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肘内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9-01-09柴鹏飞李春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9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肱骨

柴鹏飞,张 凯,李春峰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472000)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2岁的儿童,占肘部损伤的50%~70%[1],肘部骨折的30%~40%。若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4]。目前认为,对于GartlandⅠ型、Ⅱ型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常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GartlandⅢ型不稳定型骨折则主张手术治疗[5],而对于闭合或开放复位的术式选择上,国内外学者仍存在争议[6-7]。笔者采用肘内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三门峡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3~12岁,平均7.1岁;均为闭合伸直型骨折,其中桡偏型30例,尺偏型35例;跌倒摔伤53例,车祸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10 d。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8];骨折类型为闭合伸直型骨折,且为GartlandⅢ型;受伤时间≤14 d;年龄2~14岁,男女不限;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

1.3 排除标准 上肢骨骼发育异常者;合并重要血管损伤者;合并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疾病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脉复合全麻。患儿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使用气囊止血带,分别取肘关节内外侧小切口,外侧切口由肱三头肌与肱桡肌间隙进入,骨膜下剥离显露外侧及前外侧骨折端;内侧切口由肱肌与肱三头肌间隙进入,沿内髁骨脊纵行切开骨膜,骨膜下剥离显露内侧及前内侧骨折端,注意勿损伤其后方尺神经,尺神经无须游离;清理骨折端瘀血块、嵌夹软组织,直视下复位骨折端,骨折复位良好及提携角恢复正常后,经皮自内、外上髁分别钻入1枚1.5 mm克氏针,将骨折交叉固定,克氏针与肱骨干纵轴呈35°~45°角,向后倾斜10°,两枚克氏针在骨折近端交叉,针尖穿过对侧骨皮质;钻入内侧克氏针时用拇指遮挡尺神经沟予以保护。活动肘关节检查骨折固定牢靠程度,如固定强度不强,可在外侧加用1枚1.5 mm克氏针固定,针尾留在皮外,便于后期拔除。行C臂X线机透视,检查骨折、提携角复位情况,以及克氏针位置。术后肘关节屈曲80°~90°,石膏托外固定。

2.2 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观察神经及血运情况。每次伤口换药时行肘关节被动伸屈活动锻炼,3~4周去除石膏,开始肘关节主动活动锻炼,4~8周拔除外露克氏针。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评定 参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9],分为4个等级。优:肘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或稍受限0°~5°;良: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6°~10°;一般: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11°~15°;差: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大于15°。

3.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51例(78.5%),良10例(15.4%),一般4例(6.1%)。1例发生轻度肘内翻,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1例出现正中神经麻痹,1个半月后自行恢复。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功能活动障碍。根据引起骨折的暴力来源和方向的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其中大部分为伸直型,占90%以上[10],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伸直尺偏型的骨折远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倾向性大,容易出现肘内翻畸形。而伸直桡偏型骨折远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此类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由于髁上区骨质前后窄薄,轻度的移位就会明显降低骨折端接触面积,使稳定性下降,内侧骨柱失去支撑,引起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导致肘内翻畸形。大多数学者认为肘内翻的发生除了与骨折复位不良有关外,还与复位后固定方法的选择不当有关,由于复位后固定不稳定,往往可使骨折失去良好的复位从而导致肘内翻。复位后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有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外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有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在抗压、抗侧弯、抗侧方移位、抗旋转方面明显优于其余固定方式[11]。所以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配合短期石膏外固定可以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

1959年,GARTLAND将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和Ⅱ型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常采取手法整复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Ⅲ型骨折完全错位,骨折端无任何接触,骨折端不稳定,手法整复困难,应首选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和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要求术者有较高的手法复位水平,反复复位不仅辐射较多,而且容易引起骨化性肌炎和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亦会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13]。目前临床认为对于明显移位的骨折,选择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等积极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并可以改善肘关节功能[14]。笔者认为,如术者自觉闭合复位穿针困难或有血管神经损伤时,应积极选择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切开复位最好选择内外侧联合小切口。笔者术中发现仅经外侧切口复位骨折端,多数患者的内侧折端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旋转移位,需联合内侧切口复位。对于伸直尺偏型骨折,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复位时应注意提携角的恢复,不应一味要求内侧折端解剖复位。内侧进针点选择在肱骨内上髁稍偏前,并用拇指遮挡尺神经沟予以保护,有效预防尺神经损伤,注意拉钩位置及牵拉力量,预防出现正中神经麻痹。可靠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每次伤口换药时行肘关节被动伸屈活动锻炼,去除石膏后开始肘关节主动活动锻炼,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选用肘内外侧联合切口、内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手术治疗,折端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后期随访肘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疗效。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肱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