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洪岳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2019-01-08郭姗姗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4期
关键词:风热药物老师

郭姗姗

(山东省淄博市萌水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255318)

赵洪岳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对患者认真负责,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2013年被评为“淄博市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2014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赵洪岳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潜心研习,勤求古训,博采众家,师古不泥古,医技合璧,借古鉴今。其在工作中奉行《大医精诚》中的“精”“诚”二字,治学以恒,态度严谨,坚持临床实践与理论并重。辨证时讲究理、法、方、药相互应对,又能知常达变,从理论上扩大思路,多途径寻求治法,重视病因病机,复合立方,复合治法,井而有序,条理分明。本文将笔者跟师临证时收集的临床医案及经验心得进行整理总结,以传承经验,启迪后学,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的优势。

1 临床中强调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的整体思维方法,强调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人与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普遍联系性。辨证不仅要注意病因、病机和病位,同时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人体是多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气血、津液使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官窍、四肢百骸等形体组织彼此连接沟通,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人的社会存在、政治地位、经济条件、人际关系都是分析病情、诊断病证的依据。同时强调疾病与气候的密切关系,人在自然中必然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四时气候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人的生理变化,“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当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候变化时,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

古方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量小力宏。古方有经方和时方之分,赵洪岳老师在临证时多经方和时方并重。如阳虚外感,发汗太过,汗出不止,赵洪岳老师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表止汗。如1例76岁女性患者,因外感发热后过用退热药物,出现恶寒,汗出不止,多处求治多以发散风热为治疗原则,均无效。赵洪岳老师诊察后,发现患者素体阳虚,发汗太过,导致表证未解,表阳已虚,漏汗不止,治以解表扶阳,给予桂枝加附子汤加龙骨、牡蛎,患者服药3剂后恶寒、汗出明显好转。又如胃下垂常见于身体瘦弱之人,一方面神疲气短,中气下陷;另一方面胃脘痞满,气结不降。赵洪岳老师常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升阳举陷。如1例患者胃部胀满2年余,体弱消瘦,全身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胃部胀满,无反酸、嗳气,饭后加重,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软,钡餐透视示: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赵洪岳老师诊断为痞满,治宜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患者服药1周后病情好转。赵洪岳老师临床用药时常在党参、黄芪等补气药中佐以柴胡、升麻益气升陷,因柴胡除益气升阳、举陷外,又可助少阳之气升发。

2 药物配伍严格,注重药对的使用

经过30年的临床磨砺,赵洪岳老师临证时不仅能迅速、准确地确定病位,辨别证候,还能通过患者舌脉的微小变化,判断一些潜在的病变因素,及时给予恰当处理,避免传变。赵洪岳老师对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作用了如指掌,处方用药时特别注意药物的配伍,力求以最精的药物、最小的用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笔者跟随赵洪岳老师门诊期间,发现其处方简洁,一般用药为9~12味,处方用药严格遵守中医理论,反对以西医理论指导用药。他的处方看似简明,实则用意深厚,一味药物常常体现多重功效,如治疗鼻炎时用白芷,既能通窍,又能除湿排脓;治疗肺热咳嗽时用薏苡仁,既能排脓,又可健脾;治疗胃病时用炒酸枣仁,既能养肝、宁心,又可醒脾。此外,赵洪岳老师认为对药的选择一定要针对病机,常将药对应用于寒热不调、虚实并见、升降失调、开合失司的病证中。如寒热药物组合麻黄与石膏,治疗肺热咳嗽;黄连与木香,治疗下利腹痛,里急后重;升降组合桔梗与枳壳,治疗咳嗽;收散组合白芍与柴胡,治疗肝胆脾胃病。

3 师古法,求创新,自行组方疗效确切

赵洪岳老师根据临床经验,自拟益脾止泻散[1],功效为益气健脾止泻,应用于小儿泻泄。组成:炒山药、土炒白术各30 g,炒白扁豆20 g,炒鸡内金10 g,炒车前子15 g,各研细末,混合均匀,以蜜水调服。用法:1岁以内服用0.5~1 g,1~2岁服用1~2 g,每日3次,空腹服用。方中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补脾益肾、渗湿止泻之功;白术补脾燥湿,利水止泻;白扁豆健脾和中,化湿止泻;三药合用,补而不峻、不滞,能补、能运、能渗、能化。配鸡内金,消积导滞,以助脾胃运化;配车前子可以利小便,实大便。五药合用,共奏益脾止泻之功。方中药物均经炒制,气味芳香,研细末,用蜜水调服易被小儿接受,蜂蜜有补脾之功,小儿服后无不良反应,且能增进食欲。如1例2岁女童,腹泻半个月,经抗生素治疗1周无效来诊。患儿腹泻,每日3~4次,质稀,伴有黏液,完谷不化,镜检:脓球(+),腹胀,纳差。服上方2 d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1周后大便成形,泻止,饮食增加。随访半年,无复发。

另拟桑杏蝉贝汤[2],采用疏风清热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药物组成:霜桑叶6~10 g,炒杏仁6~10 g,蝉蜕6~10 g,浙贝母6~10 g,北沙参6~15 g,炒栀子6~10 g,生甘草6~10 g。表证明显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各10 g;头痛、头胀者,加白菊花、蔓荆子各10 g;咽喉肿痛者,加北豆根10 g,连翘15 g;咳嗽重者,加桔梗10 g,百部15 g;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加瓜蒌15 g;声音嘶哑者,加胖大海10 g;肝火旺者,加青黛6 g,蛤粉15 g;兼湿邪者,加滑石粉10 g,薏苡仁15 g;肺阴不足者,加生地黄10 g,麦冬10 g;淋巴滤泡增生者,加桃仁10 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分服,儿童用量酌减,忌食辛辣、烟酒。方中霜桑叶轻清发散,疏散风热,清肺止咳;炒杏仁宣肺下气,润燥止咳,一升一降,调节肺气;蝉蜕疏散风热,加强桑叶疏散风热之效,兼有祛风止痒、解痉之功,用之喉痒、痉咳可去;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炒栀子苦寒清降,清心肺三焦之火;北沙参甘凉,补肺阴,清肺火,润肺止咳;生甘草清火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散热、润燥止咳兼化痰散结之功。

4 小结

通过3年的跟师学习,笔者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将赵洪岳老师学术思路与临床诊疗特色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将进一步收集整理赵洪岳老师临床诊疗的宝贵经验,以便后人学习借鉴,让赵洪岳老师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猜你喜欢

风热药物老师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热伤风,喝薄荷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