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北沙漠“穿绿衣”给全球旱区生态治理提供样板

2019-01-09谭飞马俊

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防沙沙化治沙

文/谭飞 马俊

在中国西北地区,这样的科技治沙探索屡见不鲜。地处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仍然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灾害最严重、生态治理最艰巨的地区,给沙漠穿上绿衣,远离干旱、风沙、贫困,是萦绕在西北人心头的梦想。

青海省大部分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1.87亿亩。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结合大力增绿,青海5年来造林1275.7万亩。从青海东部湟水谷地到西部柴达木戈壁,从北部祁连山麓到南部雪域江源,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速。

“沙漠之城”——陕西省榆林市如今几乎找不到一块荒沙地,仔细看榆林市的卫星遥感图片会发现,一整片黄色逐渐被绿意浸染,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在这里16年畅行无阻。2000年这里的沙尘暴天数高达40天,近5年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显示,祁连山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显著,变暖幅度为每10年0.35摄氏度,年均降水增加幅度为每10年14.7毫米。暖湿气候为生态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对西北地区增绿产生积极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西北的增绿行动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包括西北、华北、东北在内的中国三北地区增绿,大大增强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78年到2018年三北造林总固碳量达23.2亿吨,相当于同期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23%。”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人沙相争到人沙和谐共生,从防沙治沙到治沙与治穷并举,中国不断找寻应对荒漠化和气候变化的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生态系统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加速转化,凭借这些努力和成就,“中国方案”给全球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样板。

宁夏灵武市白芨滩林场的“人民楷模”王有德与同伴用40年的时间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让沙漠从黄河东侧后退了20公里;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了父死子继的誓约,带领周围的人们封沙育林3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陕西定边县的“治沙英雄”石光银在沙海里摸爬滚打40年,带头成立中国第一个股份制农民治沙公司,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走出一条集荒沙治理、休闲旅游、苗木培育、畜牧养殖等产业于一体的发展之路。

曾经来中国参加防沙治沙培训的苏丹学员萨米娅·穆罕默德说:“土地沙化很难战胜,来中国后,我发现防沙治沙最关键的还是人们有强大的意志与愿望,这种精神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身上,令我很受鼓舞。”

有耐心,有定力,从一棵树可以变成一片海,交织在一起的干旱、风沙、贫困终究能破解。在一批“治沙英雄”的感召下,中国西北各地造林治沙大户不断涌现,也极大唤醒了公众的绿色文明意识,形成了增绿的强大合力,向沙漠进军、“沙里淘金”从梦想变成现实。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刘纪远说:“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和三江源恢复治理工程让中国的生态保护在国际上树立了形象标杆,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显著贡献。”

猜你喜欢

防沙沙化治沙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防沙治沙视角下林业生态建设分析
2009-2014年吉木乃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