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茶产业优势,助推社口乡村振兴
2019-01-08张燕
张 燕
(福安市社口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福安 355015)
1 福安社口镇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社口镇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白云山东麓,距城区22公里,省道301线、社晓公路横穿东西,福寿高速纵贯南北,是中国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素有“闽东茶叶之乡”的美誉。社口作为有着千年种茶、制茶历史的茶镇,主导产业为茶业,茶产业的振兴,才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当地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途径之一。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配套振兴。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收入、就业、增收才有可靠保障。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够留住人,人丁才兴旺,乡村才有生机。只有产业兴旺了,乡风才能文明,人居环境才能优美家居。只有产业兴旺了,集体经济才能充足,才能有效治理乡村。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发展阶段,统筹绘好蓝图,以产业振兴规划引领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彰显地域特色优势、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打好扎实的产业基础。
我国是世界第一茶叶生产大国,还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2018年出口36.5万吨,创汇17.8亿美元,茶产业综合规模达5600亿,干毛茶总产值1907.6亿元。社口作为福建福安茶叶核心产区,现有茶园面积4.2万亩,人均1.5亩,主要以福云6号、福云7号、坦洋菜茶、金观音、金牡丹等茶树品种为主。境内拥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福安市最大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茶树良种培育基地。福云6号、7号茶叶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6号7号品种。福云系列茶叶品种2月中下旬萌芽,3月上中旬开采,属早芽种。休眠期在12月中下旬左右,该品种采摘时间长,产量高,抗旱、抗寒、抗病害能力均较强,但由于幼芽期长,易受螨虫及小绿叶蝉为害。“坦洋工夫”红茶是源于福建省福安市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坦洋工夫”茶以当地有性群体品种为原料,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油亮,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但是菜茶品种属传统的茶系,其发芽期迟,抗寒抗旱抗病能力比较差,制成成茶后香气稍差不持久。而福云系列原料制成的“坦洋工夫”红茶在汤色、香气、味道上欠佳,也不耐泡,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新研究出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法育成的一个优良茶树品种——金牡丹品种等多个品种,其芽叶紫绿色、黄绿色等较肥壮,茸毛较少,节间短。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抗旱、抗寒性与适应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用花果香“坦洋工夫”工艺制出来的金牡丹等成茶,其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花香高,在市场上尤受欢迎。目前,社口镇茶叶主要以初级加工的成品茶为主,高中端的品牌不多,主要市场依然以国内市场为主,兼顾东南亚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绿色发展问题。
2 发展福安社口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几条建议
什么是好茶?安全干净、好看好喝、标准实惠。一杯想要喝、喝的起、喝的到的茶!这就需要做到生态、安全、质量三个关键。只有优良品质,才有良好的信誉;只有良好的信誉,才有持续的市场空间,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茶叶的本色,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最强音。促进茶业绿色发展,重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要在发展理念上融入绿色内涵,在区域结构上推行绿色布局,在要素投入上推广绿色模式,在经营方式上推行绿色管理。为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实现质量兴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问题绿色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2.1 完善发展规划,促进绿色布局
主要以福云6号、福云7号、坦洋菜茶、金牡丹、金观音为主,种植方式有企业基地化种植、合作社联合种植及农户个体种植,其中小农生产种植面积稳定占社口全部种植面积80%以上。
2.2 生态保护优先,突出绿色建园
大规模的茶叶种植主要以企业及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为主,如福建省林芝友缘茶业有限公司,现有会员98户,注册资金4789万元,现以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00亩,其中坦洋工夫优质原材料基地300亩,低产改造茶园100亩,年可产茶210吨。
2.3 优化农艺措施,推动绿色生产
到2022年推广有机肥茶园面积将超过90%。近年来社口镇已有效的进行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工作,主推福建新的技术模式:
①“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通过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升茶园土壤质量,每亩大约施用有机肥1吨。
②“茶+沼+畜”模式。按照测土配方要求,采用南阳猪粪、仙洋洋茶渣及其他部分配料进行合成加工生产有利于茶园土壤改造的有机肥,每亩大约使用有机肥1吨;
③“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每亩需增加滴灌500米左右,每亩大约施用有机肥0.6吨,有机水溶肥5公斤。
④“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在秋、冬季,避开不良气候条件,结合清园除草,收集禽畜粪便、秸秆、甘蔗叶、菇渣、茶渣,进行粉碎后混合堆沤发酵,利用机械深耕,将堆沤发酵后的有机肥施用于茶园,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起到疏松土壤,深埋有机肥,提高土壤肥效作用每亩大约施用有机肥1吨。
积极推进社口镇茶园绿色防控,如大坪塔仔村的“七月七”茶业种植合作社,已基本实现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具体为,推广应用茶树害虫性诱剂、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害虫数字化粘虫色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2.4 推行清洁加工,提升绿色品质
重点推广电、气等洁净能源和茶叶初制加工不落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到2022年,全镇茶叶初制加工厂全部完成升级改造。现全镇共有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78家,其中福建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社1家,宁德市级龙头企业5家,小型企业及家庭作坊40家。如示范企业,福建省龙头企业——同泰春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科研、旅游、茶艺、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
2.5 加快科技创新,突出绿色支撑
积极开展生态茶园建设、产地品质鉴定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集成组装伏季休茶、光伏萎凋等技术模式,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茶园,提升茶业绿色管理水平。
2.6 严格质量管控,强化绿色保障
推进“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推动茶叶生产主体严格自律、互相监督,自觉不使用化学农药。
2.7 培育壮大龙头,打响绿色品牌
组建社口茶产业绿色发展联盟,推进行业自律,支持开展特色农业小镇、茶庄园、茶旅游等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近年来,在福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口镇先后争取各级资金投入2800万元实施“坦洋工夫”中国红茶文化产业园项目,在坦洋村区域先后完成了主题公园、茶文化广场、古码头、古廊桥修复、河道整治等二十多个项目工程,并在社口镇区及坦洋村分别建设民富中心和“坦洋工夫”电子商务实体店,计划通过“互联网+”模式推动传统工艺制作的正宗精品“坦洋工夫”茶的销售。
2.8 加强政策扶持,加快绿色发展
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出台有关政策,整合项目资金,着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在坦洋村成功承办了中国坦洋工夫文化节暨“张天福”杯福安市第十二届坦洋工夫斗茶展示会,2018年举办了第一届坦洋工夫制茶能手大赛,2019年在社口镇制作鸟巢茶·坦洋工夫红茶饼,发挥坦洋工夫品牌效应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