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归中兼融
——温瑛和她的写意花鸟画
2019-01-08薛永年
□ 薛永年
温瑛,1941年生于北京,号暄夕楼、依柏山房主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画家、王雪涛纪念馆馆长、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名誉会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九·三书画院院长。出版有《温瑛花鸟画集》《温瑛花鸟画选集》《温瑛写意牡丹技法》等。
最初以画牡丹著名的温瑛女士,是近三十年来活跃于北京画坛的写意花鸟画名家。她不但是王雪涛花鸟画派的重要传人,而且逐渐形成了富于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然而,她从一个版画家成为擅长写意花鸟的中国画家,却经历了从学西画到回归传统再自然而然地融西入中突破前人的过程,体现了从西返中而获得成功的独特艺术道路。
温瑛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是五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版画系的毕业生,虽然在传统文化方面不无娘家祖父的熏陶,但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却是西式的。在学院西式的艺术观念下,她练就了良好的素描基础与扎实全面写实造型能力,曾经对雕塑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师从彦涵先生专攻木刻。她说,那时以青春的激情,迷恋于彦涵的平刀,向往珂勒惠支艺术的精神力量。尽管1964年她便与后来成为美术史家的附中同学王珑结婚,成了齐白石得意弟子小写意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儿媳,然而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都在外地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加上学院美术教育观念的局限,她并没有主动地学习中国画。
直到1978年调回北京,她才在侍奉公婆中自然而然地走近中国花鸟画,在供职北京中国画院的《中国画》杂志之后,又有了广泛深入地接触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的条件,对中国画的理解不断加深,对中国画的兴趣也越益浓厚。特别是在王雪涛逝世之后,她通过整理遗作、出版画册和撰写文章深入思考,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在雪涛对昆虫深入观察所获得的启示中,认识到中国花鸟画独特的美,发生了艺术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在自觉回归传统中转入了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把对传统继承与发扬看作自己的志向。
现在不少写意花鸟画家,尽管不再满足于西式的写实,但心目中的写意,除了书写性之外,总以描绘花鸟的生命状态为满足,深入了解传统的温瑛却懂得写意的真谛,她指出:“中国写意画艺术的特点正是中国人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古老纯朴的辨证观特别是老庄哲学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是不失自然形象,又与画家主观意念、思维、个性完美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精神内核相对于西方绘画要么完全再现自然要么摒弃自然而完全表现主观精神的单向艺术观点而独立于世界。”
直承王雪涛小写意花鸟画的衣钵的温瑛艺术,一方面传承了雪涛艺术提炼生活的花鸟图式,并上溯徐渭、陈淳、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深究花鸟画以花鸟为载体讴歌生命同时抒写情怀的旨趣,掌握了中国写意花鸟画不同于写实艺术之高于生活的浓郁中国味。另一方面她又在中体西用当中把学院教育里得益的西画因素用于中国画,特别是在画花的正、侧、俯、仰、前、后,叶的正、反、转、侧时,能把西画中结构的、透视的、构图的技巧融汇补充到中国的小写意花鸟画中,拓展了花鸟画的题材与精神表达领域,丰富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力。
温瑛写意花鸟画的题材比较广泛,除去牡丹以外,玉兰、梅花、辛夷、水仙、山茶、天竺、紫藤、荷塘、竹子、菊花、芙蓉、红蓼、鸡冠、凌霄、葡萄,无所不画,而且描写了前人没有问津但已进入当代生活的三角梅、柱顶红、太阳花、康乃馨、虎刺梅等等。在花卉之间不时也穿插点缀些黄鹂、翠鸟、喜鹊、蜂蝶。虫鸟的灵动夸张颇得雪涛神韵,花卉提炼方法则不仅继承了雪涛的经验、并在观察写生中形成了日益鲜明的个人特色。
在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性上,温瑛特别强调四美:“自然景物之美、笔墨韵味之美、章法结构之美、思想境界之美”。在她的作品中,四美又是融合在一起的,笔墨韵味和章法结构之美同样有助于既表现大自然的生机活力,又表现投射在大自然花鸟中的内心情感与精神境界。而她对四美的融合,特别注意于“自然之花”到“胸中之花”再到“笔底之花”的酝酿幻化与实现。她强调“在落笔的同时,画面上形、色、神、韵、情、趣,通过笔法、墨色、章法之运用及掌握之各种技法尽其所能将构思展现。”
温瑛小写意花鸟画的格局,分别来自传统的“折枝”“丛聚”和“清供”。三者普遍特点是在以具有独特美感的笔墨语言提炼物象从而表现物理、物情、物态时,注意了空间透视中的结构与空间位置的前后层次。而“折枝”“丛聚”特点是章法结构服从于胸中意象流泻于画面的三个要领,其中两个要领分别是雪涛总结出的在笔墨运动过程中把控全局的“主辅破”与“引申堵泻回”,另一个要领是来自学院教育的黄金分割、视觉平衡特别是版画讲求的黑白观念与平面分割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在“折枝”与“丛聚”形态的作品中,她除去省略环境代之以空白的传统格局之外,也以简练的笔墨适当点染环境,用山石流泉、池水绿波或晴空雪野衬托花鸟,把平面的虚实安排与空间的可感性有所结合。她的“清供”作品,虽然也是在瓶花盘果之外并不描绘实有的空间环境,但却吸收了西方静物画描绘室内案头花果器皿的现场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立体感、透视和光影的表现,因而拉近了生活,增加了现实感。但这种现实感,又伴随着抒发感情洋溢的诗意感受,寄托富于人文关怀的精神境界或表达花鸟世界令人深思的哲理。
洋溢诗意感受的作品,如《献给母亲的花》《玫瑰与柠檬》,前者画玻璃缸内百合、康乃馨与瓶中腊梅。题曰:“献给母亲的花。壬午冬母亲在医院度过了一生最后时光……”又题:“我爱母亲,对于她,就像对北京,只有当我长大成人,才真正体会了情感与心灵的沟通,更了解了文化及精神上灵与魂的传承。”后者画瓶中百朵玫瑰,其下两只柠檬。温瑛题道:“百朵玫瑰,两只柠檬。结婚三十年,女儿丹丹,送我百枝玫瑰,以示庆祝,欣喜之余,画以记之。然总觉有所缺憾,放之数年,忽一日心血来潮,欲题之时,添加两只柠檬,感慨人生在世,酸甜自知。”
温瑛 紫房日暖 68×68cm 纸本设色 2003年
寄托精神境界和表达独特哲思的作品,如《仪天图》和《好花佳实图》。前者画竹林小鸟,以传统的寓意手段,讴歌高尚的品德。题曰:“仪天图。固以树德,直以立节,贞以立志。”后者画白瓶中插牡丹,黑盆内种灵芝,一束荔枝,旁落三五。以岁朝清供的传统形式,表现观察感受而来的哲理化思考,题曰:“好花佳实图。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兹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乃知天下之美不可兼得,好花牡丹,佳实荔枝,正所谓世间之美各具所优。”因而别饶新意。
在同代画家中,温瑛是少数善于题诗于画的能手。有些诗词,状物惟肖,如题《三角梅》曰:“三角梅,簕杜鹃,喜日照,爱暑天。红粉黄白叶三片,擎出小花星儿艳,妖娆在枝端。叶片片,枝纤纤,干舒展,条条鞭。衬在蓝天白云前,袅袅婷婷格外鲜,南国展笑颜。”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有的诗词,声情并茂,音韵铿锵,比如题《古都春色图》(牡丹)云:“那么端庄,那么漂亮,谁能比的上你——那么辉煌。这么饱满,这么狂放,谁能比得上你——这么兴旺!”有的诗词则开发新意,画龙点睛,如题《秋光如火图》(鸡冠花)曰:“世人均爱牡丹花,占断春风色更佳。我费十两胭脂色,一鸣惊时胜春华。”
温瑛的画风,大气自然,丰润饱满,劲健雅丽。已故的秦岭云先生说,她的小写意花鸟画,“功底深厚,勇于探索,出新意于法度”。确实,她并不强调拉开与传统形态的距离,而是让人感觉她是从门里出来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稳步探索的,既立足于吃透传统精华,又充分展现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性情。我青年时代在北京中国画院的学习班学习人物画时就接触了王雪涛先生,后来又与王珑同学、同事,因此目睹了温瑛中国画不断进境的历程,所以乐于略述所知所感如上。
温瑛 黄昏雨后 68×68cm 纸本设色 1992年
温瑛 绚烂花时 45×45cm 纸本设色 2002年
温瑛 院中小景 136×68cm 纸本设色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