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小虹辨治小儿咳嗽十二法

2019-01-08靳晓利徐卫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化饮食积外邪

靳晓利,徐卫方

(1.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东 东莞 523808, 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刘小虹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首席专家,在中医药诊治小儿急慢性咳嗽,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方面颇具特色。现将其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总结为止咳十二法,以飨同道。

1 宣肺止咳法

宣肺止咳法即宣散肺气、疏散外邪法,是刘小虹治疗小儿咳嗽最常用的治法。肺主皮毛,小儿肺常不足,藩篱不固,易为六淫之邪外袭,肺气郁遏,不得宣畅,发为咳嗽。六淫之中以风邪为先,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常用药物如防风、麻黄、苏叶、桑叶等。如《本草正义》谓“防风,通治一切风邪。”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该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1]。

2 肃肺止咳法

肃肺止咳法即肃降肺气,与宣肺止咳法相对而言。咳嗽皆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肃肺止咳为治疗小儿咳嗽必不可少的一环,常与宣肺止咳法配合使用,以恢复肺的正常气机。临证常选用枇杷叶、杏仁、苏子、前胡等药物。如枇杷叶,《本草纲目》载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3 泻肺止咳法

泻肺止咳法即泻降肺气,较肃肺止咳法效力更强,适用于痰火阻肺、肺气壅遏之甚者。患儿多出现咳嗽频繁、呼吸迫促、涕泪俱出,甚至发作喘息。此时肃肺止咳法力有不逮,必用泻肺止咳法方能解肺气壅遏之困,常用葶苈子、桑白皮等。如葶苈子,《本草正义》记载:“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饮弥漫,喘急气促或为肿胀等症,亦必赖此披坚执锐之才,以成捣穴犁庭之绩。”临证不应畏其峻猛而舍良药而不用。

4 清肺解毒法

小儿“阳常有余”,一旦为外邪所侵多从阳而化热,即使感受风寒也易化热。热邪灼津成痰,痰热互结,壅塞气道,肺气清肃失职而发咳嗽。临证务必先撤肺热,常选用龙脷叶、土茯苓等药味。考龙脷叶味甘、性平,功能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岭南采药录》谓:“其叶和猪肉煎汤服之,治痰火咳嗽。”该药清肺热而不苦寒,易于入口,无伤胃之弊,临床应用稳妥有效。而对于肺热炽盛,出现高热不退、痰黄质稠、舌干红、舌苔黄厚者,刘小虹则将其归为“毒邪”范畴,大胆应用清热解毒之品,如虎杖、黄芩、鱼腥草、石膏、射干等急挫热势。但小儿易寒易热,需注意中病即止,一俟热势降,痰色变白,便应停用。

5 温肺化饮法

温肺化饮法与清肺解毒法相对而言。肺主皮毛,风寒之邪侵犯肌表,肺亦受病,不得宣发,津液不化,凝聚生痰饮。另有患儿贪凉饮冷,寒饮入胃致脾失健运,内生水饮者。《素问·咳论》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难经·四十九难》明确提出“形寒饮冷则伤肺”,此类患儿咳痰清稀或带泡沫,舌质淡红或淡白,咽部无红肿。若囿于小儿为阳盛之体,滥施清热化痰药味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应抓住时机,选用细辛、桂枝、干姜等药物温肺散寒化饮。

6 化痰止咳法

肺主通调水道,外邪犯肺,肺失宣肃,津液代谢失常,热邪灼津为痰;或寒邪犯肺,肺内津液凝聚成痰;或脾不健运,痰湿内生,湿浊蕴肺;或肺燥津伤等均可导致咳嗽咯痰。《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咳嗽篇云:“大凡咳嗽治法,必须清化痰涎,化痰顺气为最先,气顺痰行咳减。”因兼夹外邪寒热性质不同,可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治痰药物繁多,应以病邪性质不同分而治之。如寒痰主以半夏、紫苏子、旋覆花等,热痰主以栝楼、浙贝母、天竺黄等,湿痰用陈皮、茯苓、薏苡仁等,燥痰主以川贝母、天花粉等。如栝楼子,《药品化义》载其“体润能去燥,性滑能利窍……若郁痰浊,老痰胶,顽痰韧,食痰黏,皆滞于内,不得升降,致成气逆胸闷咳嗽,烦渴少津,或有痰声不得出,借其滑润之力,以涤膈间垢腻,则痰消气降,胸宽嗽宁,渴止津生,无不奏效。”刘小虹将其用于多种痰证治疗。

7 活血化瘀法

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气推动和肺气的宣发肃降正常。气为血帅,津血同源,在小儿咳嗽整个过程中,多种因素均可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如外邪犯肺、肺气郁闭,邪热灼金、煎熬血液,津凝为痰、阻滞脉道,久病体虚、肺气虚弱、帅血无力均可形成肺血瘀滞[2]。唐容川在《血证论》咳嗽篇中指出:“盖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刘小虹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治疗始终,常用药物如桃仁、丹参、当归、毛冬青等。如桃仁,《众妙仙方》载其“治咳嗽不止,胸膈气壅滞者。”刘小虹临证常与杏仁同用,一入血一入气,协同发挥止咳平喘作用。

8 润肺养阴法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伤肺,或素体阴虚均可导致肺金失于濡润,肺气不宣,上逆则咳;肺阴亏虚,则易化燥生风,内风暗伏。刘小虹治疗燥邪犯肺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时多用此法。此类患儿多干咳少痰,异味刺激后症状加重,咳嗽以夜间或晨起为重,与中医阴虚肺燥证相符,常选百合、沙参、麦冬等药。如百合一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百合清痰火,补虚损”,可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肺结核等。药理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3]。

9 敛肺止咳法

敛肺止咳法即收敛固涩法。通过收涩肺气以达到止咳目的,医家多用于久咳肺虚或较长时间服用宣肺药物的患儿。咳嗽初起医家多畏其敛邪,恐闭门留寇致外邪不解而不用。刘小虹则认为敛肺止咳药可用于咳嗽各期,不应局限于久咳。张仲景治疗咳嗽的著名方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均用五味子敛肺,只要配合得法,敛肺既可补肺又可助肺气发挥正常功能,关键在于配伍得法。如咳嗽初起可配合麻黄、细辛等宣肺药味;久咳则可配合川贝、紫菀、党参等祛痰、活血、益气药味,临证常用五味子、乌梅、诃子等药物。如五味子,《本草备要》称其“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宁嗽定喘。”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该药具有镇咳、祛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t 抗过敏作用[4]。

10 益气止咳法

益气止咳法即补益脾肺之气、培土生金,多因咳嗽日久,或过用苦寒宣散,肺气耗散,渐致肺气不足,子盗母气,脾气亦虚。患儿除咳嗽外,多伴自汗、疲乏、纳少等症状,常与敛肺止咳法配合使用,常用药物为人参叶、仙鹤草、山药等。刘小虹更将益气止咳法广泛应用于小儿新旧咳嗽的治疗,并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受邪,扶正则抗邪有力。如人参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人参叶中的人参皂甙Rg1和 Re含量远高于人参[5],且叶类轻扬上浮,甚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

11 祛风解痉法

风盛则挛急,风痰相搏阻于气道,肺管不利而发咳嗽。《证治汇补》曰:“但风伤肺者,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该法适用于咳嗽剧烈、呈阵发性、痉挛性发作者。刘小虹服膺现代著名方剂学家陈潮祖之卓见,将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扩张归属于肝主筋膜范畴[6]。临证将平肝息风止痉药物活用于小儿咳嗽治疗,对于缓解症状大有裨益,常用药物为僵蚕、蝉蜕、全蝎、白芍等。如蝉蜕味咸甘、性寒,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之效。凡风邪稽留、肺金郁遏、久咳不已患儿,投之有捷效。

12 消积止咳法

因小儿饮食不节,哺喂不当,食积内停,郁热灼津,炼液成痰,上蒸于肺发为咳嗽。此类患儿食欲多较好,常以高营养、高蛋白食品如肉、蛋、奶等为主要饮食。其病程多较长,喉间痰鸣明显,外感症状不著,常有睡卧不宁、大便酸臭、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中心厚腻等食积内停的表现,而咳嗽也以夜间或黎明明显[7]。应用清热化痰药物效果不佳,加用消食化积药物则峰回路转。正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载:“五更咳嗽,为食积之火,至寅时流入肺经,加莱菔子。”刘小虹临证多选莱菔子、槟榔、鸡内金等药物。如莱菔子既能消食除胀又可降气化痰,药性和平且气味不峻,颇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之生理特点。

刘小虹临证活用此十二法,宣肺止咳常配合肃肺止咳法,病势急迫、喘促明显者则需泻肺止咳。据病邪寒热施以清肺解毒或温肺化饮,据痰邪性质酌用化痰止咳药味,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者参以祛风解痉,干咳少痰、阴虚肺燥者重在润肺养阴,敛肺止咳、益气止咳及活血化瘀三法贯穿始终。另需重视食积为患,清热化痰无效、食积症状明显者,给予消积止咳法。追根溯源、祛邪扶正、肺气得宁则咳嗽自止。

猜你喜欢

化饮食积外邪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基于IL-27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食积病证治汇补❋
射干麻黄汤治疗家畜小叶肺炎19例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