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1-08姜梹
姜 梹
(辽宁沈阳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300)
临床上,肝外胆管结石是比较未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是发生于肝总管内[1-3]。在传统诊断的方法上可能对肝外胆结石难以进行有效地检出,探寻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对于诊断肝外胆结石技术突破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4]。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肝外胆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腹部CT检查、B超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测诊断,对效果进行比较,以探究3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总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本院收治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当中的10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年龄分布25~72岁,患者平均为(53.2±7.4)岁。
1.2 方法:将这100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分别应用腹部CT检查、B超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检测。在进行诊断之前,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体检,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并将相关资料进行记录。
研究所需要检测仪器设备为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ensation4,西门子公司);多功能超声诊断仪(西门子公司);螺旋扫描仪(西门子公司)。先令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部的CT检查,过程均应用常规扫描以及增强扫描。对患者同时再进行B超检查;之后再对患者应用磁共振进行检测,并将其胰胆管进行成像。对以上3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对比分析消化内镜下进行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并将该检查的结果作为研究比较的一个标准结果,对比分析出腹部CT检查、B超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的具体检出结果,计算检出率[5]。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有涉及的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其中一半资料等相关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各组检出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的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数据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对比:本次研究对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部CT检查、B超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检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进行B超检查中有57例阳性检出,B超检查的阳性检出率37.00%;应用腹部CT中有42例检出阳性,即腹部CT的阳性检出率42.00%;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中有85例患者检出阳性,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阳性检出率85.00%。
应用腹部CT检查与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出率相比B超的检测率均显著更高;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出率对比要行腹部CT检查的检测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应用3种不同检测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8 mm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比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常规诊断方法是应用B超检查以及CT常规剂量检查。但是,应用传统的诊断往往产生的辐射危害极大,会导致疾病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探究新的有效诊断方法进行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研究也十分的必要。本研究3种方法的检测的结果显示腹部CT的阳性检出率42.0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阳性检出率85.00%。应用腹部CT检查与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出率相比B超的检测率均显著更高;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出率对比要行腹部CT检查的检测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将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作为临床上肝外胆结石的直接诊断手段。通过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快速地提高对于肝外胆结石患者的检测有效性以及检测的效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能够更为准确、有效地预防患者病情的恶化,而同时,相比于其他的诊断方法,应用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诊断,其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如辐射危害等其他的隐性伤害,对于疾病的控制及病菌突变的预防来说效果更佳,因此其更有利于对肝外胆结石疾病进行治疗。此外,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查也越来越受医院、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本身的重视,市场对于此类技术的应用也进行充分的肯定。
总而言之,应用磁共振胰胆管的成像技术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其检测后诊断的结果显著优于应用腹部CT检查与B超检查,该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