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惠农服务平台的创新研究*
2019-01-09项荣武李心舒张斯雯
◎邵 珊 项荣武 赵 喆 李心舒 张斯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面的变革。政府大力提倡“互联网+”概念,“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代表力量[1]。因此,借“互联网+”的东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构建新时代“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的惠农服务平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举措。
一、“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惠农服务平台的研究背景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在眉睫。从1986年开始,我国就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扶贫热潮,并取得了 初步成效。近五年来,我国贫困人口从约1亿人减为3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扶贫标准不断提高,要求解决基本温饱到现阶段“两不愁、三保障”,真正做到高标准扶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国未来三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应成为全党共同努力的指明灯。
(二)我国农村发展仍存桎梏。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基本建设之中,农村面貌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够健全、信息流通不够通畅、教育相对落后、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的发展。以笔者扶贫所在地宽甸县为试点开展的新时代农民需求调查中发现,对“农民最需要的公共服务”这一项,选择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的占29%,选择公共教育服务的占23.5%,选择医疗卫生服务的占22.5%,紧随其后的是信息咨询服务、文体娱乐服务与其他服务,分别占10.5%、8.5%和6%。由此可见,农民的需求是全面的、具体的,现阶段农村的发展与农民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脱贫攻坚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更要满足民生的各方面需求。
(三)“互联网+”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36.5%。伴随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大传统行业纷纷借互联网的东风,以全新的姿态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淘宝网、支付宝、滴滴打车及美团外卖等等,都是“互联网+”的完美杰作。可以说,“互联网+”就是要打破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分工深化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为各行各业进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平台和机遇。[2]在此趋势下,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构建惠农服务平台,将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惠农服务平台的优势分析
(一)以精准为导向,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互联网+”时代下的惠农服务平台恰恰能够做到有效实现“精准识贫”。即通过数据库技术实现贫困户信息数据的“云”共享,在海量用户信息中精准定位低保户、五保户、“建档立卡户”等目标人群,以便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农村,为了申请学校的助学贷款及扶贫专项奖学金,经常有学生家长来村部开具贫困证明再邮寄给孩子,通过贫困户信息数据库一方面省去了证明的繁琐,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造假的可能性。以“精准识贫”为基础的“精准脱贫”大大提高了扶贫的效率与准确性,使脱贫攻坚力量得以有的放矢。
(二)以互联网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以互联网为载体,在各个维度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时效性,为政府赋能、为群众谋利。“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的惠农服务平台能够将国家力量发挥的更为充分。借助互联网,能够更好地实现上传下达,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供正确导向,优化资源分配权重,极大地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借助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壁垒,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积极推动网上服务机制,推进高新技术在线学习,法律问题在线咨询,医疗难题在线求助,销售障碍在线解决等,让农民享受“互联网+”时代的方便与快捷。
(三)以市场为核心,拓宽营销渠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何“扶贫”,何为“脱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民的收入。传统农业市场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逐渐向“电商平台”转型,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转机。通过电商平台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将农产品从地方狭小的市场释放出来,对接外界更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 “一根网线,走向世界”。同时,电商平台可以将各类农产品的销售数据统计出来,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产品种类。“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商平台在以市场为核心的前提下,使得销售信息数据化,销售特点明朗化,销售途径简单化,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的命脉,缓解农民“看天吃饭”的窘境,为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明确指向。
三、“互联网+”时代下,惠农服务平台的构建
新时代下的惠农服务平台,应充分考虑当前的信息流通方式与农民实际需求,从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三方面共同着手,打造集地方特色、医疗服务、法律咨询、技术指导、生活指南、交易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性惠农服务平台。
(一)构建网站。作为信息传播的传统载体,网站是惠农服务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农网站的构建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与各地乡村第一书记的合作。近年来,根据中央的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些人大多来自机关、高校等部门,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经过乡村工作的磨炼对农村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所以与各地第一书记建立合作机制可以利用他们自身优势与特殊身份协助平台完善信息、扩大平台知名度,平台本身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信息发布、特色宣传的窗口,实现双赢。其次,应加强与相关服务网站的合作。惠农平台涉及医疗服务、法律咨询、技术指导等多种服务类型,通过与提供相关专项服务的平台进行合作的方式,弥补平台“广而不专”的不足,为农民提供最具专业性的服务。
(二)构建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智能手机作为上网的主要工具。据统计,当前我国共有7.88亿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98.3%,而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攀升。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地传递信息,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与日常咨询,更加顺应了新时代的特征。微信公众平台应从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和技术服务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供最新、最有用的信息推送;与此同时,公众平台提供的在线咨询服务,能够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其遇事有抓手,心里有保障。除此之外,公众平台链接惠农专属淘宝店,使微信公众平台与电商平台有机结合,让农户“一览知万千,尽在弹指间”。
(三)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鼓励农村贫困人口参与到电商创业活动当中,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理应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惠农服务平台中的一部分。为实现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更好的交易买卖,惠农平台应根据特色建立农产品商铺,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分类售卖,从而做到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扩大地区农产品的影响力、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外,电商平台要根据全国贫困人口数据库对特殊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在产品推送、产品展示环节对其进行优先推送、置顶宣传等帮扶措施,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应用在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的惠农服务平台,这一新的改革创新思路,可以激发创业就业、科教农技及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的民生需求,满足脱贫攻坚的核心要求。“互联网+精准扶贫”突出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大数据优化扶贫管理,推动扶贫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将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对接到贫困地区,努力打造脱贫的“造血”环节。通过集中资源、精力,真正实现各个农村区域特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拓宽农产品的销路,向农民提供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技术服务等支持,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让惠农凭借互联网走进新农村,造福千家万户,在这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役中赢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