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教授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证经验
2019-01-08赵琦邓伟
赵 琦 邓 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1-3]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50%,是指大量蛋白尿(成人>3.5g/L)、明显水肿、低蛋白血症(<30g/L)和(或)高脂血症组成的临床症候群,其病因繁杂,肾小球各种病理类型临床均可见到,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以糖皮质激素作为PNS西医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其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临床表现不一而足,或为激素依赖,或激素治疗无效,或因激素副作用不耐受而难以继续用药,或反复发作[4]。激康抵抗型[5]是指经足量激素等正规治疗8周而尿蛋白(UP)及浮肿无好转;激素依赖型是指在减药时再次发作者;反复发作型是指NS完全缓解后1年内发作4次以上,或半年内复发大于2次者。具有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临床治疗非常困难。
邓伟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师从中医泰斗周仲瑛、国医大师张磊等。擅于治疗各种肾内科及老年性疾病,在中医杂病等方面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邓伟教授认为RNS属“水肿”“虚劳”“尿浊”等病的范畴,常有脾肾阳虚水泛证、阴虚湿热壅盛证、本虚湿浊夹瘀证、气阴两虚证、以及脾肾阳虚证等。本病治疗中医药应贯穿其中,审症求因、扶正固本以祛邪,以利于激素撤减、缩短病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邓伟教授运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RNS医案一则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案例实录
周某,女,6岁, 2016年7月28日因“浮肿伴尿检异常2年”由门诊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2年前患儿感冒后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量基本正常,于当地医院查UP3+,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足量强的松(35 mg/d)口服1周后UP转阴。2015年3月及4月,激素两次减为隔日15 mg时,患儿均于感冒后出现UP+,强的松改为15 mg/d,1周后UP转阴。后自测UP持续阴性。2015年6月26日(激素减至隔日15 mg)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UP2+,于当地医院予原剂量激素及抗凝等治疗12天效差,UP3+,激素加至早10 mg,中晚各5 mg,6天后UP转阴,10天后激素改为20 mg顿服,2个月后激素减为隔日20 mg,后每2周减2.5 mg,2015年12月26日激素停服,共17月余。2015年12月12日加服来氟米特片10 mg,每天1次,逐渐减停,疗程4个月,后尿检正常。2016年4月20日患儿咳嗽,UP+,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抗凝治疗6天效差,UP2+,服用激素早10 mg,中晚各5 mg,11天后UP转阴,2天后激素改为20 mg顿服后出院。后患儿自测晨起尿检持续阴性,下午UP-至+。近1个月患儿行2次拔牙术,2周前激素减至20 mg隔日顿服。5天前患儿自测UP+,眼睑浮肿,小便泡沫增多,遂来诊。入院症见:眼睑轻度浮肿,咽喉肿痛,无发热、咳嗽,汗出较多,手足心热,纳眠可,小便量可,泡沫偏多。神志清,精神欠佳,咽腔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双肾叩击痛阴性。余无异常。辅助检查:尿常规UP+,883.8 mg/24h。免疫六项:免疫球蛋白G2.8 g/L,补体40.0 g/L,余无异常。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20 mg,隔日1次)口服抑制免疫,诱导UP转阴,余抗凝、抗感染等。中医诊断:尿浊-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方药:黄芪20 g,白术10 g,防风6 g,五味子10 g,太子参15 g,山萸肉10 g,生地10 g,菟丝子10 g,桑寄生10 g,芡实15 g,覆盆子15 g,菊花10 g,玄参10 g,丹参10 g,桃仁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辅以丹参川芎嗪针(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52020959)活血化瘀,百令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10910036)以益气养阴。穴位疗法:给予耳针(以王不留行子耳穴压豆按压肺脾肾、内分泌、三焦),以益气扶正、疏经利水。灸足三里、三阴交,共调气血阴阳。低频脉冲电治疗刺激肾俞、关元、水道,以补肾活络利水。7日后UP转阴,眼睑无浮肿,手足心热、汗多较前好转,咽腔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又8日后患者汗出减少,偶感手足心热,双侧扁桃体无肿大,二便正常,UP 92.1 mg/24 h,上方减菊花、玄参,家属要求出院。2017年1月15日停用激素后,上方再减生地。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至今未复发。
2 小结
患儿病程2年,反复5次,激素敏感依赖。病机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外邪伤及脾肾,脾不运化,肾不气化,气虚不能固摄,精微不能输布、封藏而下尿,发为尿浊。激素等火热之品壮火伤阴,阴虚则火旺,故见汗出及手心热。本病以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尤以脾肾亏虚为主,《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道身肿候》曰:“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道,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溢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本病在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本虚与标实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正虚易感外邪,生湿,化热致瘀而生邪实,所谓因虚致实;邪气伤正,正气更虚,从而表现出虚实寒热错杂、迁延不愈的临床特点。辨证为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治以益气滋阴,化瘀祛湿等法,玉屏风散益气实卫,且可降蛋白[6]、利尿;五味子敛汗;芡实、山茱萸健脾固肾;太子参补脾肺之气阴;生地、覆盆子滋肾阴;菟丝子、桑寄生温补脾肾,可部分替代激素;丹参、桃仁通肾络;菊花、玄参祛风清热散结;炙甘草调和诸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情完全缓解且降低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激素撤减过程中,未见复发,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