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与保养维修
2019-01-09杨正平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杨正平(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少数民族乐器——芦笙,流传于我国南方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区的苗、侗、水、瑶、彝、拉祜、佤等少数民族地区,其在南方少数民族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苗族的生产、生活、娱乐、祭祖中是不可或缺的,体现芦笙赋予苗族在思想情感上、生活方式上的丰富与多彩。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制作技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文化宝库之一。2006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册。芦笙(苗语称为给、嘎、更等)是一种簧管和声气鸣乐器,主要是通过气流冲击笙箱内有固定音高的簧片并通过笙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乐音。芦笙由簧片(苗语称为嘎内给)、笙箱(也称气箱、气斗,苗语称为波果给)、笙管(也称笙苗、音管,苗语称为道给)和共鸣器(筒,苗语称为懂)以及吹管(苗语称为嘎牛给)构成。其制作方法与工艺复杂,程序多,涉及到多种跨行业的制作工艺,其制作程序主要是簧片制作、笙箱制作、笙管制作、共鸣筒制作、吹管制作、键子制作等。
■簧片制作
簧片是芦笙中的核心,是音准、音质以及音色的关键部件。簧舌好弹性频率就好,就像汽车内的发动机一样,发动机的质量好坏决定着汽车的动力。簧片的大小、长度、宽度、厚度是根据芦笙规格音的高低而定。音低,簧片就相对大、长、宽和厚;音高,簧片就相对小、短、窄、薄。簧片的材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音响、音色、音质,当然也取决于芦笙制作师傅经验的多少,二者缺一不可。簧片通常采用“响铜”作为原材料,制作方法是将“响铜”铜片放在配有风箱的火炉上加温至红白色,然后在铁砧上锻打至所需要的厚度,然后淬火(民间称为吃水),再根据需要截成长方形铜片为簧片料,然后在簧片料上划出簧舌轮廓线,用小凿子凿透,锉削掉毛刺,放入炉火中加温,待到微红时,用钳子将簧框略微夹拢一些,使舌与框之间缝隙缩小,再细心地用特制小刀刮簧片到合适的厚度。然后将簧片镶嵌在开好的笙管下端簧框上,用石灰泥(石灰与桐油搅拌、锤打而成)封好簧片与簧框两边之间的缝隙,避免漏气,含入嘴中呼气或吸气,使簧片发声,以判定音准是否准确,声音是否圆润,如不合适,再对簧片加以修整,根据所要加工的芦笙规格音的高低,加工长、短、厚、薄不同的簧片。一般簧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与音管的长度、内空的大小比例合适,才能发出最美的音色。
簧片制作步骤为:选铜(一般采用响铜)→生火(用木炭)→烧铜(过火至红白色)→打铜→淬火(吃水)→冷打→烧红(过火)→淬火(吃水)→冷打→烧红(过火)→淬火(吃水)→冷打→烧红(过火)→淬火(吃水)→冷打→画框→凿簧舌→扳簧舌→烧簧舌→扳簧舌(火内扳)→淬火(吃水)→戳簧舌→烧簧舌(过火稍红,同时将舌簧扳平)→烧簧舌(在火里用火钳夹紧舌框,使舌簧与舌框之间缝隙缩小)→将簧舌压平→淬火(吃水)→调整舌簧与舌框之间缝隙(0.02mm左右)→磨簧片→刮簧片(取音高)→刮簧舌(一次校音)→安装于笙管簧框(簧舌朝下)。
■笙箱制作
笙箱亦称气斗、气箱,或笙柱,通常采用杉木、红木或春芽树制作。上海、江苏和北方的一些民族乐器厂或民族乐器工作坊也有技师采用铜皮来焊接制作笙箱。笙箱的大小、长短、宽度、厚度是根据芦笙规格而定,也就是说调的高低决定笙箱的大小。笙箱制作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将晒干的木料削成轮廓(纺锤形或白萝卜形),破为两半,挖空内膛后,再用胶粘合12小时,然后打笙管孔和钻吹口,再外加套箍(用细竹皮编织成圆套);第二种,先把晒干的木柱刮削成纺锤形或白萝卜形状,其大小根据所制芦笙种类而定,使用木工圆凿和烧红了的铁条来挖内膛,并在前端加工吹口,在上方加工笙管插孔。为便于抠挖内膛,笙箱的末端是开通的,加工好后,再用实木将末端封闭。
笙箱制作步骤:
第一种,选料(春芽树、杉树、红木等)→削气箱轮廓(纺锤形或白萝卜形)→将气箱破开为两半→挖空内膛→将气箱用胶粘合(用白乳胶等)→打笙管孔(根据芦笙种类的要求打孔,如锐角芦笙40度至60度角、直角芦笙90度角、钝角芦笙100度角至110度角)→钻吹口→安装套箍(避免松动与漏气)→打磨→抛光→上色→上漆(固化剂与青漆搅拌)→阴干。
第二种,选木料(春芽树、杉树、红木等)→削气箱轮廓(推刨成型,纺锤形或白萝卜形)→画笙管孔→打笙管毛坯孔(根据芦笙种类的要求打孔,如锐角芦笙40度至60度角、直角芦笙90度角、钝角芦笙100度角至110度角)→抠气箱(掏空内膛)→修整笙管孔(根据笙管直径的大小调整)→封闭末端→打磨→抛光→上色→上漆(固化剂与青漆搅拌)→阴干。
■笙管制作
笙管又称笙苗、音管,制作芦笙用的笙管通常为白苦竹、紫竹,白苦竹有的地方也称为芦笙竹。这类竹子节长,内空直径大,皮薄,是制作芦笙笙管的首选材料,选料时应取竹管匀直、竹质坚硬、无裂缝、伤痕与沟节,笙管竹节不能倒置使用。方法是将竹子在火上烘烤,用湿帕子擦,手工把竹节处校直,再用通条打通竹节,根据芦笙规格的音高取尺寸,在下端一定位置开簧框(簧框的大小是根据簧片尺寸的大小而定),再镶嵌簧片,在簧片与簧框之间用石灰和桐油锤打、搅拌成泥粘好缝隙避免漏气。插进笙箱并确保簧片在内膛的准确位子,再打按孔。笙管的长度、内空直径与簧片音高比例要吻合发出的音色才准确、圆润、清脆与饱满。
笙管制作步骤为:选料(白苦竹、紫竹)→洗竹(用柴灰和水搅拌洗)→阴干(半年以上)→烧竹(加工校直)→取尺寸→削笙脚→打通竹节→削竹→将笙管插进气箱(笙斗)→画簧框界线→取出笙管→开簧框(根据簧片的尺寸而定)→堵簧槽底部→打按孔(根据手指按音需要来确定开按孔的高低)→刮笙管外皮→打磨→抛光→上色→上漆(固化剂与青漆搅拌)→阴干→安装簧片(簧舌朝下)→二次校音。
■共鸣筒制作
共鸣筒是衡量芦笙规格的标准之一,一般订制芦笙时苗族芦笙制作技师首先问订制什么种类芦笙和多少尺寸的,在西方乐理解释中就是做什么调的芦笙。芦笙种类不同用的共鸣筒就不一样,如芒筒芦笙用的是孝顺竹、龙竹;高排芦笙用的是楠竹、毛竹;四滴水芦笙用的是笋壳叶和毛竹做共鸣筒。共鸣筒的尺寸长度与大小影响着芦笙音调的高低、音响、音色、音质,共鸣筒属于二次共鸣。汉笙现在的共鸣筒是借鉴苗族芦笙的共鸣筒而用之。共鸣筒通常用孝顺竹、龙竹、楠竹、毛竹等制作,也有些用葫芦作为共鸣作用,一般以中音芦笙的re音(右手拇指按的音)为确定整套芦笙尺寸的规格。如:芒筒芦笙中re音共鸣筒是10寸,高音芦笙re音的共鸣筒减少一倍为5寸,低音芦笙re音的共鸣筒则增加一倍为20寸,以此类推。但还要根据共鸣筒的大小而定。
选料(孝顺竹、龙竹、楠竹)→洗竹(用柴灰和水搅拌洗)→阴干(20-30天)→根据音高取尺寸→刮皮→打磨→抛光→上色→上漆(固化剂与青漆搅拌)→阴干→安装(调理音色,传统芦笙用布条、红绸等系,改革芦笙用白乳胶、鞋料胶水等粘合)。
■吹管制作
芦笙吹管在传统芦笙当中与笙箱是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芦笙改革期间为了便于携带,芦笙改革家们便把吹管从笙箱分离出来,将笙箱与吹管分开制作,这是苗族芦笙改革中的一个新突破。
吹管用的木料与笙箱用的木料相同(也有些技师用铜管或不锈钢管材料制作吹管),制作方法首先是根据需要取木料尺寸,一般长度为20至45公分不等,将木料锯为长条方形状,大的一头削为大约3公分,一头稍小约2公分的木棒,然后钻孔、打磨、抛光、上漆(固化剂与青漆搅拌均匀),阴干后在木管的两头根据孔的大小加上一小节竹管或不绣钢管(吹口可加工为扁型状,然后加一小节胶管)即可。
■键子制作
芦笙键子制作是多管改良芦笙改革后新增加的一道新技艺,是结合焊接工艺的一种技能,是根据多管改良芦笙的发展需要把键子安装于笙管下端的按音孔上,方便于手指按音。正常来说,键子安装于内圈的笙管,如十九管的高音1和高音2。键子一般采用铜或不锈钢材料制作,方法是:1.将铜或不锈钢烧红后锤打加工成长条形状杆子,长条形状杆子可长可短,(根据音管位子、手指、和美观来确定长度),例如C调十九管芦笙的高音1和高音2约长7.5至8.5公分,厚度约0.2至0.3公分,杆子下端锤打加工成“撮箕式”弧形状,或另单独制作成“撮箕式”弧形状也可,“撮箕式”弧形状不易过大和太小,盖好按音孔即可。2.将“撮箕式”弧形状料焊接至长条杆子下端连接为一体(“撮箕式”弧形状的“凹”形朝下方),在“撮箕式”弧形状料的“凹”形状内用极速胶等胶水将泡沫(薄片)类似材料粘贴好,避免按音时跑气。3.将制作好的按指键(按指键可以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焊接在长条杆子合适的位子上(根据手指按音的需要确定位子)。4.将制作好的两个开槽墩子分别安装在笙管下端合适的位子起到支撑长条杆子的作用,开槽的墩子要固定好,避免按键时移动影响演奏,这两个开槽墩子之间要有一定距离,距离的长度要根据长条杆子的长度而定,两个墩子与按音孔要形成一条直线。5.将长条杆子安装在两个开槽墩子之间,确保“撮箕式”弧形状料盖住按音孔,长条杆子保持活动,不易固定死。6.用响铜或不锈钢制作成类似弓形的长条金属片安装于长条杆子下方起到杠杆的作用,正反安装即可,弓形长条金属片一般厚度约为0.1公分,长度为长条杆子的一半左右,弓形长条金属片要有弹性,不易太薄和太厚。
■组装与校音
组装与校音是芦笙制作程序中的最后两道工序:
1.组装,是将制作好的笙管(安装好的簧片)插入气箱,按孔朝向要符合手指按音方向需要,再把共鸣筒安装在笙管的发音孔上端,插上吹管,然后调试。
2.古代没有校音器时,苗族芦笙技师很可能是根据苗语声调,芦笙调和经验来进行校音的。校音,是芦笙音准的基本调理和校对,掌握校音方法是芦笙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方法是:以一个固定音为标准音,正常以国际440Hz为标准。校音正常来说以协和音程进行校对,一般以上方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或下方纯四度、纯五、纯八度来进行校音。例如,以C调中音la音为标准音与校音对象音上方纯四度高音re,纯五度高音mi,纯八度高音la或者与下方纯四度mi、纯五度re、纯八度低音Ia进行校对。以此类推,程序是将变音笙笛取出来,用调片将簧舌调上来,音低了就用小刀刮簧舌的前部分,至于刮多少量,要根据变音量低的多少而定,反之音高了就刮簧舌后部分(同样根据变音量高的多少而定)或者将簧蜡(蜂蜡)点在簧舌的前部分烧融即可(至于点多少还是根据变音量高多少而定),校音的标准为两个协和音程同时吹或同时吸、听起来悦耳、融合,没有波浪音为准。
■质量标准要求
一支或一套芦笙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芦笙技师制作芦笙的阅历、经验的多少和认真的程度,质量标准如下:
1.整体美观、精致、色彩协调、色光亮丽;
2.音准精确,音色美、圆润、清脆、饱满、穿透力强、音质好、不易黄音,灵敏度高,按孔吸指;
3.不跑气、不漏气、密封度好。
■保养与维修
(一)保养
1.芦笙是竹类中的白苦竹、紫竹、孝顺竹、龙竹、楠竹、毛竹,木料中的杉木、椿芽树、红木以及响铜等材料制作组合而成,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以免断裂,一般要装在合子或布袋里,避免蜂子、蟑螂、蚂蚁、蜘蛛等蚊虫进到里面“安家”。如果是传统民间大芦笙可用纸堵住吹口、按孔和发音孔,并拿布料盖住以防灰尘飞入芦笙内。
2.气候对芦笙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季芦笙应避免爆晒以免开裂。进入冬季后,因天气寒冷,簧片受到影响,使用芦笙吹奏会反应迟钝,因此芦笙应在相应适合温度的环境下进行演奏,正常应在摄氏10度至28度之间为佳,如果在北方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芦笙的共鸣筒、笙苗、笙斗就容易破裂,应在盆里装一定量的水存放于芦笙附近,起到调节温湿作用以免芦笙破裂。
3.芦笙长期不吹奏,笙斗与笙苗之间容易松动,簧片与簧框间的石灰膏容易脱落,就会漏气,簧舌就容易变音,因此要经常使用,要注意音准和检查是否漏气。
4.芦笙要定期清洗和打蜡或上油(羊油,通过羊油过炼后凝固即可使用)。芦笙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口液和气液长期沉淀于笙斗内会浸泡和浸蚀笛苗(笙斗内的笙苗处),就容易折断,所以要定期清洗笙斗内和笙苗内的异物与渣子。清洗办法:首先准备好清洗工具,8号铁丝类似的铁条、木签或竹签,另一头系布料或刷条、牙刷(头小),然后将笙苗取出来后将铁条插入笙苗内空,用温水清洗,清洗中要注意不要弄坏簧舌,其次将牙刷插入笙斗内清洗,同样用温水洗净,清洗完毕后将笙苗,笙斗倒立晾干。再次将洗净晾干好的笙苗(簧框背后)打蜡或上油(起到润滑作用,方便取插)后插入笙斗即可,要注意对号入座。
5.芦笙是一件可吹、可吸、又可以舞蹈的簧管乐器,在民族村寨中习惯你吹来我吹去,这种习惯不好,不卫生也不干净,芦笙最好个人使用,不要与他人共用,吹奏芦笙前要养好漱口的习惯,将口腔内的渣滓清洗干净,以免渣滓卡住簧舌或粘上簧舌影响演奏。
(二)维修
芦笙维修的基本技能是芦笙学习者的必备知识,就像学二胡、学古筝要学会调弦一样。芦笙学习者同样也不倒外。学习芦笙维修需要具备修理工具:小刀(刀刃偏右)、调片、小锤子、细钢针(或锁针)、电烙铁(小)、黄蜡(蜂蜡)、酒精灯(或火机)、校音器、羊油或蜡烛、通条、细刷子等等。要求芦笙学习者知道芦笙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
1.变音问题。第一种,长期使用芦笙所致(属于正常现象);第二种,簧舌上有口液或异物;第三种,簧舌不平,有凹凸现象;第四种,簧舌断裂;第五种,笙苗有裂缝或破裂。
解决办法:如果是第一种问题,将变音笙笛取出来,用调片将簧舌调上来,音低了就用小刀刮簧舌的前部分,至于刮多少量,要根据变量低的多少而定,反之音高了就刮簧舌后部分(同样根据变音量高的多少而定)或者将簧蜡点在簧舌的前部分烧融即可,至于点多少还是根据变音量高多少而定。第二种问题解决办法,将簧舌上面的口液或异物清除干净即可。第三种问题解决办法,用调片将簧舌压平或平。第四种解问题决办法,更换簧片。第五种问题解决办法,更换笙苗或用白乳胶、极速胶、502等类似胶水粘合即可。
2.闪簧问题。不按按音孔轻轻吹或吸也响问题,这是簧舌不平所致。第一,如果是不按按音孔轻轻吹便响,那是簧舌凸上来了;第二,如果是不按按音孔轻轻吸便发声,那是簧舌凹下去了的原因所致。
解决办法:用调片将簧舌压平或调平即可。
3.笙苗与簧舌、簧片断裂问题,解决办法只有更换笙苗与簧舌、簧片了。
4.簧片不发声问题。原因一,可能簧舌被异物卡住;原因二,笙苗破裂所致;原因三,笙苗内的空气柱有异物堵住了。第一种问题解决办法是用调片将异物清除,第二种问题解决办法是用白乳胶、极速胶、或502粘合即可,第三种问题解决办法是用3毫米铁丝将其打通清理干净。
5.声音反应迟钝与沙哑问题。一是笙苗的尺寸与簧片音高比例不成正比所致,笙苗过长和簧舌太厚是造成声音反应迟钝的原因,解决办法是,在笙苗上端发音孔上锯掉一小节或用刀刮整个簧舌即可;二是笙苗短了声音就变沙哑,音散,音不实,不圆润,解决办法,在发音孔上增加一小节竹子即可,
6.用力吹或吸发出“呼呼”奇怪的声音,类似一般发生在b7和7音以及高音部分。原因是笙苗按音孔过高或簧巢内空间过大所致,解决办法一,用钢针或锁针烧红后在笙苗按音孔下方与笙斗上方之间打个眼;办法二,用蜂蜡将簧巢空间缩小到合适空间;办法三,将簧片调头安装即可。
7.将笙管取出来按按孔吹和吸有乐音属于正常现象,但不按按孔吹与吸也响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是何原因呢?原因一,簧片簧舌中间部分薄两头厚所致和簧舌太薄造成,证明簧片质量差、不好,簧片太软;原因二,簧片与笙管长度比例不匹配造成,解决办法,只有更换簧片和将笙管调整为合适的尺寸。
8.笙斗漏气问题。解决办法用白乳胶、极速胶、502等类似胶水进行粘合,如果缝隙太大,漏气会更大,那只有更换笙斗。
9.共鸣筒破裂问题。解决办法,用白乳胶、极速胶等粘合,如果不能粘上,只有更换新的共鸣筒。
综上所述,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复杂、工序多,需要具备锻造技能、木工技能、焊接技能、编织技能、油漆配置、喷漆技能、校音技能以及基本的乐理知识等相关技术与知识,才能制作好芦笙并对芦笙的保养与维修作全面系统的问题梳理分析和解决办法。目的是为苗族制作芦笙的爱好者、专业演奏者提供参考,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制作水平与提高,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让苗族芦笙文化笙笙不息,代代相传,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