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州地区残障儿童医疗康复状况分析

2019-01-08晏佳巍

当代旅游 2019年7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广州

摘要:残障分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残障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脑力等各个方面不同的障碍。截至到2018年,我国具有1074.7万殘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其中0~6岁儿童15.7万人。有视力残疾人120.5万、听力残疾人66.1万、言语残疾人7.5万、肢体残疾人592.3万、智力残疾人83.8万、精神残疾人150.8万、多重残疾人48.2万。其中残障儿童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1.4%。 残障儿童在中国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各地的医疗状况不相同,和医疗服务市场化倾向及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他们在社会医疗康复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关键词:广州;残障儿童;医疗康复

一、残障儿童基本状况

就广州地区为例,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广州市残疾人比率为5.26%,残疾总人口为521200人。各类残疾类别构成比率分别为:视力残疾占11.69%、听力残疾占21.65%、言语残疾占2.02%、肢体残疾占23.23%、智力残疾占4.91%、精神残疾占13.56%、多重残疾占22.94%,具体数据为:视力残疾有60927人、听力残疾有112839人、言语残疾有10529人、肢体残疾有121074人、智力残疾有25592人、精神残疾有70675人、多重残疾有119564人。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的5164万相比,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人总数增加了3132万人。我国各类残疾致残原因中,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先天性因素致残占9.57%,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占74.67%,不明原因或其他因素致残占15.75%。在先天性残疾中,遗传性残疾占31.09%,发育缺陷非遗传性残疾占68.91%。后天性残疾中,传染性疾病致残占11.77%,非传染性疾病致残占71.58%,创伤及伤害致残占16.6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经费、机构数量不足。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我国这种自闭症康复中心多为民办性质,固定资产投入,人员稳定性、人员专业性都难以保证。康复训练的质量难以保障。而且这种康复中心的数量较少。甚至部分特殊康复机构还因为经费不足的问题几度面临关门的窘境。特殊学校,特殊机构办学经费的难处主要在于:一是政府不够重视,主要依靠校长或者机构的负责人来筹集经费,这种情况在私立的特殊学校很是普遍,特别特殊教育学校的花费要比普通学校更多。所以很多的特殊机构没有雄厚的财力的支持下,经常会面临因经费不足而关门的窘境。

(2)师资力量的不足。教育大计,教师为重。因此,特殊教育,特教老师为核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随着特殊教育学校数量的增加,队伍不 壮大,2011年教职工人数突破5万,专任教师人数突破4万。从人数上看,特殊教育事 的发展是很可观的,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却还需提高。“2001年特殊教育学校专科以 教师学历大约为51%(其中本科学历7.83%),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大约46%(研究生学历1.02%,405人)。从这几项数据来看,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在不断提升,但是整体的素质还是不够高,其中还有一个短板那就是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数分别占10.16%0.32%。这些低学历的教师人数百分比虽然不高,但是说明在特殊教育发展的早期有许多非专业人员占了大多数,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很难接受新的理论,

(3)残障儿童的医疗康复困境。由于儿童精神科的专业医生较少,特殊儿童往往得不到准确的诊断,他们会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和一些家长对于自闭症这方面知识的不了解往往没有及时发现自己孩子的相关病症。造成了他们错过了最佳的0~6岁的最佳治疗时间。给后面的治疗加大了难度。自闭症是先天的,无法治愈的,并且只能通过干预训练来缓解,但是这种干预训练产生的效果再七岁之后就会逐渐失效,而且物理上的干预训练仅仅只能解决自闭症九大方面附加的能力上的某些缺失,并不能改善自闭症的症状,也就是说通过行为上的约束和训练,或者说能力的提高,让自闭症孩子看上去不那么的不一样。

三、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残障儿童保障的政策还存在可以完善的地方,减少相关福利政策的碎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问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为此我们更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科学的制度来很好的帮助到特殊儿童。

医疗方面的对策建议:在残障儿童出生后在医院的检查费用都高于普通婴儿,对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可以实施建立医疗救助方案:比如在残障儿童治疗费用上进行减免。优化福利机构的布局。从广州市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康复机构的特殊孩子数量多。是否可以在地域广,人口多的设区市一级的福利机构或者康复中心,试着民办机构和政府的相关部门的多接触,形成规模效应。让不同区市的特殊儿童在自己的区市有着多样化的福利机构可以选择。加大康复能力的建设。国家加大对残障儿童的投入,多建立大型中型小型的福利机构、康复机构,培养专业的康复人员,组织专业的康复队伍。特别要加强特殊儿童心理的治疗。

因为各个地区的医疗康复水平都不尽相同,残障儿童家庭情况也不尽相同。福利政策也不能完全的覆盖到每一个残障儿童家庭。所以康复补贴应该跟着人走,可以直接补贴到有需要的残障儿童家庭,年龄界限应该覆盖到残障儿童整个的年龄界限。以最大化的发挥各类康复机构的作用。在2018年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重要部署,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根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提出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具体认定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指导老师:韦宛彤

参考文献

[1]杨洋.残障儿童生存现状及福利服务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2(09).

[2]王敏.论建立我国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医学与法学,2014(04).

[3]王敏、唐开秀.建立健全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的对策[J].社会福利,2015(02).

作者简介:

晏佳巍(1999-),男,湖南岳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学大二学生。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广州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策略浅析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尝试“融合教育”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美国拨款250万美元建设残障儿童家长中心
基于残障儿童立场,有效建构数学概念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