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9-01-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的疝囊

姜 峰

(丹东市第一医院普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小儿腹外疝主张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不然发生嵌顿或绞窄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80例小儿腹外疝患者,均经临床查体、超声检查证实为腹外疝,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12个月~4岁,平均年龄(1.80±0.49)岁,体质量(21.55±9.13)kg,单纯疝53例,嵌顿疝27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完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证。术前禁食6 h,排空膀胱,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年龄不足3岁的患儿实施基础麻醉,取头低脚高位。观察1组实施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方法为: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开一个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行切口3~4 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避免伤及神经,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并予以切开,在精索前方找到疝囊并将其剥离,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用结扎线缝扎疝囊颈,将多余的疝囊予以切除,然后对睾丸、精索进行复位,最后逐层关闭切口。观察2组实施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方法为:在下腹皮肤横纹除开一个长约1 cm的切口,嵌顿疝的切口稍微延长至2~2.5 cm[1],钝性分离皮下组织,避免伤及神经,找到精索和疝囊,分离并环断疝囊,钝性分离上段疝囊,进行高位结扎术。对远端疝囊进行止血后,将睾丸、精索进行复位,最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半年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1组手术时间为(49.24±14.14)min,卧床时间为(29.51±5.65)h,住院时间为(7.45 ±1.44)d;观察2组手术时间为(31.42±0.57)min,卧床时间为(12.94±3.77)h,住院时间为(3.70 ±1.26)d,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观察1组术后并发阴囊血肿16例(40.0%),切口局部血肿3例(7.5%),复发率1例(2.5%);观察2组术后并发阴囊血肿6例(150%),切口局部血肿0例(0.0%),复发率0例(0.0%);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腹外疝在小儿中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大部分是先天性造成,右侧腹股沟疝多于左侧[2]。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是腹外疝的典临床症状,伴轻微的胀感。增高的腹内压和减低的腹壁强度是引起腹外疝的重要原因[3]。小儿的腹股沟管短,与腹壁的解剖位置相近呈90°,由于无斜行腹股沟管缓冲约束的机制,所以可直接对皮下产生压力。婴幼儿时期多呈仰卧位,腹肌松弛,收缩力较小,容易发生腹外疝,而到2岁后则发生率逐渐降低[4]。部分腹外疝可自行消失,但绝多数不能自行消失。腹外疝通过手术治疗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主要的策略是高位结扎疝囊。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2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术后的复发率均较低,比较无明显差异。在高位结扎时需要注意,首先要明确输精管的走向,同时患儿的疝囊壁较薄,所以要对疝囊进行游离时不能粗暴操作。结扎疝囊后将睾丸复位,以避免造成医源性隐丸。

综上所述,小儿腹外疝采用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比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更为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的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