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天地宽
2019-01-09刘为举
文/刘为举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购销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社会大局稳定,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湖北省随县作为产粮大县,在当前深化收储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因势利导,强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找准切入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盯五个机遇
随县地理位置优越,特色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多方配合,打赢粮食转型发展第一仗。
(一)发展的底盘厚重。一是有优质粮源作保障。随县粮食生产多以麦稻、油稻连作为主,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82万亩,产量高达9.3亿公斤。2018年,全县种植中稻面积达91.7万亩,同比去年新增1.5万亩,单产增加15公斤,预测总产54103万公斤,常年收储量达29000万公斤。二是有实力作后盾。随县作为全国稻米油行业唯一的“稻米油之乡”,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湖北天星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12家,县级5家。县城内粮油加工企业35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27家、面粉面条加工企业4家、油料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企业2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2017年达53.6亿元,2018年截至8月底销售收入为49.7亿元。三是有项目作支撑。随县粮食部门以“服务大产业,监管保安全”为新时代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切入点,主动对接,积极争取,积极力推进的“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建设,将其作为粮油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的新“引擎”。
(二)发展的方向明确。县委县政府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制定上,研究制定了“1+6”工作方案,把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列为重点项目。该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一袋面、一壶油、地域标识大米的发展总目标、新要求。举全县之力,整合地方财政可用资金,建立优质稻面积62万亩、“双订单”面积10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做大做强湖北天星、金银丰等示范企业,争创2个“中国好粮油”产品,做实做优金禾、神农稻香、创新、均鑫工贸等转化能力强、市场空间广的粮食加工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殷店大米”以及神农系列地域特色粮油高端产品。
(三)发展的方式转变。面对收购方式由政策性收购主导转向市场化收购常态的拐点时期,粮食收储企业本着粮食是资源,企业是载体,转化添活力的发展理念,主动顺应市场,变资源为资本,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营模式,由过去吃“吃政策饭、享托市福”的政策性收储模式转向市场化依质论价、优质优价收购,走产销对接求生存、谋发展之路。湖北天星先后与鄂粮集团组建国有控股公司,主动对接重庆粮油集团和贵州五粮液集团,开展产销合作,金禾米面与贵州西秀区签订长期战略协议,不断拓展粮食流通渠道。
(四)发展的动力增强。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品牌是企业的名片。粮油加工企业自我加压,不断创新发展。一方面广泛开展纵向合作,流转土地种优质稻,产优质粮,提升品质。湖北天星、金银丰、神农稻香、创新米业等除流转土地外,还采取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借力拓展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加快转型。湖北天星在做优“楚花香”稻米油品牌的同时,积极开设山油茶生产线,投入1485万元新建智能化大米生产设备;金银丰在技改升级的同时,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金禾米面引进石磨面粉加工工艺,提升品质;神农稻香引进韩国设备,变废弃谷壳为生物质能源,作为粮食产后烘干原料,走全产业链之路;殷店米业投资1100余万元,改造传统大米加工设备,重拾“殷店大米”地理标识品牌。
(五)发展的空间广阔。目前,市场营销模式日趋多样,湖北天星在武汉、重庆等大中城市设专营店,金银丰、金禾公司的面类产品进超市,创新米业、均鑫工贸等加工企业在西部广西、贵州等地均有稳定的销售客户。全县27家基层“放心粮油”连锁店,已在2017年改扩建为连锁店5个,1个县级配送中心,配送额逐年增加。放心粮油供应稳中向好。2016年配送量500吨,销售额387万元,各网点年均销量18.5吨;2017年配送量602吨,销售收入436万元,各网点年均销量22吨。2018年截至8月底,配送量达400吨,各网点平均销量达14.8吨。精品粮油销售方式灵活,全县粮油加工企业借助网络平台,推广线上销售,由2017年的5家扩展为2018年的15家。
谋划新起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攻五大对策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领域、深层次的大课题,务必在品种、品质、品牌上抓完善,在精深加工转化上挖潜力,着力在五个方面出重拳。
(一)在广度上配合,搭建优质粮源平台。要借助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实施,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网络优质品种应用推广优势,依托龙头加工企业仓储、先进设备资源,建立多层级的产、加、销利益共同体,整合可用财力资金,重点投入专业合作社建高产田、用优质种,引导辐射带动农民入社或订单生产,建立稳定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重点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建低温库,对优质粮油分品种单收、专仓单存,夯实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基石。
(二)在高度上融合,打造高端粮油产品。精品名牌、质量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名片”,是粮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要紧盯市场,关注同行,在强强联合上做文章,外引内联,转变“势单力薄闯天下”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技改力度,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协作,研发高品质粮油产品,彻底改变从田间到餐桌的中低端生产领域的产业链观念,杜绝米面油满天飞、遍地撒、低回报的现象。粮食全身都是宝,黄粒米、油糠、统糠以及谷壳等大量附属产品低价销售令人惋惜。要在变废为宝上做文章,加大配套产品技术引进和研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才能构建从初级产品到高附加值、高质量的精深加工转化的全产业链格局。
(三)在品牌上整合,擦亮区域特色名片。随县粮油加工企业多年来各自为营,企业产品品牌多而不优、特而不强、精而不响,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弱,成为企业做精做优做特发展壮大的绊脚石。此外,原有的殷店大米地域产品名存实亡。要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步伐,面对县域内粮油加工企业进行资产、资源重组难以推进合作的现实状况,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合力攻坚。一是充分挖掘炎帝神农故里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地域金字招牌,在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内打造随县“神农稻”公共粮食品牌,形成联盟,做到一个品牌对外宣传。二是借稻米油之乡,做大做强“楚花香”稻米油特色品牌。三是依托资源,重塑“殷店大米”地理标识品牌,构建借船出海的新格局。
(四)在营销上联合,营造合力攻坚氛围。要积极学习山东、五常等地先进经验,做好“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大文章。精心组织,广泛参与“走出去”行动计划,利用新媒体辐射面广的优势广泛宣传,突出生产、加工全过程、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利用节会等重大活动的大好机会,用实力说话,集中宣传报道,营造抱团出游的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