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中不了了”考辨❋

2019-01-08王明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承气汤视物医家

王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学研究所,南京 210023)

“了了”一词在医籍中常用于描述目睛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其首见于《伤寒论》,后世医籍多予以沿用。《伤寒论》中共出现“目中不了了”2处,皆为描述阳明腑实急下症中眼目的病理状态。其中一处出现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另一处出现在《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内容基本相同,仅最后改为“宜大承气、大柴胡汤”。

上述两条中“目不了了,睛不和”为临床辨证之关键。“大便难,身微热”并不足据以研判为急下之危症,其关目即在于“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但历代医家对“目中不了了”的训释却多有歧说。概而言之其视角有二:一是从病人感受着眼,认为“了了”意义为“眼睛视物清楚”,反之,“不了了”则指“眼睛视物不清”。一是从医者对病者的观察着眼,认为“目中不了了”是医家所观察到病人目睛所呈现的状态,意指眼睛不精明、鲜活。更有医家直观描述为眼目昏昧不可全睹。如《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伤寒望色》:“不了了者,谓见一半目,不见一半目是也。”亦有医家同时从两种视角予以训释,如《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正治法·大承气汤证九条》言:“目中不了了者”为“目光不精而视物不明也”。训释的视角不同看似无关紧要,但一为医家诊治时主动明察所得,一为病家描述医生被动所得,实关临床诊治之关键。究竟何者为是,现尝试予以考释明证如下。

1 “目中不了了”为医家观察病人所得

古代医家已对临诊时“目不了了,睛不和”病情信息获取路径有所关注。如《伤寒辨注·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认为“不了了”为“病人之目,视物不明了也”,是来自于病家感受,而“睛不和”则为医者诊视所得,“乃医者视病人之睛光,或昏暗,或散乱,是为不和”。究竟“目不了了”是病家“视物不清”,还是医家观察病者所得。经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其义应以医者察目所得病家眼目外在表征为确,理由如次。

1.1 从语法上分析

倘若“了了”“不了了”是病家描述视物不清,则“了了”“不了了”前应为动词。但《伤寒论》原文为“目中不了了”,显然是描述所观察到病人眼目中的情形。尽管后世医籍中有“目不了了”的用语,如题名为刘完素的《伤寒直格论方·习医要用直格·诸可下证》:“或六七日不大便,目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但皆为《伤寒论》此二条中“目中不了了”的沿用与演化。即使仅就“目不了了”来看,尽管“目”有动词“视”义,但除非在句子最后,一般并不单独使用,而是后加介宾词组或曰“目之”,或后直接跟所“目”之宾语。而且后世医籍除“目不了了”的用语外,尚有“睛不了了”“目睛不了了”“目睛了了”等类似用语,而“睛”“目睛”并无用作动词之例,用“活用为动词”加以训释亦颇感牵强。

1.2 从四诊上分析

考之后世医籍,多在望诊察目之法中谈及目睛“了了”与“不了了”。《中西温热串解·察目法》云:“伤寒必先观两目。目中不了了,尚为可治之候;直视则为不治之疾。”可见观其目重在观其神,以研判病情。当然“视物不清”可通过问诊获知,但倘若病情危重,人神昏不清,如何回答医家询问。再者,倘遇小儿如何施之问诊。《重订广温热论·温热总论·论小儿温热》云:“辨瞳神。凡小儿目瞪神呆,即为热聚脑体之征,见此症者,其势多险。故《伤寒论》于目不了了、睛不和者,用大承气汤急下之。盖热伤于脑,正与此同。”

1.3 从病因病机分析

《伤寒论》上述阳明腑实证之所以出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症状,是由于“邪热内甚,上熏于目”“阳火亢极,阴水欲枯”。《伤寒溯源集·阳明中篇·正阳阳明证治·阳明胃实》认为之所以出现“目中不了了”,病机在于“邪热伏于里而耗竭其津液也”,其引经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热邪内烁,津液枯燥,则精神不得上注于目,故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也。此终为邪热内实于里也”。《伤寒悬解·阳明经上篇·大承气证》认为肝开窍于目,目中不能了了、睛不和是由于“胃火伤及厥阴,血亡木枯,目系干硬”。里热伤阴,上熏于目,必然导致目睛晦暗无光,视物不清。究竟二者何为辨证之标准。似应以目睛的外在呈现为宜,易于观察和判断。而视物不清不但带有病人的主观性,而且导致视物不清的原因除阴血不足之外尚有很多,难以作为辨证之关目。

2 “了了”“不了了”是对眼睛是否明亮精光的描述

2.1 “了”有假借为“憭”义

就目前的文献来看,“了”字出现最早的字义是表示终结、结束、了结。次常用的义项是决断、决定,为前一个义项的引申义。后“了”虚化为汉语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完成态,也是这个义项的引申用法。上述“了”字常用义项用以训释“目中不了了”均难释其义。除了以上字义,“了”在中古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用法,那就是假借为“憭”字来表示聪慧、明白,《说文解字注·了部》:“了……假借为憭悟字”。《说文解字·心部》:“憭,慧也”。《玉篇·了部》《广韵·筱韵》《集韵·筱韵》:“了,慧也”。《后汉书·孔融传》言孔融“小而聪了”“聪了”即聪慧的意思。进而引申为明白、懂得,晋·郭璞《尔雅序》:“其所易了,阙而不论”。“易了”即浅显易懂。再引申为淸楚、明晰,《抱朴子·内篇·至理》云:“诚其所见者了,故弃之如忘耳”。言见识清透,超越凡俗,不以万物累心。

2.2 “目中不了了”之“了了”本字应为“憭憭”

就“了了”而言,其最早出现于《释名·释用器》:“枷……或曰了了,以杖转于头。”这是拍打谷物的一种农具,与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毫无关涉。考察与《伤寒论》成书同时代及前后文献,“了了”一词另有二义:一为“聪慧”。《后汉纪·孝献皇帝纪》中言孔融“小时了了”,与《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聪了”同义。一为“明白,清楚”。晋·张华《博物志》卷七:“有发前汉时冢者,人犹活……问汉时宫中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说之了了”即能将汉时宫中之事说得清清楚楚。此皆为“了”之假借义,本字应为“憭”。故而“目中不了了”之“了了”就其本字而言,应为“憭憭”。《玉篇·心部》:“憭,意精明也”。《说文解字·心部》:“憭,慧也”。段玉裁注:“《方言》:‘愈,或谓之慧,或谓之憭。’郭云:‘慧、憭,皆意精明。’按,《广韵》曰:‘了者,慧也。’盖今字假了为憭,故郭注《方言》已云‘慧了’,他书皆云‘了了’”。考之医学文献,中医学中确有用“慧”“不慧”描述眼睛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如《温热经纬·仲景疫病》:“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杨素园评注云:“凡疫证,目睛必不了了”,即以“不了了”来解释“不慧”。

2.3 “目中不了了”之“了了”有训释为“瞭瞭”者

后世医家对目睛之“了了”“不了了”的注释多予以语意解释,很少有从语言文字上予以考释。值得关注者为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了了,犹瞭瞭也。”《医碥·四诊·望色·察目》中何梦瑶注“目睛不了了”亦云:“不了了,犹不瞭瞭,火黄而朦胧也。”“瞭”字《说文解字》失收,《说文解字诂林》云:“《说文》无‘瞭’字。憭,慧也,是正体。慧则生明,赵注亦足引申其义也。按,惛训不憭,憭本兼明义”。认为“憭”为“瞭”之正体,此说并不一定正确,但二者之间系出同源确为无疑。瞭,从目,尞声,本义指眼珠明亮。《玉篇·目部》:“目明也。”《广韵·蓧韵》:“目睛明也。”孟子相人以目,《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汉·赵岐注:“瞭,明也。”医籍中多有使用“瞭瞭”描述睛目者,如《外科钤》:“肩项不便,四肢沉重,目视不正,睛不瞭瞭,食不知味,音嘶声败,四肢浮肿,多日不溃者,真气之虚也。”

综上所述,《伤寒论》中“目中不了了”是医家望诊所得,“了了”义指眼睛明亮、鲜活、有光彩,“不了了”则指眼神黯淡无光。当然,由此证候,病人自然视物不清,并无疑异。但明辨“目中不了了”是医家望诊所得,正是提醒医家明了伤寒必先观两目之要义,认清此为大承气汤证之关目,倘不明此,极易误治伤人。《经方实验录》佐景曾记一误治医案,言一男子感病数日,腹中微痛,医家以四逆散作汤与之服用,痛虽略减,但目中之不了了更显。由于不能明辨“大承气汤证”,病人其夜即失治而亡。佐景感叹云:“由上实验证之,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确为至危至急之候。虽伤寒不过六七日,无表里证,身但微热,大便但难而不结,即为实,当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仲圣笔之于论,固甚明了也。果能治之得法,获效亦捷”。

猜你喜欢

承气汤视物医家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常用电脑,眼镜度数不宜过高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论小承气汤非攻下之剂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