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
2019-01-09汤建容
汤建容
(1.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涪陵 408100; 2.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涪陵 408100)
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1]。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医药文化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技术,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防病治病中起着指导作用,独特的诊疗技术是实施治疗的根本保障。
1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医药完整理论体系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反杜林论·旧序》)。[2]”任何理论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土家族医药也不例外。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从医学基础到临床经验,从预防疾病到治疗病痛等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各时期大量的医药著述承载着土家医药文化信息,由此土家族医药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土家族医药理论体系经历了感性辨证医药理论和理性哲学辨证医学理论两个阶段。
1.1 医药著述理论体系
各时期大量的土家族医药学术专著系统论述了土家族医学历史、土家医基础、土家医临床、土家医药物与方剂等,说明土家族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土家族将玳瑁入药的最早记载是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宋·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收藏了土家族药物40多种,而其记载说明土家族在用药和贮藏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民族特色。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收载土家族药物60余种。清·赵学敏辑《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土家族药80余种,而且都是土家族将天然药用于人类计划生育的最早记载。清·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载土家族药大约有210种。咸丰秦子文《玲珑医鉴》与清末·汪古珊的《医学萃精》是土家医家应用中医理论整理总结土家医药经验的著作。解放后出版了大量的土家医药论著,如彭延辉等主编的《土家医药学》,田华咏等主编的《土家族医药学》《土家族医学史》,田华咏主编的《名老土家医周大成医案》《土家医病症诊疗规范》《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赵敬华主编的《土家族医药概论》《玲珑医鉴》,彭方胜主编的《土家医方剂学》,杨德胜主编的《土家族药学》。朱国豪等主编的《土家族医药》,方志先主编的《土家族药物志》,祝均辉主编的《土家族女科》,袁德培主编的《实用土家族医药》,彭方胜和田华咏编著的《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提风疗法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侯启年等校注的《医方守约》,刘杰书、黄云春主编的《土家族名医黄子均医案精选》等具有代表性,构建起土家族医药理论框架,由此土家族医药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1.2 理论体系两阶段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山地,并在这里劳动生活,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居住在山洞等地方。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野生植物、果实等有的有毒,有的能吃,偶尔发现某种物质可以解毒。如毒蛇咬伤经常造成死亡,但也有幸存者,经过多方面经验的积累,从而摸索出一套治疗毒蛇的方法。这些都是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医药最早的一些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从而建立起感性辨证医药理论。如《土王真药本草》中记载的七十二参、七十二七、七十二莲、三十六风、三十六还阳、三十六蜈蚣、三十六血、一百单八将、七十二症、七十二风、七十二痧、三十六痨、三十六疮疡、三十六惊、三十六伤疾和一百单八症等就是感性辨证医药理论建立的体现。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医药理论在感性辨证医药理论基础上,建立起理性辨证医药理论。土家族医学用天、地、水认识人体,将人体脏器分为上、中、下三元,即土家医学的三元学说,也叫三元论(心肺居天为上元,肝肠居中为地称中元,腰子居下为水称下元)。[3]土家医学的“三元论”又名“以阳统阴的医学三元论”,阳气是人体生命最宝贵的物质,强调阳气的作用。土家医学认为:“阳行则阴行,阳停则阳凝,阳衰则阴盛,阳微则阴绝,阳气健旺,百病难作,阳气稍病,群阴峰起。”“三阳本乎乾元之气一气所分,亦即 一元之气,一元之阳气。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众生。”“万物之精,莫不以阳统阴。故阳者,阴之主也,阳盛则老”。“阳盛则壮,男女一样”“阴盛则老,康寿阳保”[4]。土家族药学的“三元性”。即苦、酸、涩味的药物为凉(寒)药,麻、辣、咸味的药物为温(热)药,甜、淡、滑味的药物为平(淡)药,这是土家族药学的“三元性”,与土家医学“三元论”的一致性表现,从而形成了以阳统阴的医学“三元论”和药学的“三元性”的理性辨证医药理论。
2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医药独特诊疗技术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传统医药具有独特的诊疗技术,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形成 “医巫一家”“医药一家”“医护一家”“医武一家”等特点,民间巫医在早期是起过重大作用的,民间医术是土家族传统医药中的精华部分,值得继承发扬。
2.1 民间巫医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民在远古时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又加上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对很多病理病因无法解释,为了生存只能依赖驱鬼化水等巫术活动战胜疾病。
2.1.1 驱鬼治病 土家族人民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鬼神作祟,只有把鬼怪驱逐出境疾病才能痊愈。驱鬼治病包括驱麻阳鬼、赶白虎和隔鬼扛神等。
2.1.2 画水 巫师用左手3个指头(拇指、食指、无名指)顶着装了清水的水碗,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碗口上面画符号,而后叫病人将水喝下。
2.1.3 治“翳子” 巫师把眼睛里长了“翳子”的病人眼睛掰开,对着太阳方向,从中间向左边或右边吹三口气,“翳子”就消失了。
2.2 民间医术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人民需要的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民间药方。
2.2.1 诊断方法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诊治疾病方法独特,千百年来为当地群众防病治病,土家族人民乐于接受。土家医主要的诊断方法有看诊、问诊、听诊、脉诊和摸诊等五诊,是土家医诊断学基础。看诊就是通过目视观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和形体等来诊断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看神色(神态、水色)、看眼、看舌、看耳筋、看鼻、看口腔、看发、看皮肤、看手指、看背腹、看二便等。问诊就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相关信息来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询问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婚姻、职业、家属、籍贯、饮食、大小便以及以往得病情况等。听诊就是通过听病人发出的一些声音来诊断的方法,如听咯声、听肚子听声等。脉诊就是通过号脉来诊断的方法。土家医常用脉种有骨脉、命脉、芳脉、天脉、虎脉、肘关脉、踏地脉、鞋带脉、指缝脉、太阳脉、地支脉等。摸诊就是通过触摸病人病处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摸骨折、摸冷热、摸疱疮、摸肚子等。
2.2.2 治疗方法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民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了众多独特的治病方法,土家医生用这些方法为土家族人民医治疾病。其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法和非药物治疗法两大类型,也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型,每种类型中包含着更多的具体治疗方法。
第一类是药物治疗法(也叫内治法),顾名思义,药物治疗法就是要用药物去治疗疾病,也即是内腹药物治疗法。土家族医生在长期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总结出用药总原则,即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亏则补之,余则泻之,阻则通之,肿则消之,惊之镇之,湿则袪之。同时也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即点刺刀割法、封刀按骨法、真空罐疗法、推拿按摩法、外敷法、灸法、揪病、副背。透引法:主要医治毒气侵入体内,根据毒气性质、病症部位深浅来选用主药、配药、引药,使正气依其出路迫使毒气外出;吐法:毒气侵入体内或误食不洁有毒食物时常用药物内服,使用吐法迫毒外出,使病人一吐为快;泻法:毒气侵入人体,或使用吐法未吐者、不宜用吐法者皆可用泻法,使二便通利,让积滞污秽之物随二便排出;止法:通过内腹一些药物,从而制止出血、遗尿、遗精、崩带、汗出不止等;补法:通过药物来滋补人体气血精或补益三元脏器虚损。
第二类是不用药物治疗法(也叫外治法),在患者体表施治(外治法),用于配合内治法迫使毒气、瘀血、痰饮等排出体外。
常用的不用药物治疗法(外治法)有透引法、吐法、泻法、止咳和补法。点刺刀割法:选用特制的器具刺或割开其有关穴位或病灶病区,达到引导毒气、瘀血、痰饮等排出体外的方法;封刀接骨法:专治骨折、刀枪伤及脱臼等症状。若有大出血者先用止血药止血,再采用摸、捏、拍、揉、端、拉、挤、压、拆、摇等手法使骨复位,然后敷上镇痛活血药,用杉木皮夹住骨折或(脱臼)处[5];真空罐疗法:用真空罐吸其穴位或病灶(可将所吸部位先点刺出血),有吸取毒气和瘀血的作用;推拿按摩法:土家族民间医生认为“用推即用药”,推拿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活血袪瘀、升扬人体正气的作用,可按所用手法分为推拿法、按摩法和翻、刮、提剁法等;外敷法:将药物调配成各种型敷于表面病灶或穴位,让药力渗透肌肤直达病所,起到解毒、消炎、生肌、止痛、止血、活血、祛瘀、散结软坚的治疗作用。[6]灸法:灯炎灸是土家人用于防病治病的保健方法之一,取灯草1~2寸浸透桐油,点燃后对准穴位或病位灸之;揪痧:将患者扶起取半卧姿,将病人衣袖卷至手腕以上,再用手指沾凉水拍打手腕,然后揪扯手腕(男左女右),揪至发红发紫为止,病情严重的还可加揪后劲窝和鼻梁;刮背:医治时由病人的亲人把他的上衣卷到胸、背上,用铜壳子(旧时铜币)或调羹沾止桐油(菜油、酒、热水)在背脊上下刮动,到时背的两边都发红、发紫时再用被子盖住病人捂出大汗来。
2.2.3 民间药方 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单方、偏方、验方、秘方和奇方。土家传统药方很多,如感冒发烧就喝生姜汤、辣椒汤,然后蒙头睡觉,发一身大汗后就会好转;或者用铜钱蘸桐油刮背心,然后喝一碗辣椒汤、生姜汤汗后即可痊愈。长疱、疮就用烟屎(烟竿筒里的烟垢)、雄黄、大蒜箍起来(把疱、疮围起来),或者用蛤蟆叶敷就会痊愈,而且不会留下疤痕。结膜炎就往眼睛里滴哺育妇女的奶汁,或者用茶叶水、盐水洗。打摆子用帕子包裹黄鳝头或者蛇头放在头部,摆子就会消失。腹泻就喝酸盐水或者醋即可痊愈,肚子痛就喝盐水或者吃大蒜就会减轻疼痛,皮破流血就用自己的热尿淋可以消毒[7]。
有的民间医生总结出一些民间单方(以下单方采自黔江区南海土家族民俗村民间医生王会玖,原本较多,此采6方未经验证,请勿轻用)。小儿惊风不自然,朱砂南星各一钱,灯心姜汤服半钱,药到病除得安然。小儿咳嗽气喘多,湿姜用火来烧过,研为细末蜜汤下,一夜分明退几多。小儿吐泻有何难?滑石硫磺藿香尖,煎出一杯甜酒饮,方知妙药是仙丹,大便不通不作难,皂角葱子蜂糖丸。将丸塞入肛门内,此药名为倒拖船。蜈蚣之毒最非常,咬后临时痛难当。药有灵丹随手好,只要生姜和雄黄。鼻血不止应方便,独蒜捣烂贴脚心。头发烧灰兑开水,吃下及时如手指。[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对于那些迷信活动,作为民俗文化来研究是可以的,但不应用在实际治病中,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同时也应该把土家族传统医药文化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并让它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