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研究
2019-01-08王呈荣周燕妮金慧
王呈荣 周燕妮 金慧
[摘要]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习近平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突出强调加强党性教育,着力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党的建设思想内涵中关于党性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本文试图对陈云关于党性教育的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陈云;党性;党性教育
[作者简介]王呈荣(1991-),男,汉族,山东莱芜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周燕妮(198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金慧(1989-),女,汉族,湖北京山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 D2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2-0013-03
一、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背景
(一)历史背景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严峻形势下,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党面临的主要矛盾。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严重错误进行了批评和纠正,明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云在延安担任中组部部长的七年时间里,以抗日战争严峻形势的发展状况为依据,坚持党建的基本要求与党员队伍发展相结合。在此过程中,陈云高度重视对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积极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导致了社会人口结构不均衡,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却占很小比重,但无产阶级却是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那一部分。怎样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群众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力量来建设成思想上、政治上充分符合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对陈云来说也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任务。
陈云提及到“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正是因为它的党员都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对革命有无限忠诚和责任心,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①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坚定的威信。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注重党员质量的提升。
(二)党建现状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党制定了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组织数量比之前有了大的变化,众多人员补充到党的各级组织中,使其革命的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由于这段时期党员数量上的大规模发展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这里面的很多人特别是刚加入进来的党员受困于自身较低的素质对党的认知并不够充分,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未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这都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了十分困难的局面,陈云面对这一务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
陈云在这期间写了大量怎样开展党内组织工作的專门文章,内容集中讲述了应当接受怎样的人入党、党员的成分、党员的标准、党支部应发挥的作用等问题。陈云明确指出,党员要心中始终有党,严守党的机密,要又红又专,这包含着对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进行党性教育的基本要点。在党中央对于党员党性问题特别重视的背景下,1942年9月,陈云写出《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的重要篇章,对党性的内涵、增强党性教育的具体办法及如何增强党性都进行了论述。
二、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思想的思考
对于党性修养的重要性,陈云认为:“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得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这是无敌的力量。”②陈云在一系列讲话中都对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要点进行了集中阐述。
(一)党员质量重于数量,关键是加强党性教育
共产党在党内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对党员“数”与“质”两者怎样平衡的问题。陈云倡导吸纳众多先进积极分子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批评当时存在的拒绝将家庭背景模糊和社会关系不明晰的积极成员接纳加入党员队伍的现象。陈云同时强调发展并不是不要质量。认为“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他多次讲到,“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正是因为它的党员都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对革命有无限忠诚和责任心,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③该时期,他在主动吸取广大人员来充实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尤其强调在这一过程中要提升刚加入进来党员队伍的质量这一重要环节。为了实现该时期党的建设任务,就必须从党性这个根本点出发,加强对新加入进来党员进行党性教育。
另外,对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思想斗争也是加强党性教育的一个方面。陈云强调:“要做一个好党员,就要与自己作斗争,经常以正确的意识去克服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识。这个思想上的斗争和斗争中的胜利,就是自己思想意识上的进步。”④他指出要通过党内教育等多样的形式和办法来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陈云提出要增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这对实现党员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阅读党出版的书报或其他进步的书报,增加知识,自修深造,在政治上不断提高自己。”⑤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党员,只要坚持加强学习,“则几年之后会造就成千上万政治上相当高明的干部。这虽然不是党员数量上的发展,但这种质量上的提高,远胜于数量上的发展”。⑥通过陈云的论述可以领会到,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搞好党内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路径。
(二)共产党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堪称陈云一生的座右铭。这是他对党的主要干部在开展工作和学习时给出的宝贵建议,是他要求全体党员队伍必须坚持贯彻在具体工作中的学习方法。陈云认为,能不能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基础上来讲是判断党员具不具备坚强党性的问题。陈云认为:“共产党员参加革命,丢了一切,准备牺牲性命干革命,还计较什么面子?把面子丢开讲,真理怎样对于老百姓有利,怎样对于革命有利就怎样办。”⑦由此看出在对待真理与面子的问题,是开展党性教育过程中必然要应对的基本情况。为坚决做到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和方法,陈云讲到:“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⑧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他的这一论点是对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理论的充实与发展,同时也在加强党的建设进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陈云党的建设思想体系中,进一步将增进党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党性教育的关键部分。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里详细讲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重在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当成是党员对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⑨陈云在对增强党员党性过程中要加强学习这一重要环节提到,要坚持加强“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⑩。陈云在强调对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的任务的同时,还对党员干部在增强党性过程中如何掌握学习方法进行了细致探究,形成了独特的方法理论。他指出:“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课本”。?陈云所主张的学习方法讲求学习不只是单纯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将学习的态度落实到党性教育活动中去,两者更好结合在一起。
(三)共产党员应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
在抗日战争阶段,党内并没有建立起针对党的建设中进行纪律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在对党内纪律开展相关工作是由中央党务委员会来进行负责的,该时期分管党的建设事务的陈云接受了这一部分的工作任务。伴随着该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与党规党纪不相符的事件和问题不断浮现,他认为把纪律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对于党的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和最终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在抓好党内纪律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耗费了大量精力。
在1939年5月,有一名叫刘力功的党员被开除引起了当时大家的关注。此人1938年自愿入党,但在毕业后对党内分配工作不满意,不服从党的决定,经交流谈话后还是没有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最终将他开除出党的队伍。陈云对此十分痛心。对此陈云在充分分析和讨论后,就开除刘力功的事件做了专门文章。他对违反党的规定又不听从党的教导,得到严重处理的事件提出重要指示,每一位党员都认真遵守党的纪律。“党不容许任何党员在党的决议面前有阳奉阴违的两面派态度。”?在对党的纪律是否要严格遵守这个问题上,给出了明确答案,讲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他的义务。”?他的这些论述在当时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不久,陈云又论述到:“纪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
陈云一直提到要重视党的纪律,在党的建设中,主抓党的纪律,必须坚持对党的忠诚。党员对党要忠实。1940年,在针对党员成份展开调查时,陈云在《党员对党要忠实》中指出,党员要忠实于党,是党员自身必备的品质。“共产党员必须言行一致,这是党规定的。违反了这一条,就是违犯党的纪律。”?对党的纪律的维护,也体现出对党的忠诚,也是检验党员党性合格的重要标准。违反党的纪律,对党欺瞒事情的全部,这是与党的纪律相背离的,是对党的不忠,更是党性不纯的表现。陈云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政党,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言行一致。我们共产党内也不允许有对党言行不一致的党员,不允许任何党员对党讲一句假话。”?
三、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培育党员干部实事求是的学风
陈云在继承毛泽东关于党性教育的思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了其实事求是的思想。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方法的过程,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现实发展,这对陈云在党性教育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上变得更加具体详实。
陈云要求:“看问题要全面,要看本质,不要只看局部、看现象。而要达到此目的,应当坚持‘全面、比较、反复的求实方法。”?党员的党性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得以提升的,而不只是从书本知识里得到的。在实践中让共产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这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的党性教育所达到的效果是最持久的。这也对党性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其监督体系。此外,党性教育的主体要具有权威性,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培育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学风。
(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云说,只有提升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才可以让人民大众醒悟过来支持党的事业,让他们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他认为,党要不断地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的内在动力,党性的提高与此成正相关。人民群众只有真正看到党是在关心他们,在真正着力解决他们的生活现状,在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才会从心底认可党,才会把党组织看成是真正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不能因为重视党性就放弃人民性,这种非此即彼的想法是错误的。党性与人民性关系反映了党与广大民众的联系,反映了党得到大众群体拥护的情况,是一个表征党社会基础的重大问题。党是一心一意为广大民众奉献的党,党的宗旨决定了其做一切事情都会将广大民众放在首位,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并不是要求共产党员完全放弃自己的人民性,而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己的纯洁性与坚定性,这样的党性才能更加的无坚不摧,才能在共产党员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是陈云对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提出的本质要求,也是检验党员党性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党性教育的全面性
陈云作为党内擅长理论创作的领导人之一,其从事党建方面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透过其文选中的文章内容,可以得知,他用大量篇章来进行有关党的建设的理论阐述,他在思想建设上重点论述了研习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突出理论的唯实性,在思想路线上重点阐发共产主义这一理想信念,着力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提升党员的党性。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一方面从其理论生成的各个方面全面论述其党性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他针对每一具体部分進行深入研讨,这无疑体现了其理论研究的系统性。该阶段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战略性体现了宏观高度,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而陈云的党性思想则具有这个系统性的特点,这样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它则变得更加深刻。
四、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就与经验
(一)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就
综合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陈云的党性教育思想,他主要是以“从严入手”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密切联系群众,在发展壮大党的队伍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抓紧群众这条主线,将马克思主义关于该理论的一般性指导与党的具体革命工作相结合,指引开展与党建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将理论与自身的革命实践经验相融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一些哲学思想被毛泽东直接吸收,同时又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启发。可以说,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理论品质正是符合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精髓的党建层面的理论创新性发展的直接体现。其观点融合了人民群众路线及其观点,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党的建设的实际需求针对当时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纠正,承接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又不断地向前发展,为党的实际革命工作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二)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经验
第一,正是在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党的组织才会在延安时期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延安时期,陈云所任用的党员干部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他们在当时艰苦革命工作环境中历经磨练,相对于其他非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来说,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现实,因而他们具备了更加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这为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养了大批意志坚定且具备实际经验的优秀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理论,实现了实践和理论层面的双层飞跃。
第二,陈云将马克思主义学风运用在开展关于党建的相关工作中,在思想上荡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和现象。在延安时期,陈云这种做法收到了十分明显的肃清错误认识的效果,也为整风运动的发起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担任中组部部长的七年时间里,陈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在他长期的不懈努力下,党的队伍不仅实现了人数规模上的发展壮大,而且整体的理论水品得到良好提升。
综上所述,关于陈云党的建设思想,内涵丰富,主旨突出,把握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脉搏,本质上就是要积极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党性,这与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相契合。新时代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其中不断汲取养分,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借鉴。
[注释]
①③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8.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97.
④??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
⑤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18.
⑦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⑧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1.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9.
⑩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06.
?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6.
?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9.
?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