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清新 婉转凄美 韵味醇厚的中原梁祝情
2019-01-08季红莉
摘要:音乐故事《梁祝情》的音乐唱腔,新颖别致、抒情浪漫,整部戏的音乐创作,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特色独具,脍炙人口
关键词:清纯美;谐趣美
豫剧唱腔素以高亢、激越、奔放见长,而音乐故事《梁祝情》是一部雅致细腻、婉约凄美的作品。剧中两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梁山伯与祝英台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别是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十八相送对爱情独有的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以及惊天地、泣鬼神的撞碑之举等,在传统中都找不到可借鉴的模式。这就要求作曲家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求用同样的〔二八板〕、〔慢板〕,写出新意,唱出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情怀!
一、质朴委婉、娇俏清纯之美
“慕名师拜邹佟红罗书院”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在红罗书院求学的一段唱腔,曲体结构为〔二八〕板式,降E调。头句腔“慕名师拜邹佟红罗书院”,是在传统〔二八〕板式基本音调上变化发展而来,作曲家将传统的五小节扩展为八小节,旋律延伸,节奏展开,在“院”字拖腔上跳跃延展加花,将主人公的灵动俏丽与青春朝气细致展现出来,接下来“为求学三年来遮遮掩掩,怕露出女儿态惹下麻烦。学友中难免会流长非短,背地里有议论时起波澜。”这四句旋律柔美细腻,平缓婉转,这种唯美的旋律线条,正是《梁祝情》的艺术特色之一。尤其在“遮掩、麻烦、非短、波澜”几处的小拖腔和落腔充满了声口性音调,听来质朴亲切,细致刻画出祝英台女扮男装在红罗书院攻读,时时留意,处处提防,怕不小心露出女儿态引来是非,招来麻烦的忐忑不安心理,这一部分在描写祝英台内心情感变化上的独特情趣美与之后“多亏了好梁兄对我照看”这一句形成了对比性的铺垫。在这一句中“好梁兄”处,旋律大跳上扬,并在高音处拖腔,加重语气的同时,充分展示了英台对山伯的深深敬慕,到了“女孩家想读书咋就这样难”这一句,“女孩家”突出口语化,旋律音调往下“落”,到“难”字时,重复加重的同时,拖腔迂回婉转,最后才落下来。展示女孩家的小心事,有撒娇、有嗔怪,有不安也有思考。整段唱腔多角度真实、细腻唯美地刻画了英台深情、明丽、朴实的性格侧面。也为后边英台的泼辣、倔强做了对比性的铺垫。
二、活泼灵动、明快谐趣之美
剧中经典唱段“十八相送”是所有众多梁祝故事里的美丽场景。按照传说,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正好十八里路,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也大约是18里。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曹桥到书院为8里。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红罗山书院十八里,于是,也就有了众多梁祝戏中都有的这个名段“十八相送”。
此段曲式结构,依照人物情绪变化发展的需要和板式相互之间的转换,可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花流水〕--〔慢流水〕依照心理变化分为两个层次“路边的喜鹊喳喳里唱”、“上路来、心彷徨”。
第二部分:〔二八联板〕(中速)从“走一村,过一庄”至“芝麻地里带打瓜”。
第三部分:〔呱嗒嘴〕-〔勾撕咬〕(节奏中慢)根据剧情发展分为两个层次“打了一个嘴儿,抽了一个芽儿”、 “我一不吃二不拔,别当误送你转回家”。
第四部分:〔快三眼〕又称金钩挂(节奏由慢转快)从“走一庄,又一庄”至“抬到您家拜花堂”。
第五部分:〔流水〕(由快渐慢)从“愚兄尚未有人提亲”至“擀面杖吹火气不通”。
此段是英台和山伯的经典对唱,光阴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学期将满。此时,英台接到家书一封,父病重,催其速回。二人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的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作曲家紧紧把握腔中有人,腔中有物,腔中有情的作曲原则,人物性格音调的刻画准确生动,英台的音调形象时而细致深情、时而娇嗔含羞、又时而俏皮热情。山伯的音调形象时而忠厚纯朴、时而醇厚舒展、又时而耿直可爱。这些唱腔音调常以乐段造势、乐句对仗、或以说白对答,音乐旋律生动朴素,俗中见雅,趣味无穷。构成极富中原特点的“十八相送”。
唱腔第一部分从“路边的喜鹊喳喳里唱”至“悟出话里有文章”。从人物情绪发展脉络出发,在第一部分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从“路边的喜鹊喳喳里唱”至“重踏旧道喜洋洋”,板式以〔花流水〕切入,传统“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相同。而作曲家耿玉卿却在传统“流水”基础上采用加花变奏的“花流水”开篇,在弱拍“眼”位上巧妙起腔,给人以精致明快之感,紧接着“路边的喜鹊喳喳里唱”在“喜鹊”处又延展拖腔至七小节,在一“闪”一“展”之间,衬托出英台的活泼质朴的少女性格和内心喜悦之情。之后快速四小节间奏之后速度稍撤进入第二层次,“上路来、心彷徨”至“愿梁兄,悟出话里有文章”,这一层次板式上采用“慢流水”,旋律音调平缓舒展,唱中似说,突出英台欲向山伯表达爱意但又难以启口的复杂羞涩之情。第一部分旋律线条灵巧而流畅、节奏灵动而跳跃,给人以欢快、活泼、清新的开篇感。
间奏过后由流水转入〔二八〕连板进入第二部分,从“走一村,过一庄”至“芝麻地里带打瓜”。对唱音调形象出现,调式上作曲家采用移宫离调方式、由降E调转为降B调(俗称反弦),比降E调升高了五度(即以5当1),旋律以宫调式进行。这部分唱腔旋律突出了二八板声腔明朗、舒展的音调动机,旋律进行中加强了“宫”“徵”在乐句的落音位置,形成了自然的转调感。旋律给人以亲切、质朴感,而男女主人公音色上的对比又增强了音调中的明亮、向上意象,旋律推动性大大增强,乐段的舒展与之前的“青春活泼”音调形成对比,鲜明地塑造了山伯的质朴和英台的娇俏。
第三部分由“打了一个嘴儿,抽了一个芽儿” 进入,转为〔呱嗒嘴〕的旋律来表现,上下句前后应和,对仗工整,整个旋律音调活泼诙谐、欢快明朗,字多腔少,音調富有极强的口语性,在演唱时,耿先生要求准确把握腔中有人,腔中有物,腔中有情的意境。唱中要加说的成分,耍着唱,做到唱似说,说又似唱,有板有眼,一气呵成。特别是“儿化音”的嵌入,为英台的人物塑造又平添了俏丽、灵动、风趣的意蕴。接下来从“梁大哥,我的大哥呀!还怕你吃出甜头连根拔!”至“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哥。”这一层语言音调富有曲艺表演中逗哏的意趣,带有谐谑性音调。所谓:“民族的玩意儿,讲的是一个趣儿,一定得逗乐儿,听的是一个味儿,一定得地道、精彩”。如:(山伯)“我一不吃二不拔,别当误送你转回家。(英台)看前边,有条河,河里漂着一对鹅。那公鹅戏水前边走,后边母鹅叫哥哥。(山伯)未曾看见鹅开口,怎说母鹅叫哥哥?(英台)你这人,真难说,就好像一个呆头鹅。(山伯)既然我是呆头鹅,从此莫叫我梁哥哥。”这一层次的声腔设计中,作曲家紧扣语意,旋律巧妙转为“勾撕咬”,即: “多由二人或二人以上连挂接唱,以表现辩争的场合。“勾”结合、串联之意。“撕咬”即:嘶嚷、口舌之争!唱腔多采用快二八或垛二八的形式,你一言,我一语衔接很紧凑,由地这个特点,形成一个独立的板式。即为:勾撕咬。这一层次旋律音调似荡秋千向上向前推动,与诵白相混合,这些风趣俏皮的短句,均在音调上与开篇部分“青春活泼”的主题音调相呼应,在夸张的板式推动下,将说与唱巧妙交融,色彩斑斓地描绘出天、地、人之间的意趣和谐。
第四部分从“走一庄,又一庄”至“抬到您家拜花堂”。转为〔快三眼〕即:由“慢板”的慢速度转换成快速度的唱法叫“快三眼”。传统程式中这种〔快三眼〕是把中间的八梆大过门全部省略。由于速度很快,因而旋律需要简化,节奏需要明快,曲调力求少用花腔,形成一句接一句,字字相连,丝丝入扣,故传统戏中也称它为“金钩挂”。 这一部分的旋律唱腔,突出了中原地域的方言特性,对仗的乐句中,上句落音在“羽、徵、商、宫;下句落音“宫、徵;这种旋律音调的落音对比,使唱腔具有了音调色彩的斑斓感,突出表现了英台内心细腻的性格层面。这种音调性格化使得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准确生动的定位。
第五部分是在二人的“对子戏”演绎过程中交叉塑造的。从“愚兄尚未有人提亲”至“擀面杖吹火气不通”。 板式转为〔流水〕。这一部分因事、因情多变的人物对答音调,作曲家在创腔时准确把握唱腔音调与人物性格的吻合度,还有人物性格音调在“对子戏”中的对比性与合理性,人物性格音调在整个事件中的逻辑性、统一性。男女主人公的对答音调在节奏、诵白与旋律音型上,即纷呈又统一,从而形成鲜明的性格声口音调对比,使唱腔程式完全融入这段特别的示爱表白和极有韵味的唱词之中。男女声一问一答,宫调徵调自然转换,旋律音调极富艺术感染力。
音乐故事《梁祝情》的音乐唱腔,新颖别致、抒情浪漫,其旋律的婉转雅致与优美程度,以及对演员的歌唱性和抒情性上都具有超前性和引领性,在很多方面都值得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宗敏.名家名段唱腔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马紫晨.梨园春流行唱段续编[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
[3]石磊.二十世纪中国戏曲改革启示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季红莉(1972-),女,河南荥阳人,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歌唱艺术及歌唱教学心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