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航海MSP的定义解读与汉译名探究

2019-01-08宋志平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术语航海海事

宋志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 言

e-航海(e-Navigation)[1]战略首倡于2006年,是航海领域的一个新理念,是未来航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新标准,代表了船舶航行安全和助航领域研究发展的新方向。目前e-航海战略已全面进入产品化设计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阶段。e-航海总体架构可以简单归纳为船方、岸基和通信三大系统。在船与岸、船与船和岸与岸之间隐藏着各种信息流和数据流,实现用户之间信息流和应用程序之间数据流的交互是e-航海的核心。对于e-航海系统,有了数据,有了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能够有效传输后,就可以针对各种海事需求建立相应的应用服务系统。对于岸方,要为船方提供相关e-航海服务。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推广统一的MSP (maritime service portfolio)应用,由岸方提供给航海人员的一系列标准化格式化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服务,具体体现为IMO确认的16个MSP产品。[2]

随着e-航海战略执行计划的深入开展,MSP作为e-航海的核心,被列为IMO战略计划中5个优先发展的最终解决方案之一,同时又是国际航标协会(IALA)确定的未来e-航海的7个关键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进展已经成为制约e-航海战略计划发展执行的关键。

1 MSP在汉语文献中的使用现状

自2011年6月IMO航行安全分委会(NAV)提出MSP概念,我国相关领域就开始了理论分析研究,对MSP的定位、数据标准等进行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探讨,如引介MSP定义,论述MSP分类及特性,提出建立MSP 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开发MSP 的总体思路、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法[3-6]等,国内相关测试系统,如洋山港、天津港建立的e-航海测试系统,也开始涉及对MSP 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2]。

毫无疑问,作为e-航海战略中的关键术语之一,MSP在我国海事话语中如何体现,将对我国跟踪、参与和引领e-航海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汉语话语系统对MSP的中文表述仍不合乎规范,也未能准确体现原术语含义。

1.1 “海事服务集”文献频率检索

2015年5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e-航海概论》是目前唯一一本关于e-航海研究的专著,该书将MSP译为“海事服务集”,其中第3章第3.4节的题目即为“海事服务集(MSP)的概念”[7]。以“海事服务集MSP”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中国知网(CNKI) 2011—2017 年该主题文献,共有4项结果,分别是:《海事服务集(MSP)——实现e-Navigation的关键》,来源于《中国海事》2014年第6期;《船舶交通海事服务集研究综述》,来源于《中国水运》2016年第11期;《e-Navigation下的海事服务集》,来源于《水运管理》2017年第5期;《e-Navigation下的港口船舶交通海事服务集初步研究》,来源于2017年4月完成的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述文献提及的海事服务集(MSP)定义基本相同,即“在一给定的海域、航道、港口或类似区域,由岸方提供给航海人员的一组标准化的、业务上的或者技术上的海事服务的集合”。显然“海事服务集”是“海事服务的集合”的简称,而且从现有文献看,“海事服务集”似乎被作者普遍接受,无论是上述文献还是其他e-航海主题文献(包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基本都将MSP译成“海事服务集”。

1.2 “海事服务集”使用现状分析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几乎所有文献在给出这一汉语表述后,全文却很少使用,而是仍反复用MSP代替“海事服务集”。统计显示:《e-航海概论》第3章第3.4节“海事服务集(MSP)的概念”中,“海事服务集”只出现4次,而“MSP”出现60余次;《海事服务集(MSP)——实现e-Navigation的关键》中“海事服务集”只出现9次,而“MSP”出现高达70余次;《e-Navigation下的海事服务集》只在标题、摘要、关键词3处各出现“海事服务集”1次,正文再无“海事服务集”字样,而“MSP”却出现近40次;那篇专题研究“海事服务集”、正文长达54页的硕士论文也只是第一次出现MSP时给了译文“海事服务集”,此后则全文使用MSP。只有《船舶交通海事服务集研究综述》中“海事服务集”出现近30次,高于“MSP”的出现次数(12次)。

将MSP译为“海事服务集”后却弃之不用,仍多用MSP代替,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海事服务集”5个汉字不如“MSP”3个字母使用起来简洁经济,但这似乎站不住脚,因为虽然“e-航海”比“e-Navigation”简短,但后者在中文文献的使用频率远远超出前者的使用频率[1];或者是文献作者也觉得“服务集”这一表述不够规范(汉语中有“作品集”,但很少说“服务集”),缺乏普适性,从而有人尝试用其他更为清楚或形象的表达,如“海上服务组合”[7]、“海事服务项目组合”[8]、“MSP套餐”[5]、“岸基服务产品套餐”[3]等,以致出现几种译名的交叉使用,给人以不同术语译名的歧义。

然而,MSP这个概念的词语搭配在英语话语体系中却没有任何歧义,IMO也未对相关定义加以修改,这与“e-Navigation”的理解和使用情况截然不同[7]。因此,有必要从术语翻译角度入手,剖析将“MSP”译为“海事服务集”是否妥当以及如何改进,使该术语的汉语表述具有与原文一样的学术地位和使用价值。

2 MSP原文定义的语义解读

2.1 MSP定义

在一个知识领域中,概念用定义描述,被赋予约定的指称(即术语)。定义是术语定名和译名的出发点,是术语理解与翻译的根本依据和正确途径。外来术语命名的首要原则是应能准确扼要地表达定义的要旨,并兼顾准确、简洁、规范的术语翻译原则[9]。如multiprocessor不译“多处理器”,而应参考定义(a computer including two or more processors that have common access to a main storage)改译为“多处理器计算机”[10]。e-航海战略由IMO倡导并组织实施,相关英语术语及其定义亦由该组织确定,相应的汉语术语表述大多属于后发翻译定名,理应“名随主人”,要弄清MSP在航海领域里所表达的概念,严格依照原文定义给其汉语术语定名,从概念本体的角度进行术语翻译是确定术语译名的正确途径。

IMO对 MSP的描述为:“the set of operational and technical services and their level of service provided by a stakeholder in a given sea area,waterway,or port,as appropriate.”[11]现行译文为:“在一给定的海域、航道、港口或类似区域,由岸方提供给航海人员的一组标准化的、业务上的或者技术上的海事服务的集合。”[3-7]

2.2 定义中的概念本体解读及汉译

对比译文与原文,虽然基本内容相同,但不难发现误译和漏译之处:首先,“业务上的或者技术上的”在汉语逻辑上似乎构不成并列关系,而原文operational and technical services中的and明确指出了operational 与technical的平行关系。在e-NAV 73/25一份题为“The structure of the maritime service portfolio(s) (MSPs)”的工作报告中,operational services 指那些广为使用的服务,如导航信息服务(NIS)、导航辅助服务(NAS)、交通组织服务 (TOS)、搜救服务(SAR)等,这些都需通过船舶交通服务(VTS)中心人员与船上人员的人机“操作”。在IMO下属“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2014年提交并通过的《e-航海战略实施草案(SIP)》中,有“e-航海战略主体架构”示意图,从中可见MSP的地位(见图1)。

图1 NCSR 2014年《e-航海战略实施草案》中的“e-航海战略主体架构”

图1中:粗黑虚线以上为information domain(信息区域),一宽箭头内的“operational services”分别连接两侧shipboard user(船载用户)与shore-based operator(岸基操作者),并且以一组人形符号表示该服务由人或机构操作完成,如VTS operator、MRCC operator等,故统称这些服务为operational services;粗黑虚线以下为data domain(数据区域),两个宽箭头内分别为functional links used by technical services(功能性链路技术服务)和physical links used by technical services(物理性链路技术服务),例如无线电通信服务(radio-communication service)等。“操作者”的信息能动性服务与“数据”的物理技术性服务相对应,故而形成并列关系。

operator在航海领域多译为“操作员”,如中国海事局新版《海船船员证书制作细则》(2012年颁布)中第二十三条(三、四)GMDSS通用/限用操作员(GMDSS general/restricted operator)。相应地,细则中的operation译为“操作”“操作级”或“作业”,而非“业务”,如:第三十四条(十一)油船货物操作高级培训(Advanced training for oil tanker cargo operations);第十九条(二)5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二副、三副的级别,中文填“操作级”,英文填“operation”;第十七条(一)船舶作业和人员管理(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ship and care for persons on board)。

其实e-航海领域的operation译为“操作”也有先例,例如“船载e-Navigation 设备涉及操作层、数据处理层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或设备,涉及了避碰、路径监测、导航控制与告警管理等导航控制的内容,同时还要与安全等其他系统进行交联操作”[12],“建立符合北海区域环境的MSP,并将MSP中的操作性和技术性服务进行分类”[5]。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笔者写这篇文章前,最新的一篇e-航海文献已将MSP定义中的operation译为“操作”:“……定义并描述了指定地区、航道或港口以及适合区域的一套操作和技术服务以及由利益相关者所提供服务的水平”[13]。因此,operational services和technical services虽然都属海事领域业务服务范围,但分别为“操作服务”和“技术服务”。

其次,译文的最关键问题是漏译了their level of service和as appropriate,前者意为“服务层次”,后者意为“视情况而定”,原文这两处意在体现MSP服务的动态性、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MSP中的Portfolio的使用含义(见下面阐述)。

另外,原文并无表示“标准化”之意的词语(如standardized),此处增译虽无不妥,但为使译文严谨,仍建议以原文为准。

2.3 MSP定义的汉译的修订

综上所述,MSP定义的汉译可改进为:“在一特定的海域、航道或港口,由相关方根据航海人员的需要而提供的不同级别的操作上和技术上的一系列海事服务。”

3 MSP作为术语的翻译探讨

3.1 Portfolio的解读与翻译

MSP全称是maritime service portfolio,常见译名为“海事服务集”,其中“集”显然译自Portfolio。可能由于该词在汉语中常译为“(求职或求学申请中)代表作品集”,所以将MSP译为“海事服务集”。然而这个译名多少感觉生硬牵强:何谓“服务集”?将“服务集”输入百度,发现只有将无线通信网络用语中的Service Set译为“服务集”的情况,此外再无此词组使用,可见“服务集”并非通用搭配。另外,“海事服务集”原文是maritime service portfolio,而非maritime service set,显然有必要辨析此portfolio是否就是彼set之意。

百度牛津词典搜索portfolio,有5条释义:(1)a thin flat case used for carrying documents,drawings,etc.文件夹、公事包。(2)a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drawings,etc.that you use as an example of your work,especially when applying for a job (求职时用以证明资历的)作品、整套照片。(3)a set of shares owned by a particular person or organization (个人或机构的)投资组合、有价证券组合。(4)the particular area of responsibility of a government minister (部长或大臣的)职责、职务。(5)the range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offered by a particular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某公司或机构提供的)系列产品、系列服务。

显然前4项释义放在海事服务领域都不合适,第5项中的range、services、offered、particular company or organization则分别与前述MSP定义中的set(系列)、services(服务)、provided(提供)、stakeholder(相关方)十分相关。因此,MSP至少可以译为“海事服务系列”或“系列海事服务”。当然还应继续分析portfolio的用法以使译文更准确。在portfolio的第3、4、5项释义中,都有particular(特定)一词,即使释义2也含有此意,意指每个人的求职作品都会因人而异,不可雷同。因此,理解MSP的出发点是服务的个性化(individual)[14],portfolio相比set或range既有共同的“系列、相关”之意,但又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更突出每个portfolio不同的“个性”。

首先,“区域性”是MSP一个很重要的属性,不同区域(如港口区域、沿海或限制水域、大洋航行区域、沿海以外海上区域、南北极和偏远区域)将获得不同的MSP服务。例如港口区域和北极区域,由于两者所处位置不同,船上用户对来自岸上的海事服务需求就有很大差别:港口区域船舶往来频繁,船舶定线制、泊位情况、船舶引航进港、拖船服务等应作为重点信息;在北极区域,船舶则更关注冰区导航、气象信息、海上远程医疗等信息。

其次,即使区域相同,港口用户所需要的海事服务也需分类,如港口海洋环境信息服务、导助航信息服务、通航组织管理服务、引航服务、船舶监管辅助服务、船员管理辅助服务、港口水域污染防控、港口管理和调度指挥服务等,其中,每种类型又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的用户需求。[5]

再则,由MSP定义可知,即使海事服务内容相同,需要或提供的海事服务级别层次(levels)或服务质量参数(quality parameters)等[14]也不同。所有这些决定了每个MSP的服务内容都会因具体情况(即定义原文中的as appropriate)而有所不同,因此MSP只能是具体的、因各种条件而变化的海事服务组合,即多种服务功能因特定需要结合在一起。虽然单个的服务功能还存在,但不应理解为各种服务的简单集合体。由此可见,MSP译为“海事服务集”易引起歧义,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3.2 相关译名的启示

e-航海战略和MSP开发建设的首要原则是用户主导,用户需求驱动。每个MSP的内容组成都应基于航海人员的具体需求(即as appropriate),开发建设区域性的e-航海MSP产品服务,为航海者提供完善的助航服务。MSP所提供的服务既不应超出需求从而增加航海人员负担,也不应缺少信息导致决策困难。没有具体需求就没有具体的MSP,这样来看把MSP理解为“服务产品套餐”也不合适,因为“套餐”本意虽然也含有“组合搭配”之意,但往往多为预先组合再供用户选择,而非完全由用户挑选搭配。从某种意义上说,MSP更像是定制服务,即“按消费者自身要求,为其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同时也是消费者满意的服务”,由岸上相关方根据航海人员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服务,而非预先将服务组合打包提供给船方。正如e-NAV委员会第13次会议25号文件[15]的说明:MSP的意义在于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将一组选定的个性化的操作与技术服务放在一起,再为这组服务指定一个特定名称。

这里不妨参考财经领域含有portfolio的一个常用术语“investment portfolio”,通常译为“投资组合”“组合投资”。百度百科的释义是:投资组合是由投资人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衍生金融产品等组成的集合,目的在于分散风险。这里,portfolio译为“组合”,而不译为“集”。此外,管理学中的术语“服务包”(指在某个环境下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的内涵也与MSP相似,值得借鉴。

其实,service portfolio作为术语使用早于MSP。20世纪80年代,service portfolio已经成为以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商业服务管理领域常用术语,指由某一服务提供者管理的所有服务的完整列表(a complete list of the services managed by a service provider),并已普遍译为“服务组合”,而不译为“服务集”,如2006年8月17日中关村在线的一篇报道的标题即为《惠普推出IT共享服务组合(IT Shared Service Portfolio)旨在打造高效、快速响应的IT》[16]。

3.3 MSP译名改译

综上讨论,考虑到用户主导、服务组合个性化、相关领域译名以及汉语搭配习惯,e-航海战略中的MSP建议改译成“海事定制服务组合”或“海事定制服务包”。不过,如果认为用户主导与服务组合个性化含义有所重复,也可将译名简化为“海事服务组合”或“海事服务包”。

需要说明的是,《e-航海概论》第126页出现过一次“海事服务组合”,但书中其他部分或直接使用“MSP”,或译成“海事服务集”“海上服务组合”,术语表述混乱。

3.4 关于MSP不译的思考

至于在文献中大量使用MSP而不用汉译名的情况则不应鼓励。

第一,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10年就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指出在各类出版物中,外国语言文字使用量剧增,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因此,禁止在汉语出版物中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外国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17]。然而,检索现有的e-航海中文文献,从题目到正文,大量直接使用e-Navigation、MSP等术语的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习焉不察的地步,即使首次使用时给出汉语译文,也往往缺少推敲,不够准确规范[1]。

第二,直接使用MSP不利于在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MSP为术语的领域繁多,具有不同的专业含义。例如MSP(media studio pro)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MSP(managing successful programme)成功管理计划,MSP(multi-streaming vector processor)多指令流向量处理机,MSP(mine seismic prediction)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技术,MSP(master stack pointer)(计算机)主堆栈指针,MSP(mini square package)微型四方封装,MSP(media study player)多媒体学习软件,MSP(master of science in pharmacy)药学硕士,MSP(main steam pipe)蒸汽总管,MSP(metal splash pan)金属挡溅盘,MSP(Microsoft student partners)微软公司大学生合作项目,MSP(medical services plan)医疗保健计划,MSP(message security protocol)信息安全协议,MSP(message send protocol)(计算机)消息发送协议,MSP(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管理服务供应商,MSP(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电子电气)复用段保护,MSP(multi-service platform)(电信网)多功能服务平台,MSP(Minneapolis-Saint Paul International Airport)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等等。

百度输入“MSP”有1 000多万条结果返回,在中国知网以“MSP”为关键词检索出3 030篇文献(2006—2016),显然覆盖范围过宽,导致查询准确率和效率较低,若查找符合航海语境的MSP就必须限定学科领域等其他检索条件。因此,有必要在相关汉语文献中使用MSP的中文表述,提高文献检出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文献的知识价值。

4 结束语

术语的翻译要尽量做到确切、简洁、有理据,还要尽可能稳定。e-航海战略涉及领域广泛,与传统航海观念和方式有着革命性差异[18],其创新性必然借助相应的术语加以体现,这些术语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首译要经过系统性的梳理研究,要与概念有相当的切合度,才能明确表达其所承载的意思。

术语的规范化对科技发展、信息传递、科技交流、标准化工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和表达关键术语的译名,才能参与并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e-航海战略的提出,使中国有机会同步参与世界航海新格局框架的组建。从目前研究看,MSP等术语译名使用很不稳定,普遍缺乏学理上的探究,导致译名多样,难以统一,以致在汉语行文中大量夹杂原文使用。因此,e-航海领域有必要从术语学角度对MSP等术语内涵进行挖掘并确定译名,助力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占据国际海事话语的制高点和实现从国际海事规则的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术语航海海事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航海博物馆
文学术语词典中的“经典”: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汇编》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