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秀林:48载勤耕不辍的“拓荒牛”

2019-01-08潘宏宇白云峰

黑龙江粮食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秀林浆果树莓

□ 文/ 潘宏宇 白云峰

21岁当村支书,13次放弃提拔,扎根农村48载;13年间填水坑造田1480亩,40多年植树造林1.8万亩;带领村民发展红树莓,建成国家级红树莓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基地;落下一身病,3年做了6次手术……这些,都是张秀林近半个世纪走过的不平凡风雨历程。

张秀林任村支书48年来,将初心与使命铭刻于心,始终不忘富民初心,将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和方向,将一个负债村变成一个有2亿元固定资产的全国500强村。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2.3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9600元,是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百强村、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特色村寨领路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百名好支书标兵、龙江楷模等荣誉称号。

1971年,年仅21岁的张秀林接过了长营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当时的长营村是一个有名的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反销的“三靠村”,面对账面资金仅有3.46元、外债却高达17万元的残酷现实,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乡亲们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

只有吃苦、实干才是长营人拔掉穷根的“药方”。为了改变长营村落后面貌,张秀林把家里盖房子的钱拿出来和几个支委一起凑了600元钱,把村里“趴窝”了好几年的拖拉机修好,又赊来拖车和柴油,上山干起了给林场倒套子、拉木头这个既累又苦、没人干的活儿。两个冬天,张秀林带着大伙儿顶风冒雪挣了5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但张秀林心里明白,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村里土地实在是太少了,当时村里1300口人,但耕地才960亩,人均耕地只有7分地,要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还得靠地呀。1993年冬天,张秀林把目光放在了修建中东铁路时留下的臭水坑、火烧塘上。他带领村民开始了长达13年的冬季“填坑造田”工程,在工地上搭起了100米长的塑料大棚,几十个人就吃住在里面。早上3点出工,晚上9点收工,睡在大棚里一觉醒来胡子冻在被子上。就这样,他带领大伙儿在这13个冬天,投入786万元村集体积累,异地运土400万立方米,硬是人工填造了1480多亩高产水田,相当于长营村过去耕地面积的1.5倍。留给子孙后代的,除了填坑造出的千亩良田,还有种下的1.8万亩森林,长营村四周的荒山秃岭如今已郁郁葱葱。

乡亲们不愁吃穿了,可张秀林始终在想究竟什么样的日子才算是好日子?2001年,他跑东北农大十几趟,与东北农大合作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水稻研究所——哈尔滨长营水稻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如今,这里已成为省内知名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研究水稻试验品种材料3000多个,推广繁育优质品种32个,年产水稻良种900多万斤,为稻农及公司创收1300多万元。2003年,在人工造田的基础上,租赁周边六个村8820亩耕地,建成了10300亩的尚志市长营现代农业园区。

繁育良种参与的群众毕竟有限,让更多群众致富是张秀林的目标。经过考察,他把目标放在效益高、优势明显的浆果产业上。现在,长营村种植红树莓4300亩,成为国家级红树莓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全村80%农户靠种红树莓发家致富,还带动了周边1镇3乡9村1000多户发展浆果产业,种植面积超万亩。为了解决浆果销路并让果农增加效益,组建黑龙江长营食品有限公司,搞产加销一条龙。如今,长营食品公司已经发展成拥有6300万元固定资产、年加工能力1万吨、仓储能力3000吨的浆果冷冻加工企业,实现了“种植户+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工+国内外销售”一体化的浆果产业。

张秀林把全部身心献给了长营村,但他从村集体获取的少之又少。他是村里所有村办企业的法人,但他没有从企业领过一分钱工资。按照镇里目标管理规定,他每年可得到村办企业纯利润10%的奖励,也都被他推掉了。多年来,他只领取镇里发给他的副镇长兼村支部书记的基本工资。

“长营村的长辈,就是我的爹娘;平辈,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晚辈,就是我的儿女。”当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村民们都亲切的叫他“张全管”,村上7个五保户都由他负责养老送终。村民委员会实行换届选举已十一届,每届他都是满票当选。

“我们用了近50年,给长营村打下好底子,我相信未来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张秀林说,“我活着就要带领全体村民创新发展,死后我要给长营村人留下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今后,我将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长营村走向新的辉煌,让胸前的党徽永远熠熠发光。”

猜你喜欢

秀林浆果树莓
德国:2021年浆果产量增长27%
设施浆果
山间“小精灵”
——树莓
李秀林摄影作品
李秀林摄影作品
李秀林摄影作品
浆果王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