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推广大学生阅读的思考

2018-04-03金国辉

关键词:馆藏图书图书馆

○金国辉

(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湖南 邵阳 422000)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虽然同属于公益阅读的平台,但是无论是在馆藏资源还是在功能与定位上都是差异巨大的,毫无疑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宽泛,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精确,在已经被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中,公共图书馆是否还有必要再去拓展推广阅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公共图书馆甚至应当与高校图书馆一样,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体场所和平台,为大学生服务,帮助他们学习知识,传承文明,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塑造他们的人格,不言而喻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参与到大学生阅读当中来。

我国的图书馆是由三大主体构成:社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研究图书馆。其次还有中小学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等等。而社会公共图书馆是面对社会各个阶层,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前去阅读,社会性和开放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高校图书馆则有很大不同,它们一般不对外开放,不具有社会性,主要是在教学与学术研究领域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图书馆的比较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有三千多所,从公共图书馆级别来看,国家图书馆1个,省、区直辖市级图书馆39个,地级市图书馆369个,县市级图书馆2744个,它们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各个阶层的人们前去翻阅其中的各种图书,阅读已经成了现代社会里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而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府的三大支柱之一,一所高等院校必定要有图书馆,我国高等院校大大小小两千多所,那必定就有两千多个高校图书馆。就目前而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馆藏资源、功能与定位、服务对象三大方面。

馆藏资源差异。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馆藏图书品种、人员结构、经费投入、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水平等多项内容,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图书馆资源,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在这些方面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二者的服务和侧重点不同。以馆藏资源结构为例,作为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最大差异,其直接决定了服务对象的范围、性质与适用性。高校图书馆有综合类、理工类、专业类、医学类、教育类等多个区分,在馆藏资源方面根据学校所设专业需要也各有侧重,理工类大学理工科类专业著作、学术课题和论文资源较多,综合类大学在各个方面均有涉猎,公共图书馆则包罗万象,更多的馆藏资源以满足休闲阅读、公共娱乐、学习需求为主,二者在内部馆藏结构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决定了服务对象、范围与层次的巨大差异,直接面对需求提供服务。

功能与定位差异。图书馆本质属性自然功能都是为社会服务,这里所指的功能差异主要是二者在服务项目上的差异。图书馆承担的功能受时代背景、国家管理、图书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了不同时期所承担的不同职责。以高校图书馆来说,其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为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科研教学工作服务,其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从世界各国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调研来看,其对图书馆功能和社会性质都有明确定义。比如我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规程中将高校图书馆定位为文献信息中心,是服务科研和教学及重要学术机构,明确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和地位,而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描绘是“大学的心脏”,明确其为科研教学提供文献知识,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提供支持。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公众,运营由政府支持,由公职人员负责运作,与高校图书馆不同,服务对象针对全民,因此在馆藏资源方面很多时候会专门提供与当地人文地理有关的各类书籍与咨询,同时还配备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与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定位方面,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也存在很大差异。高校图书馆定位是科研发动机,而公共图书馆定位为公众活动和学习场所。

服务对象差异。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本校师生服务,满足专业教学科研需求,课题学术研究是主要服务目标。从服务对象分类来说,高校图书馆是学术型与研究型读者,公共图书馆则是休闲类、娱乐类和学习类读者。国内高校图书馆虽然明确提出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但是在开放服务中却并未进行分类,开放对象也较为模糊。从国内目前的开放实践来看,主要集中为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有科研学习需求的校外高层次人才或相关文化教育单位、高新科研产业技术单位等。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社会群众,入馆目的以学习、休闲、娱乐为主,与高校图书馆差异较大。在读者享受的图书馆服务功能中,自学和休闲娱乐占据了首位,其次是游览阅读、学术交流和文献研讨。

二、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形式,人能通过阅读完成知识的理解与继承。作为书籍的提供机构,公共图书馆在阅读过程中起着读者和书籍之间的纽带作用,通过提供阅读服务,使读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阅读内容。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还未走入社会的这一类群体,有其特殊性。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兴趣偏好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阅读的各项选择。

(一)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图书类型及阅读方式

刘丽《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研究——以五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例》(2014)所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调研报告,汇集了21所全国南北方高校的大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数据。根据该文的数据研究显示,大学生对于各类图书的喜好程度排名依次是:文学、科普、历史、旅游、艺术、娱乐时尚、青春、经济以及其他低百分比图书类型。同样,这份调查显示出了一个显得与当今一般认知矛盾的结论,就是纸质图书依然排在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第一位,而手机阅读和网上阅读则是分别占据了第三、四位,前三种混合阅读占据了第二的位置。这个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传统纸质阅读依然是主流,但是新增的阅读方式却不能忽视,或许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它们会对传统纸质阅读形成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大学生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态度以及喜欢的形式

还有单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80%的大学生认为参加阅读推广活动是有必要的,同时有48%左右的大学生愿意主动参加此类活动,有43%的大学生会根据活动内容决定是否参加,这表明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持肯定态度,也乐于参与。

通过调查得知,名人讲座是大学生最受欢迎的阅读推广活动,得到了几乎一半人数的支持。经典影视剧展播、书目推荐、精品图书展紧随其后,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图书漂流、专题导读讲座、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答赛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喜爱,读书辩论赛、读书箴言征集、书模表演排在了后面。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选择活动的目的性很明确,只有他们真正需要的,真正想要的,才会吸引他们参加。

(三)大学生去图书馆的主要驱动因素

上述所引用的调查报告的另外一个结果显示,驱动大学生去图书馆的主要因素包含了几个方面,排名从高到低的因素分别是:增长知识、放松身心、提高读书兴趣、分享读书心得、结交书友以及了解图书资讯。从这些因素可以初步看出图书馆预设的理想功用和大学生实际需求功用之间的差异。总体上看,驱动大学生去图书馆的主要因素还是图书馆本身的原始功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放松身心这个因素经过调查之后排到了第二位,而之后的一些更加倾向于这种非学习性质的目的的因素也占据了大半位置,初步看来驱动当今大学生去图书馆的因素应该更为丰富多元,而不是单纯的安静读书吸收知识。

三、公共图书馆如何参与大学生阅读

(一)建造优美典雅的馆舍环境

一般来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美观舒适、温馨自然、明亮的环境里,心情就会特别轻松愉快,身心会油然升起一种惬意和甜蜜,工作和学习的兴趣也会骤然提升,而且效率也会倍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作用很大。现代社会是个讲究“颜值”的社会,年轻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更享受安静放松的精神状态,所以公共图书馆要努力追求图书馆的外美与内秀的和谐统一。

在考虑内部设计时,要体现赏心悦目的环境效应,要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文化内涵融入各个阅读区域,让人置身其中就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熏陶。要建设良好的馆舍环境,营造清新典雅的阅读氛围,使公共图书馆在整体视觉呈现和感官上完全有别于高校图书馆,吸引大学生来馆经历不一样的体验。

(二)合理利用优势的馆藏资源范围

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现在的大学生除开主业学习之外,兴趣爱好涉猎相当广泛,同样在阅读书籍方面,需求也是远远不仅限于自身所学专业。公共图书馆虽然在专业学科学术书籍的深度上与高校图书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其藏书内容兼收并蓄,门类多样,文学类、科普类、综合类的书籍比较多,尤其是在地方文史文献,还有文化资料的储备方面,对比高校图书馆还是有明显的优势的。

公共图书馆除开在后续图书的采购补充上注重社会性综合性,并要继续强化自身这方面的优势之外,还要注重把自身藏书的优势发挥出来、宣传出去,利用网络平台、校园推介会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推介等多种形式,去拓宽满足大学生阅读需求的书籍品类,满足大学生对于综合性阅读的渴望,吸引大学生来到公共图书馆。

(三)运用社会资源,加强互动体验

大学生作为构筑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与社会融合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属于高校的一个教育机构,甚至相当一部分都不对社会外界公众开放,相对封闭的“象牙塔”虽有利于专注学科学习,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大大局限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公共图书馆不同,它作为立足于地方而对全社会开放的平台,其社会属性更强,社会资源也更为丰富,社会性的活动也更为丰富,在这里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面也更广。从文化的角度,公共图书馆可以更深入地组织各种地方文化活动、推介分享和比赛活动等。从实践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志愿者以及勤工俭学的岗位,给大学生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强国的建设,要求各级领导把文化强国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肩负着保障公众文化权利的责任,而大学生是构成国家主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公民,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力量,担负着开拓未来的光荣使命,公共图书馆不应该疏漏这一类人。公共图书馆应运用拥有的丰富信息资源,大量可阅读的馆藏图书,运用数字信息共享等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承担起大学生教育的重任。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图书馆
馆藏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