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现状及原因分析
——基于永州市中小学教师短缺现状的调查

2019-01-08郑山明乐伶俐

关键词:新田县永州市工作

○林 静,郑山明,乐伶俐

(1.湖南科技学院 教师教育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科技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3.湖南科技学院 办公室,湖南 永州 425199)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整个形势来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和边远地区。发展边远地区教育,帮助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为客观反映我国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成员在永州市及各县区教育局、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3月至7月间,深入蓝山、新田、宁远、江华等县实地调研,并辅之以访谈和网络问卷调查法,以期获得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共有1400名教师参加网络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07份,回收率为93.36%。其中男教师465人,女教师842人;年龄层次为30岁以下占34.43%,31岁~40岁占34.12%,41岁~50岁占25.94%,51岁以上占5.51%;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县区高中113人(8.65%),县区初中135人(10.33%),县区小学237人(18.13%),村小及教学点111人(8.49%),中心完小262人(20.05%),乡镇中学212人(16.22%),九年一贯制学校237人(18.13%)。在统计调查结果和深入分析个案访谈的基础上,探讨该市中小学教师短缺现状及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现状

(一)编制内数额不足

以永州市蓝山县为例,2018年3月市编办为该县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为3054人,已在编教师2580人,尚缺474人。2018年将有80余人到退休年龄,另外,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所有中小学在2018年9月完成化解大班额工作,那么按省定标准计算,该县今年教师缺口将达800人。

(二)编制缺额较大

永州市新田县公办学校现共有在校学生6万余名,按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计算,应配编近4000余名教师,而2017年县编办给县教育系统核定编制为3566名教师,这还没有加上本县近几年每年新增加的3000余名学生所需的教师数。现有的教师定编数早已不适应当地教育发展的师资需求。

(三)某些学科短缺严重

蓝山县农村小学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为主,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很多农村中心小学只有一名英语教师,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一名音体美教师。而在乡镇中学,除了缺少音乐、美术、计算机专任教师外,近年来某些中学出现物理、化学教师奇缺的现象,有的农村学校甚至一个都没有。由于农村学校分散,成班率不高,限于配编比例,首先只能保证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其他科目只能由语文和数学教师兼任。

(四)城区学校比乡镇短缺严重

近两年,在永州出现了乡村教师不愿意调入城区工作的情况。一方面,2015年国家实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后,在乡镇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每月都能领到一定数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城区任教除了没有乡镇工作的交通补贴外,还有评职称难、城区的学生家长对教学要求高、大班学生现象严重、工作量大等原因。所以,在永州这类边远地区的县城,城区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同样严重。

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影响因素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转换专业意愿明显[1]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2015年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不断改善。但在本研究组的调查中,近半数教师认为“教师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干的职业”,有近60%的老师认为有转换专业的机会时“可能考虑”;20%的教师表示“一定会抓住机会”;有35.27%的教师表示“在农村地区从事教学工作的最重要动力”是“为了养家糊口,无可奈何”。其中,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空间受限、学生底子差难教、工作生活环境不尽人意、工资待遇低等仍是导致教师转岗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在每年流动的教师群体中,绝大部分是考公务员、调到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

(二)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流失严重

调查中,在回答“您是否安心乡村教育工作”问题时,有46.52%的教师选择“只要待遇好就能安心”;在回答“如果你想离开农村中小学校,其原因是(多选)”问题时,有58.91%选择“工资待遇低”。在本次调查对象中,平均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的有120人(9.18%),2001~3000元的有730人(55.85%),3001~4000元的有331人(25.33%),4001~5000元的有110人(8.42%),5000元以上的有16人(1.22%)。而在福利待遇方面,永州市大部分县域内及乡镇教师没有年终绩效或不能与公务员同等待遇,原因是县财政收入较少而无力支付。虽然国家早就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教师的福利待遇应该参考公务员相关政策,实际上大部分县域及乡镇学校教师并没有享受同等待遇。

(三)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加速教师的流失

调查数据显示,有“27.93%”和“58.22%”的教师认为自己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和“比较大”。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压力,经常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会因此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有25.33%和41.16%的教师在面对工作时会出现“无助感”和“倦怠感”,如果经常受消极情绪困扰而无法调节,很容易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甚至使其出现严重疾病。教师的压力来源(多选)主要是“经济收入少”(83.39%)、“工作繁重”(75.36%)、“社会地位差”(63.20%)、“生活不方便”(46.37%)、“娱乐活动匮乏”(44.76%)、“子女教育困难”(40.02%)等。

工作压力最大的还是在编教师。[2]首先,新课改要求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科学课、地方和学校课程,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由于学校教师短缺,这些课只好由在编教师兼任,调查显示,有17.8%和13.7%的教师同时担任3门和4门课程。其次,随着班级的大额化,教师的工作负荷逐年增长。目前中小学每班70~80人大班额状况普遍存在,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学和课堂管理、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等工作量的增加,还要负责教学以外的工作。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中小学教师除了要承担2至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如3点半课堂、森林防火、扶贫、调解纠纷、防溺水等非教学工作,因此,有人戏称“教师承包鱼塘不养鱼”。再次,在现行的教育招生体制下,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就是他们的“政绩”。于是,任务层层下压,一线的教师只能默默承受,身心俱疲状态却没人关注。调查显示,许多人受焦虑(29.99%)、抑郁(16.67%)、恐惧(14.0%)等情绪的困扰,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加速教师的流失。

(四)中小学教师正常减员、流失及请假人数较多,加重短缺现象

近年来,正常减员、流失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短缺的一大主要原因。例如新田县每年招聘入职的教师只能基本填补正常减员的数量(见表1),但每年因历史问题导致的缺编、新扩招学生所增加的教师数仍然无法补足。

表1 2015—2017年新田县中小学教师正常减员、流失情况一览表*

注:本数据来源于新田县教育局2017年年终统计报告。

中小学教师在岗在编人员请假人数较多,造成教师短缺现象更加严重。以新田县为例,近三年因为重大疾病、产假、保胎等请假的人数不断增加。40岁以下中小学教师70%为女性,[3]国家二胎政策出台后,不仅产假人数增多,而且近几年赶上国家政策的女性基本上都是高龄产妇,怀孕后几乎都需要保胎,保胎假加产假至少是一年,这也成为近几年教师短缺的重要原因(见表2)。

表2 2015—2017年新田县中小学教师请假情况一览表*

注:本数据来源于新田县教育局2017年年终统计报告。

(五)招聘困难,缺额人数难以填补

各县区教育局主要是通过自主招聘和招聘特岗教师两种形式招聘中小学教师,但由于各种原因,每年招聘计划都难以完成,这也成为教师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新田县教育局2015年至2017年计划通过自主招聘中小学教师人数分别为160、160和200,但实际招聘人数分别为106、139和152。该县近三年计划每年招聘120名特岗教师,但实际到岗人数分别为31、40和24人,每年到岗人数不足三分之一。由于永州市地域较偏远,农村更是交通不便,很多外地教师不愿来这里任教,经常导致某学科没达到报名人数无法开考。因为缺员严重,教育部门一再降低招聘条件,今年更是将报考条件降低到“只要有专科文凭便可报考”。因此,招聘来学校的人员并非意味着都是能上课的教师,有领导戏称“这只是招人而非招教师”。

三、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社会地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以人为本,关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做起,并通过国家层面宣传中小学教师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4]只有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改善教师生活品质,提高工资待遇,才能让教师安心留在学校工作。当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付出与报酬对等时,就会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否则,会造成心理不平衡,使其在工作中产生倦怠感。二是改善福利待遇。国家政策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政策执行。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地方政府因财政问题,并没有发放相应的福利待遇。要想吸引大量优秀教师到边远地区中小学校就职,政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落实相关政策。当下各级政府为了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各种人才的引进。对于基础教育人才奇缺的边远地区,政府可以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引进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那些愿意回本地从事教学工作的名校师范生和优秀中小学教师。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表示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有利于引起社会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关注,认可他们的劳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专业人员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同时也可以强化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二)加大免费师范生和定向培养力度,培养留得住的教师。教师培养本土化是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他们不仅家在本地,对本地的乡土人情也非常熟悉,因而能扎根本地的教育事业。一方面,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支持教师的异地交流,为愿意回本地任教的教师开设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近年来,免费(公费)师范生和定向培养师范生是最受中小学校欢迎的,国家可以适当增加名额、加大培养力度,特别要委托和鼓励中小学教师缺额严重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的中小学教师,从而稳定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5]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首先是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怀,如帮助教师提高工资待遇、改善住房和生活环境等,如果教师的生存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他们就会充满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感,这样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也很难给予学生关注与关爱。其次是对教师的精神生命的关怀,包括帮助教师提高人文素养、树立高尚人格、培养实践智慧,使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从而提升精神幸福感。最后,是对教师工作的人文关怀,如合理安排每位教师担任的教学任务,缩小班级规模,削减与教书育人无关的社会负担,保证教师专心教学;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创建积极进取的校园组织环境,满足教师的归属感;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四)优先保障教师编制。在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数的大背景下,应当优先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所需教师编制。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是关键。其中,足额数量的教师是基础。要着眼于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沿海地区打工人员回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等因素形成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巨大压力,提前配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对一定区域内的教师编制数额实行动态管理,打破城乡壁垒,根据学生的流向调节教师编制分布。同时,要在交通条件大力改善的前提下,加大农村教学点的整合力度。这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可以腾出更多的教师编制用于师资力量紧缺的学校。

(五)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扩大国培省培的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从目前偏远地区招聘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新进教师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省培、国培项目上加大对偏远地区的倾斜,适当增加国培、省培名额,有条件的县教育局可以申请国培县培项目,有针对地开展“非师范专业教师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某短缺学科兼职教师专业技能”等培训,让边远山区学校不仅有教师上课,更要有专业知识扎实的高素质的教师。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本科院校和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构建高效、实用、供需无缝衔接的教师培养培训体制机制。

总之,永州市中小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我国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现状和问题。实现伟大复兴,提高人口素质,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猜你喜欢

新田县永州市工作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This is my family
书写“微心愿”
湖南新田县破获非法经营假烟、走私烟案
不工作,爽飞了?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燊之舍
新田县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演化研究——以永州市为例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