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思政格局之“食品营养学”贯彻课程思政探究
2019-01-08徐小娟周志涵
徐小娟 周志涵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食品专业课《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是件天大的事。《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推动思政课程与《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思政课程;高职教育
一、《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常学常新,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食品专业课《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它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各类食物营养价值、个人及群体膳食指导、慢性疾病人群营养指导、特殊生理人群营养指导等技能。通过理论知识学生让学生需具备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此外,良好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与实践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适合作为课程思政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在重视营养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课程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营养教育全过程,实现营养基础教学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用。
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融入点
通选课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性的思政课程存在着教学路径的差异,思政课程教育属于显性教育,通选课的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以《食品营养学》为例,将传统优秀的文化理念、文化著作、文化人物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合适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在课程中体现辩证思想、社会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等宝贵精神及优良品质。
(1)绪论中讲述食品营养与卫生概述,农业起源及五谷知识点与《黄帝内经》、《淮南子·修务训》结合,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引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2)宏量营养素章节中,学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营养价值时,结合阿特金斯减肥法及市场上热衷的“减脂增肌”产品,从目前健康管理和营养师的就业现状分析,在座的学生将来作为一名营养师或健康管理师要能坚守良知,不为利益所诱惑,为人民的健康出发,结合“权健”案例,引出从业人员开展营养传播要尽可能保证知识正确,要从良知出发,守住科学底线,坚守住“道德底线”。并践行它,做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坚守做人的最基本底线,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只有坚守底线,社会的正义、良知才会蔚然成风。不能利用自身的知识掩饰企业错误和推动有害保健产品流通的营养工作者;不能利益而盗用营养师名义恐吓消费者的假营养师;更不能销售某个已经失去公正和正义、潜在危害国人健康的企业产品,而不断鼓吹营养理论的人群。
(3)慢性病人群营养指导章节中,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等,结合应用食物模型进行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便于营养咨询者理解,要结合咨询对象具体生理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加强未来营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控工作能力,提高慢性病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营养师应坚持以咨询者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具有奉献精神及服务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具备综合素养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4)各類食物营养价值中,任何营养师不可以忽略食物的核心作用,不可以将保健品直接等同于食物的效果。辨别食品及认识食品的营养价值的同时,部分食品生产者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或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等问题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最大问题,案例引入教学:结合“工匠精神”。“饮食观” “可持续发展”“饮食文明”等进行教学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对食品质量的严格把关、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出要让全民做到“食无忧”,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一个“食品人”要守得处世的基本准则,忠诚于自己的祖国,恪守职业道德。
(5)常见病及其膳食章节中,肥胖人情营养及肿瘤患者膳食知识点讲解,作为一名合格的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向咨询对象推荐保健品是不得隐瞒添加剂成分和分量,消费者有知情权选择。任何营养师不可为所谓的跨国企业、所谓的名牌、所谓的世界标准、所谓的专利、所谓的百年企业包装而鼓吹,要坚持产品质量第一位,民众健康第一位的职责,不必也不应该为企业包装而夸大达到销售目的。要求真务实,心系人民健康的大局意识。
(6)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章节,开展分组任务教学,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如孙思邈在他的医书《千金方》用猪肝治疗“雀目”、东晋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载昆布疗瘿等寓于其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以增强文化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此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注重团队合作的专业素养。在课程中利用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政素养也能有效提高。
(7)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前学生服装、头发、指甲等自我检查,日常穿着要符合学生规范,假以时日,逐渐将外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素质。通过实训项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接受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熏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三、小结
“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教学过程中思考“怎样培养人”这一方法论问题,在教学评价上,思政的底线不容置疑。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些内容必须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底线。
参考文献:
[1]胡秦佳宝.应用型本科高校“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探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12):101-103.
[2]司晓晶,王文华,刘娇娇.高职“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