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杂技团导排新节目《爬杆—辊工》
2019-01-09李轶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 文︱李轶(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 图︱自贡市《川镜头》文化传播公司提供
近日,四川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排练场内,身怀绝技的12名演员,手持12根5米长的竹竿,挥舞搭建,摆出各种造型,并以两根6米高、相对固定的铁杆为道具,通过倒立滑行、空中翻跟头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表现昔日自贡盐场天车生产繁忙的景象,这就是由杂技演艺公司李轶今年新创作的节目《爬杆——辊工》。
“天车高、天车长,我家住在天车旁”。天车是盐之母、辊工则是盐之父,辊工与天车相生相伴,天车架设、维修都是辊工亲手捆出来的。作为天车的保护神,辊工可谓自贡的“活化石”。
自贡市杂技团的演员正是以天车为创作背景,以辊工劳作为表现载体,通过杂技爬杆技术手法再现当年辊工们不惧艰险,上下天车的无畏精神。当年的辊工是个技术活,在没任何保险措施的情况下,辊工要沿“箍道”用手抓住钢丝箍预留下的木楔空隙,脚蹬空隙处,像猴子攀爬悬崖般沿着“箍道”爬到天车顶部。这正是杂技爬杆中可以通过各类攀爬技巧来表现的场景。我们在节目中设计了空中飞跃、倒立及力量等动作,以此来表现当年辊工们劳作的惊心动魄。
“多年来我一直想创作一个反映自贡天车和辊工题材的杂技节目。”市杂技团演艺公司董事长(节目编导)李轶介绍说:“我母亲曾是一名老盐场职工,我幼年常在自流井盐厂郭家坳天车下玩耍,因此对天车情有独钟。”
为了编导《辊工》,李轶组织演员到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观看天车模型的结构,又向盐史专家了解其功用,并到燊海井实地观察天车实物和运行。自今年3月下旬开始,公司挑选出罗海斌、陈凯、谢军、王嘉诚、汪静等12名男演员,进行了40多天的艰辛训练和创排。
相对于以往的杆技,《爬杆——辊工》舞台场面更加宏大、技术技巧等更加精彩,剧场气氛更加震撼。12名演员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6岁。现在,该节目已基本成型,正在李轶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地打磨排练,力求精准、圆润,协调完美地奉献给观众。
李轶说:“幼时自贡的天车多如麻筛,自贡就是一座遍地盐井的城市,我对辊工爬天车充满担心和敬仰。如今耸立的天车成为自贡城市的文化烙印。现在辊工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坚定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讴歌、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