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中医传承之我见※

2019-01-08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药民间

胡 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之学,光华璀璨,传承二千余年,在漫长的岁月里沉浮过,跌宕过,但始终屹立不倒,绵延至今,福泽于民。民族的自信来源于文化的自信,现在,这个民族智慧的瑰宝,不仅在本土一枝独秀,更是在国外遍地开花,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广泛认可给我们带来了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中医能有现在的理论体系和成果,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和文化的积淀。可以说,中医药的壮大发展,有赖于中医人;中医人的成长蜕变,有赖于中医魂;中医魂的固守熔铸,有赖于中医思想和学术的不断传承。正如国医大师孙光荣所说:“中医特色优势决定传承必要性、重要性。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基因与命脉。”所以传承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前提,只有传承才能在保留中华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其中民间中医传承是中医传承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丢失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医一直是以师带徒和自学的形式在传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院校采用素质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改变了一直以来的传承方式。国家现在培养中医学子的方式采用的是学院式教育,主要是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中医的临床实践大多在大学五年级临床实习时进行,这类“正统军”虽接触了正规的中医理论教育,但是临床实践能力很薄弱。而且在理论教学阶段大多采用的是近年来高校自主编撰出版的教材,教材部分内容为了能接近西医的标准化模式,内容表述与中医经典的理论思想有出入,有些内容甚至会误导中医学子,反不如直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等经典原文著作。而对于民间中医人,主要是集中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山区,本身就通过家传、师承、自学等方式使用和传承民族医药。这部分人员虽然没有接受过医学院校的专业教育,但他们确实有一技之长,临床实战经验丰富,其通过传承或自学的中医绝活往往疗效显著,所以,他们的中医经验很值得传承和推广。但是因为大多数民间中医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基本是靠口口相传传承绝活,而没有文字的记载,所以很容易失传。近年来随着一些优秀民间医家们的逝世,很多民间“土方”、特色疗法等随之消逝,让人惋惜,此为中医药的损失。

民间中医传承刻不容缓。虽然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医改,以期推动民间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效果甚微。如2017年7月1日颁布的中医药法,在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虽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报考医师的准入机制,但是对师承老师的要求是“具有中医类别职业医师资格,且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或者具有中医类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以预见符合该资格条件的指导老师很少来自民间。该项条件对于民间确有绝学但不符合资格的医生来说,师承他们的人员就很少甚至没有,因为即便是师承了民间的老师,因为师承老师不符合收徒条件,徒弟不能考医师资格考试,有本事也无处施展,很不利于民间中医学术传承。又如,在中医药法第三十九条中,规定:“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这项政策旨在保护民间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但条款中并没有关于对捐献者的奖励措施,只像是一个口号,没有内部驱动力。所以中医政策还有待调整和改进。

对于民间中医传承,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推动改革。

首先,古代中医主要来源于民间,以师承或者自学的方式进行,所以基于中医发展的独特方式,我们应该打破学院教育培养模式的垄断,在政策上扶持民间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如接受学院教育的中医学子思想应开阔,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医院实习,必须走全科发展与专科擅长相结合的道路,做到广博而精专,应积极主动拜访和探索民间中医,向民间中医请教;鼓励社会人士去学习和实践中医理论,建立一套民间中医管理机制,同时鼓励民间中医收授徒弟,采取传统“师徒传授,侍诊抄方,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建立切实有效的民间中医传承管理法规,保证师承有效、有序地进行。

其次,建立中医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捐赠的切实有效的鼓励机制,不能只趋于形式。同时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民间中医研究所,对民间的捐赠的中医方药和技术进行验证和推广,让传承落到实处。

中医的根在民间,学院教育永远取代不了民间传承,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所撰《师承论》,在述其师承的源流与地位时就指出:“中医之学,绵绵沛沛,江河长流,师承之教具独特地位。盖师承之教,以'诵、解、别、明、彰'为其法;以业师或家传之学,熏陶、浸润为其养;以多诊识脉,恒于临证,揣摩领悟积其能,于是乎名医、国手纷现,大家、宗师迭出,学说流派纷呈,各树旗帜,风骚各领,气象万千。”其认为中医教育,应以师承与学校规模教育并存,若以学校教育为上,师承教育为下,则数典忘祖;若以师承教育为是,以学校教育为诋,则失以与时俱进,二者并行不悖,应互有补充。

从文化自觉和文明进步的角度分析,中医文化必须要回归民间传承,回归本源,所以在民间中医日渐衰落的今天,民间中医的传承更应受到重视,要认识到民间中医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应发挥其应有价值。

天道酬勤,不上不行。中医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风起青萍之末,岂能止于草莽之间。近年来,中医逐渐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国家更是发布各种政策扶持中医发展,中医迎来了美好的时代。前辈们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传承和发展至今,使中医能有现在的成就,我们新一代的中医人更应潜心修炼,读经典、做临床的同时,更要注重民间中医传承,躬行实践、广而博发、图其志远,成为传承型中医人,不负师恩,不负患者重托。“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医人在路上,民间中医传承不能忘!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药民间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师承关系与演唱技法等相关问题:访藏族男高音歌唱家顿珠次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