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吉光片羽切入70年宏篇叙事

2019-01-09彦如

收藏·拍卖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主题性改革开放维度

文:彦如

观察中国美术史70年,需要建立一种灵动的、变化的、通透的并与时俱进的历史观。实际上中国艺术一直在非常曲折的一条道路上,慢慢挣扎着、努力向前。有沉重的过往,有活力的当下,当然还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这其中历史一直在做选择,不被时间洪流所湮没的记忆,被记住的,都是转折。个人与家国,都在宏篇叙事里以吉光片羽的形式被记录。我们摒弃惯常的宏篇叙事,改为拣选三个小角度来看70年艺术史里经典的选择与转折。

1949:艺术的选择

2019年9月19日“,1949:艺术的选择”开幕。这个展览很特别,借助一系列相应的文献资料与艺术作品,从断代简史的角度切入,将当年的政治和艺术事件交汇的历史性时刻以双重景象呈现出来。

切入点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政权更迭,新旧交替。艺术何去何从?

历史会记得叶剑英在1949年关于军管会问题上的报告中提到:“对待文化要慎重,尊重文化界,要斯斯文文对待他们,让他们逐渐能为人民服务。”这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接管北平之时所持有的态度。文代会在1949年7月成立,第一次全国美展也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艺圈的管理与顶层设计初告完成。

吴作人、蒋兆和、徐悲鸿等当年的大家都在这一年创作了重要的转型作品。不可否认,如果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说,新的为人民、为大众服务的诉求,也为旧社会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很多艺术家都在各自的画作上记录下这个非同寻常的时刻,仿佛如此,才足以宣示他们这些激烈情感产出的背景与节点的意义。

“主题性”创作贯穿70年

20世纪以来,“主题性创作”贯穿了整个中国艺术史,其兴起是在抗战之后,迅速成为了主流。

最突出是从1953年到1959年,文化部、历史博物馆、军博把以中央美院为主全国最知名的艺术家召集起来,专门讨论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这种创作方式很快波及全国。新世纪以来,政府倡导文化自信、文化自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就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主流。

所以,再看主题性创作要基于三个不同维度:第一个是历史性维度,在20世纪50-80年代,那时的价值取向跟今天的重大历史创作很不同;第二是共识性维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的建设场景、边疆新貌、民族生活,在所有作品中,土地、妇女、交通工具这几乎成为最具有符号性的要素。第三是还有未来性,即政治与文化理想表达如何给未来以启迪。

同时,主题性创作占主流与20世纪整个中国美术的现代进程和方向有关,塑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的另外一种现象。

改革开放后鲜亮的艺术品格

紧贴时代脉搏,关注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需要。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四川画派开启的乡土现实主义,还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主题性创作,从罗中立油画《父亲》、潘鹤《开荒牛》到近年的全国美展获奖之作,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作品,无不与社会变革和发展同频共振,敏锐回应着现实。中国人的生活变化、观念变革与精神面貌,在美术作品中得到最直观、最生动的呈现。

徜徉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的长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无不体现了扎根人民的艺术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主流美术承扬了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努力用真情实感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已经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改革开放的40余年中,表现时代景象的优秀作品,不仅仅是以题材内容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大众化为重要特征,也必然体现作者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情感的释放,体现形式、语言、图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含金量。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创作原则,为时代立传,为历史铸碑,是改革开放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的基本品格,也是新时代中国美术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然要求。

纵观70年美术史发展脉络,中国文化的自信应该体现在始终立足本体、以一种开放的胸怀面对八方来风,创造出自己的东西,创造出让人们感觉温暖的,为时代留存的艺术。

猜你喜欢

主题性改革开放维度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