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的探究

2019-01-08胡紫雯

当代旅游 2019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志愿服务立德树人

胡紫雯

摘要: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大学生是总体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当下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提高思想教育方面与“立德树人”理念相符。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性

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志愿服务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其宗旨和理念起源于宗教慈善观念。志愿服务所弘扬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具有支援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1993年-1994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网络;2000年3月5日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首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雷锋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今天的志愿服务事业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及价值

(1)对社会的意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下经常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锻炼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了艰苦奋斗的意志,积累社会经验,并学会用自己所学来解决问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责任感,由小及大,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思考自身为社会可以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对大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力和影响力,对于形成和谐友善的良好社会氛围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2)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大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多采用理论知识授课,注重课堂教学,对于大学生主力军95后00后来说,教学方式缺乏实践体验。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形式的志愿服务,既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又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志愿服务的教育实践意义。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不完善。中国大学省志愿者存在低年级高热情,高年级低热情的情况,重要的活动和时刻志愿者的热情也相对比较高,而社会的志愿服务水平并不是由少数而特殊的任务来体现的,往往是平时的日常才能真正展现一个社会的公益服务水平。更有大学生将参加志愿活动作为给自己加分的一个目的,为评奖评优积累资本,这已经完全违背了志愿服务的理念。

(2)服务内容深度不够。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单纯的体力劳动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也难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新时代的大学生改变世界的热情,需要结合专业技能,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来实现。

(3)志愿精神持久性差。大多数学生是秉持志愿精神进行志愿服务,但是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对志愿者也没有激励和保障措施,并且社会资源缺乏。志愿活动发展至今,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是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質量的基础和前提,在志愿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不明朗的。种种情况导致志愿者热情下降,志愿服务活动质量不高。

四、高校志愿服务未来可持续化发展的思考

(1)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到德育管理的内容中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六支部以支部志愿活动作为载体,成立“慢天使”守护团,和长沙市“慢天使”爱心屋携手对脑瘫儿童做志愿支教服务。一位党员从积极分子开始,发展到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均全程参与到志愿支教服务中,每周两次进行,自制教案、教学计划。提高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意识。

(2)规范志愿服务培训工作。面对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亟需完善和强化高校志愿服务培训工作,以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慢天使”守护团为例,挑选党支部的优秀积极分子3-5人组织成助教团,到早教公司接受专业培训,针对低龄儿童特点,学习沟通技巧,作为小班课堂老师,重点恢复患儿的认知能力;随着积极分子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分为每两人一组,组成“一对一”有经验的教师团,针对有一定学习经历的患儿做大班课堂教学,帮助其进行基础认知教学,包括认数、写字、拼音和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等。

(3)建立高校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应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创设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以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评价反馈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标准。除了要给予大学生志愿者必要的精神奖励外,也要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经济和物质奖励。以“慢天使”守护团为例,在志愿支教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支教成员,在党性修养及服务意识上有较大提高,顺利发展成为党员,成为教师团的一员。每学年设置“优秀志愿者”在支部内做表彰,并宣传,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在志愿服务的经费上,在支部的党务活动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作为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必要费用。唯此,才能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顺利、有效、持久地展开。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是保障高校德育工作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对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报效国家与服务社会的高尚精神品格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周玉成,孙净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科技视界,2013(31):17+63.

[2]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0).

[3]薄爱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志愿服务立德树人
北京冬奥会的“六有”可持续性管理经验
企业可持续性的表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成立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