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教育研究

2019-01-08安睿颖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高校党员

[摘要]当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流程更加规范,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战斗力、影响力,发挥高校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手段,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要做到多渠道、宽口径、全方位,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突破。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

[作者简介]安睿颖(1984-),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海南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2-0056-02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能够起到表率作用和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力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红色精神的培养,事关高校思政工作大局,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在当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逐渐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不断丰富党员培养的方法,使高校党员在高校学生团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时期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培养红色精神,能够让广大大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党员,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学生党员的影响力,不断影响其他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相关讨论成果已较为丰富,有研究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打造专业化的红色文化教育队伍,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三是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拓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平台,四是通过开展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丰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五是借助红色网络平台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六是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①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教育进行探讨研究。

一、多渠道进行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培养

有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提出新挑战,也产生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开辟多种形式的教育阵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在党员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开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新阵地等方面加以改进。”②可以说在当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是大势所趋,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多渠道的培养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第一,传统渠道必须继续广泛运用。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中国一直以来都是高度重视的,也具有一定的传统渠道,包括设有思想引领作用的专题讲座、党员活动、党课、组织生活等等方式,这些传统渠道对党员的影响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意义的,必须坚持传统渠道的运用,提高党员培养质量和水平。

第二,大力挖掘新媒体等新载体的重要功用,不断探索新渠道。当下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必须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发挥新媒体等新渠道的重要作用,借助新媒體手段,完成对广大大学生党员的主题教育工作,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形式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时政热点讲座,使教育环节最大程度上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与此同时,借助新媒体手段丰富教育方式,在教育环节中,引入云班课、慕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支部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平台、学习强国教育平台等新兴渠道和手段开展各色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第三,必须打通与时事政治和大政方针之间的高速通道。对于广大大学生党员而言,大学不能够只是“象牙塔”,必须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时事政治和大政方针,根据党对广大学生党员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学习进步,因此,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教育研究实践中,必须要打通这样一条高速通道,第一时间将时政热点与大政方针传达给广大学生党员,通过支部会议,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渠道的畅通性与有效性,确保大学生党员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履行责任、牢记嘱托、完成使命,不断进步。

多渠道进行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在坚持传统渠道的同时,广泛利用新渠道的积极影响,开拓大学生与时政热点和大政方针之间的高速通道,通过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实现广大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

二、宽口径进行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培养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是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好坏事关重大……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信仰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监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③可以说,当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重大的工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除上文所提到的多渠道外,还需要坚持宽口径。

第一,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丰富知识体系结构,拓展知识层次口径。在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上,目前较为常见的途径是主题教育与党性学习活动相结合,通过主题教育、讲座、党课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中共党史、革命史、烈士事迹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实践教育的形式,组队前往革命历史纪念馆、英雄故居等场所,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第二,要坚持党员培养与大学生思政相结合,拓展教育培养口径。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榜样与典范,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等形式,在各个领域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设立“党员监督岗”等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监督作用,促进大学生党员严以律己,不断进步,通过党员培养与大学生思政相结合的形式,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升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同时,辐射影响他人,拓展教育培养口径。

第三,要坚持教工、学生党员相互促进,拓展教育影响口径。有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改革工作也迫在眉睫。如何在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形式、组织、内容上创新,才能调动大学生党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成为了众多高校共同探讨的话题。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推动下,上级党组织、教工党员要不断在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探索当代大学生的所需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党员、群众参与到主题党日活动中来,最大化的发挥主题党日活动的作用,扩大主题党日的影响力。”④由此可见,在高校中无论是教工党员、学生党员,还是广大群众,都需要不断的教育、提高和完善,要坚持教工党员学生党员相互促进,不断拓展教育影响口径。发挥教工党员的专业优势,強化其在学生学业与红色精神教育上的双重影响力,促进学生党员精神的培养;同样的,发挥学生党员的朝气蓬勃等特点,也能够影响教工党员的培养。

三、全方位进行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培养

新媒体渠道对高校学生党员红色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表现在新媒体能够更加便捷的传播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新媒体渠道能够更加体现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培养内容是立体的多样的,而非单一的扁平的,体现出的是高校大学生党建红色精神培养的全方位性。如研究者所说,“在党中央提倡创新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也需要创新思路和手段以便把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内容、质量提升一个新的台阶,而以新媒体为媒介平台开展学生党支部学习生活正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符合党建创新的精神。通过建设新媒体平台创新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思路与实践,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理论素养。”⑤

要夯实专业基础,塑造健康人格。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要与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进行,只有夯实专业基础,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得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更有意义,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要以红色精神的培养为基础,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培养红色精神并非是终点而是起点,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红色精神培养为契机,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以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来影响广大学生群众,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德才兼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当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更加规范,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战斗力、影响力,发挥高校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途径,培养高校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要做到多渠道、宽口径、全方位,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红色精神的培养,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突破。

[注释]

①陈俊.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价值及运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3):10-13.

②李毅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J/OL].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6[2019-04-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90401.0934.018.html.

③芦琴,魏天儒.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措施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58-60.

④贾宝莹.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的探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3):22-23.

⑤秦艳龙,赵晓晔,姜欣欣.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1):63-67.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高校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