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剪纸:方寸之间蕴百般变化
2019-01-08杨慧
杨慧
蒙古族剪纸是北方游牧民族以影像作为形象的标记,在各种材料上进行镂刻透空的一种艺术手法。我国许多民族都有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而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应用更为广泛,其历史可以追寻到北魏时期,在代代相传的千古遗风中,逐渐成为了一种贴近生活、根植于大众的民间艺术。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从信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记忆的功能。
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皮剪成鸟、盘长、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流行的盛乳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在年节时,人们用红绿黄等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刻出图案纹样、人物、动物、吉祥字,增添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淳朴情趣,多以盘长、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图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续图案。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的形象,具有粗犷、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叠,如大动物身上套刻小动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在广阔的蒙古族农区,剪纸的传统风味依然存在,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爭奇斗艳的局面,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赤峰地区喜欢剪刻挂笺,年节时装饰在门楣或家中,多用红、黄、绿、蓝等不同颜色的纸,刻出满布的图案纹样,有时结合汉语吉祥文字作巧妙连接,这显然是受东北地区剪纸的影响。靠近河北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靠近陕西的乌兰察布市,与陕西相邻的鄂尔多斯市,与甘肃宁夏交界的阿拉善盟等都受到相邻地区兄弟民族剪纸艺术的影响,与北方窗花的“面与线,或线与面结合,粗犷刚健,深沉朴实,装饰性强,且又生动耐看”的风格融为一体。由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域辽阔,多民族混居,在相互交往中各民族的民间工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风格的民间剪纸,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新变换、层出不穷。
蒙古族剪纸艺术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挖掘传承并发扬光大蒙古族剪纸艺术,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责任编辑: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