杜宇曰谢豹……若非吴人,殆不知谢豹为何物也。”据此,“谢豹”应是吴方言根据杜鹃鸣声而作的谐音命名。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杜鹃众多别名外,在古籍记载和古代诗歌中还能见到一些杜鹃的别名,如杜鹃又名“鵊”,《集韵·三十二洽》:“鵊,杜鹃也。”其余如周燕、阳雀、喀咕、护谷、伯赵、筒鸟、瞿、鸣鸠等[8]35。

综上所述,杜鹃鸟因其鸣声和习性特点,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态度,相关的传说和传闻,异读和异写等,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别名,有众多的称呼、读法和写法。归纳起来,上文先后出现的杜鹃别名有:

布谷、布谷鸟、餔谷、餔谷鸟、获谷、结诰、击谷、搏谷、拨谷、勃谷、步姑、鴶鵴、郭公、拨姑、拨哥、勃姑、保姑、播谷、催耕鸟、催工鸟、催春鸟、劝耕之鸟、报春鸟、春之使者、吉祥鸟、喜鸟、爱鸟、幸福鸟、长命鸟、鹁鸠、鹁鸪、水鹁鸪、勃鸪、鸤鸠、祝鸠、鸠、鹪鸠、鳺鴀、鵻、隹其、夫不、楚鸠、鵻其、小鸠、鴡、隹、桑鸠、鴶鞠、尸鸠、鹕鸇、尸丘、拮掬、鵴鳩、鸪鸠、秸鞠、博黍、雄鸠、鹘鸠、桑扈、夏扈、窃脂、青雀、看蚕看火鸟、蚕鸟、郭公鸟、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脱却破裤、米贵阳、杨贵六、鸠、拙鸟、拙鸠、巢鸠、望帝、子鹃、鹃、杜宇、杜宇鸟、杜主、杜魄、啼鹃、古帝魂、蜀魄、蜀鸟、蜀鹃、蜀魂、杜君鸟、子归、子规、子规鸟、怨鸟、蜀帝魂、思归、思归鸟、催归、催归鸟、冤禽、悲鸟、鹈鴂、鶗鴂、鶗、鷤、买、鷤鴂、鶗、鶗鴃、鷤鸟、买、啼鴂、子、子、子隽、子嶲、子鳺、秭鳺、秭鴂、秭归、姊归、鷶、、子鳺鸟、谢豹、鵊、周燕、阳雀、喀咕、护谷、伯赵、筒鸟、瞿、鸣鸠。

上列杜鹃鸟的别名累计有132种之多,实际上还有很多散见于古代典籍和民间俗语中的别名没有能够罗列、统计进来,这在鸟类中是很罕见的,可以说杜鹃鸟是鸟类中别名最多的鸟。有学者认为“杜鹃至少有二十几个名称”,还有学者认为“有四五十个之多”,从本文统计数字来看,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

三、杜鹃别名中存在与其他鸟类相混淆或有争议的名称

古典文献资料和民众俗语中与杜鹃相关的别名虽然很多,但是有的可能或实际上是对其他鸟类的称呼,因为混淆或讹误而张冠李戴,在本文前引材料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有怀疑和争议的内容和观点。古人对鸟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古代典籍对于鸟的分类也没有今天这样科学、系统,所以将一些形体、习性相近的鸟类混在了杜鹃一类是有可能的。从目前来看,与杜鹃相混淆或有争议的名称中包括对戴胜、八哥、斑鸠、鹪鹩、隼、燕子等鸟类的称呼。

1.戴胜。《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鸤鸠,秸鞠也。”朱熹集传:“鸤鸠,秸鞠也,亦名戴胜,今之布谷也。”《禽经》云:“鸤鸠,戴胜,布谷也。”有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戴胜为布谷鸟或杜鹃的异称,如罗泽贤先生认为杜鹃“一名戴胜。这是杜鹃一个非常雅致的别号”[7]。然而戴胜外观与习性均与杜鹃不同,且俗呼戴胜为“呼哱哱”“鸡冠鸟”“山和尚”等,故戴胜并非布谷。

“戴胜”《吕氏春秋》写作“戴任”,《尔雅·释鸟》和《淮南子·时则训》写作“戴鵀”,《孝经援神契》写作“戴絍”。《汉语大字典》对“戴鵀”的解释是:“即戴胜鸟。头上有棕栗色羽冠,鸣时随声起伏,鸣声‘呼——哱——哱。”[3]2 066周作人《关于禽言》一文记道:“婆饼焦的叫声我不曾听见过,只在北平初夏常听到一种叫声,音曰Hupopo,大约也是布谷之类,本地人也就称之为煳饽饽,正是很好的禽言,不必是婆饼焦,也可以算是同一类的罢。”[9]77“煳饽饽”的鸣声正与“呼——哱——哱”相同,因此周作人所说的“大约也是布谷之类”属于猜测不实之词。本文未将“戴胜”“戴任”“戴鵀”“戴絍”“呼哱哱”“鸡冠鸟”“山和尚”“煳饽饽”等列为杜鹃鸟的别名。

2.八哥。前文说到又名“鸤鸠”的“鸲鹆”(也写作“鸜鹆”),一说是八哥。《汉语大字典》:“鸲鹆,即八哥。羽毛黑色而有闪烁光泽,嘴和脚鲜黄,鼻羽成冠状。嗜食昆虫,善仿人言。”[3]2 064又云:“鸲鹆。鸟名,即八哥。《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三引《礼稽命征》:‘孔子谓子夏曰:“群鹆至,非中国之鸟也。””[3]2 069

“鸲鹆”别名“鹆”,《汉语大字典》解释“鹆”:“鹆,也作‘鸲鹆。鸟名。即八哥。明刘基《郁离子·育从》‘鸲鹆闻之,亦集而噪。”[3]2068“鹆”又名“鸠”,《辞海》:“鸠,亦称‘八哥。即鸲鹆。《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云野鹊是我表丈人,鸠是我家伯。”[1]1 535

“鸲鹆”还有别名“鸲鸽”,《淮南子·原道》:“鸲鸽(鹆)不过济。”《汉语大字典》有“鸜”:“同‘鸲。‘鸜鹆即‘鸲鹆。《周礼·冬官·考工记》:‘橘踰淮而北为枳,鸜鹆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也。”[3]2 083《辞海》“鸲鹆”:“亦作‘鸜鹆。鸟名。即八哥。《说文·鸟部》:‘鸲,鸲鹆也。段玉裁注:‘今之八哥也。《楚辞·九思·疾世》:‘鸲鹆鸣兮聒余。《考工记序》:‘鸜鹆不逾济。”[1]1 534以上工具书反复说明“鸲鹆”“鹆”“鸠”“鸲鸽”“鸜鹆”等为八哥,当从之,故本文未将这些名称列入杜鹃鸟别名之中。

3.斑鸠。《汉语大字典》认为“鸠”古为五鸠总称,今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具体语境中,“鸠”可以是杜鹃别名。如“鹊巢鸠占”之“鸠”,章太炎解释为布谷鸟,俞樾注解为斑鸠,马茂元注“雄鸠”之“鸠”为斑鸠。本文认为“鹊巢鸠占”和“雄鸠”之“鸠”即鸤鸠,亦即布谷,与斑鸠不同。

《汉语大字典》“鳺鴀”:“也作‘夫不。鸟名。又名鵻。即火斑鸠,体型较小,颈无斑。《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汉毛亨传:‘鵻,夫不也。按:《尔雅·释鸟》作‘鳺鴀。”[3]2 061《汉语大字典》(简编本)“鹁鸠”又云:“即火斑鸠。以其鸣声又名‘鹁鸪。宋范成大《陈侍御园坐上》:‘花梢蝴蝶作团去,竹里鹁鸠相对鸣。”[3]2 068

以上火斑鸠的归类并无直接的文献依据。火斑鸠又称红鸠、红斑鸠、斑甲、红咖追、火鸪鹪,为一种小型鸠鸽,与杜鹃外形和习性都不同,因此“鳺鴀”“夫不”“鵻”“鹁鸠”“鹁鸪”所指属于杜鹃还是斑鸠,虽然是可存疑的争议,但是本文仍然根据前引古典文献材料,将其列为杜鹃的别名。

4.鹪鹩。鴂:《汉语大字典》:“《说文》:‘鴂,宁鴂也。”又云:“通‘鶪(jú)。伯劳鸟。《大戴礼记·夏小正》:‘鴂则鸣。鴂者,百鹩也。”[3]2 062又云:“鸋鴂,鸟名。即鹪鹩。《尔雅·释鸟》:‘鸱鸮,鸋鴂。邢昺疏引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鸱鸮……幽州人谓之鸋鴂,或曰巧妇,或曰女匠。《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鸋鴂之鸟,巢于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3]2 082《辞海》亦云:“鸋鴂,鸟名。《尔雅·释鸟》:‘鸱鸮,鸋鴂。邢昺疏引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鸱鸮似黄雀而小,其喙尖如锥,取茅莠为巢,以麻紩之,如刺袜然,县(悬)著树枝,或一房,或二房。幽州人谓之鸋鴂,或曰‘巧妇,或曰‘女匠。按,亦称‘鹪鹩。”[1]1 382这里的“鴂”或单用,或组成“宁鴂”“鸋鴂”,与杜鹃鸟众多由“鴂”组成的双音别名“鹈鴂”“鶗鴂”“鷤鴂”“啼鴂”“秭鴂”很相近,“鹪鹩”与“鹪鸠”也很相近,但是并不相同,因此杜鹃别名与“鹪鹩”及其相关別名不应因相近或相关而混同,本文未将“鹪鹩”“鴂”“宁鴂”“鸋鴂”以及涉及的“鶪”“伯劳鸟”“百鹩”“鸱鸮”“巧妇”“女匠”等名称列入杜鹃鸟别名之中。

5.隼。性拙不能为巢而居鵲之成巢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10]。类似的还有“鵻”与“隼”的区别。《汉语大字典》:“《说文》:‘鵻,祝鸠也。从鸟,隹声。隼,鵻或从隹、一。一曰鹑字。徐灏注笺:‘鵻为祝鸠,职追切。隼为鸷鸟,思允切。二字音义悬绝。‘今本《说文》以隼为鵻之或体,其误显然。”[3]2 071即徐灏注笺认为“鵻”与“隼”音义是不同的,因此本文倾向于将“鸠”“鵻”列入杜鹃鸟的别名中,而不归属于隼类。

6.燕子。上文出现的元鸟、玄鸟,是古代对燕子的别称。“元鸟”即“玄鸟”,黑色的鸟,即指燕子。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鸟至,则高堂画栋衔泥结草以居。至秋社,城村燕各将其雏于采育东土阜,名聚燕台,呢喃竟二日而后去。”《楚辞·离骚》王逸注:“玄鸟,燕也。”因此元鸟、玄鸟是燕子的别名,本文未将其列入杜鹃别名之中。

综上所述,杜鹃鸟的别名是鸟类中最多的,同时古今并存,雅俗皆有,真伪混杂,用废不一,也是最为复杂的。杜鹃鸟“名字这么多而复杂,实在是因为先贤们对杜鹃鸟的礼遇和尊重,它是个经常露脸的角色。……许多名字都是古代人类根据自己的心境、情景、意愿、期待、社会心理等因素有感而起的,一些名字还有其独特的来由。当然,现在给动植物命名则需要有一定的科学原则。”[8]35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3] 李格非.汉语大字典(简编本)[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5] 马启俊.浅析我国与杜鹃鸣声有关的传说与民俗[J].六安师专学报,1996(1):46-52,32.

[6]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7] 罗泽贤.杜鹃鸟别名考——兼论杜鹃与古代诗词之关系[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70-72.

[8] 蔡亚娜.为杜鹃鸟辩解——保护生物多样性[J].城市与减灾,2008(2):34-39.

[9] 周作人.雨中的人生[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10] 卞自.说“雀”道“鹊”[J].咬文嚼字,2005(1):20-21.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考释杜鹃
杜鹃红
杜鹃
百里杜鹃百里歌
百里杜鹃
“名媛”的词义及其流变
自私自利的杜鹃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那一片野生杜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