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规则导向下竞技艺术体操个人评分体系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2019-01-08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器械路线

杜 菊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体育部,山东 威海 264504)

规则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带来项目技术的革新和形式的改变,这些年规则的改变就是在不断适应社会新形式的变化,以及项目本身所需的新生[1]。2017-2020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结构体系相比2013-2016版而言虽未出现变动,但其内部细节更加细腻化,要求更加完善,引领该项目向着彰显艺术体操“本真”的方向发展,其“本真”不仅是指运动员拥有高超的技术,而是在此之上赋予成套动作美的展现,彰显艺术体操独特的艺术魅力。借此,依据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以2017年第13届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和第35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的个人全能前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圈、球、棒、带4项器械共计64套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展开分析,从竞技艺术体操出发来审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向。

1 新规则导向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评分体系的变化特点

1.1 难度评分体系强调成套动作编排还原技术本色难度评分体系组成虽未变化,依然为身体难度(BD)、舞步组合(S)、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R)、器械难度(AD);由表1可知,难度裁判组由一组变为两组,加之新规则取消了难度表,这将意味着裁判员需遵从“规则是准则,现场是依据”来进行准确无误的评判。这一系列变化必然要求运动员要完成“较高美学”和“技术熟练”的动作,在进行编排时要以符合运动员风格为前提,还原技术本色为目的,完成技术动作清晰明了,才可充分展现编排效果与运动员魅力。

1.2 完成评分体系强调成套动作编排彰显艺术特色完成评分体系仍然由艺术错误和技术错误两大扣分标准组成,但裁判组数由原有的一组改为两组,即:一组(E1、E2)评判动作的艺术错误;二组(E3-E6)评判技术错误,这一改变势必会加大评判力度,规范评判尺度。完成评分体系注重的是运动员完成“审美完美”和“技术完美”的动作,既要求将技术赋予艺术本身的特点,编排之中愈加注重艺术效果的凸显,还要求完成动作时运动员的极致发挥与完美表现。可见,新规则的导向在于成套动作编排向着艺术性方向发展,提升个人项目成套动作艺术品味,彰显艺术体操艺术特色,在高校体育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这一改变,将套路课编排转向以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为目的。

图1 2013-2016周期完成评分体系艺术组成

图2 2017-2020周期完成评分体系艺术组成

图3 艺术体操场地区域划分平面

2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分析

2.1 身体动作的呈现形式丰富成套动作层次感动作轨迹,即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形状(直线、曲线、弧线等)、轨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等6个基本方向及各种旋转与环绕等)和轨迹幅度(长度、角度)[2]。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与方向的多变将直接在视觉上留给裁判和观众第一印象,其必须以变化多样且完整的方式利用整个地面区域,并创造出不同的模式[3]。

图4 国内圈操路线(赵雅婷)

图5 国外圈操路线(DINA)

表1 难度评分体系变化统计

图6 国内球操路线(赵雅婷)

图7 国外球操路线(DINA)

图8 国内棒操路线(赵雅婷)

图9 国外棒操路线(DINA)

图10 国内带操路线(赵雅婷)

图11 国外带操路线(DINA)

通过国内外圈、球、棒、带四项器械成套动作的路线对比(图4-11),运动员运动轨迹差距较小,而移动路线悬殊有别,由于器械本身的缘故,大多采用大弧线、曲线或者直线等进行长距离的运动,以此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运用器械技术速度上的体现,加之运动员对器械技术的熟练性,导致移动路线存在差异。例如,国外优秀运动员Dina Averina带操成套动作路线繁琐,几乎都以大弧线、小弧线以及曲线为运动路线,是动作美感呈现的最佳区域,动作的表现清晰可见,给观众和裁判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国内运动员赵雅婷其路线较为“清晰可数”,运动路线比较单一,多以直线为主,而且难度的完成多集中于3和9区域(图3),不利于观众和裁判进行欣赏与判别,且在完成成套动作时给观众和裁判带来最佳的观赏角度,从而形成的成套视觉效果明显。

在进行移动路线的选择时(表2),国内多集中于直线、小弧线、极地端点完成,国外则比较均衡,国内运动员在极地端点完成的大多是身体难度。从运动员在场地使用的区域范围来看,国外运动员热衷于利用大弧线以及曲线进行展示,将成套动作的艺术性作为重中之重,而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带操国外平均运用4.25次,国内平均每套仅有1.25次,仅仅是为了完成难度动作而选择单一的直线形路线,移动方向以向前、向后、左右简单的移动为主,对于变化多样的移动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单个组合的多变形式,而且致使个人成套动作的独特魅力无法尽情展现。

表2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移动路线统计 单位:次

表3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4项器械在不同身体部位运用统计 单位:次

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要遵循学生所能掌握的技术,以及每一名学生的独特风格,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要引导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勤于练习,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标签。

2.2 器械技术的运用形式提高成套动作观赏性

2.2.1 器械在不同身体部位的运用 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根据各项器械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表3),由于圈、球、棒、带四项器械本身特质不同,国内外运动员各项器械在不同身体部位的运用则大不相同,尤其在手臂、胸部和背部差距最为明显,其中以球在背部和胸部的运用最多,背部主要采用的是无视线的背滚球,胸部分别为23、19次,国内大多是球的不稳定运用,而国外除此之外,对于胸部弹球的编排也较为丰富;圈操中以手部和下肢部位最为明显,分别为124、209次,83、122次,运用次数所产生的悬殊,证实国外运动员娴熟的器械技术的运用与器械运用的速度,成套动作器械动作的容量,而在下肢部位的运用国内外平均每套动作虽然仅相差5次,但通过观看视频,国外运动员下肢部位的运用多为无视线的抛接技术,以及体现圈面的运用,国内大多是坐姿体前的双腿接器械;棒操在手臂部位的运用,即单棒的滑落,总体来看国内运动员略占优势,但是棒操的典型技术特点是运用双棒,手部的运用次数最多,分别为211、335次,国外运动员在进行运用时,棒操的“轮廓”近乎模糊,可见其运用速度之快,器械动作的多变。由于带操在完成器械动作时,大部分需要手持器械来展现带的图形的变化,所以器械基本都是在手部位置的运用。因此,在进行编排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器械之间的典型特征进行合理化编排,还要根据运动员运用器械技术的娴熟能力,方可展现出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艺术性编排的最初成效,达到理想状态。

2.2.2 器械在不同方向的运用 通过数据显示(见表4),中外艺术体操前8名运动员器械运用的方向次数显而易见,从总体来看四项器械,国内外运动员都倾向于体前、体后、体侧三个基本方向,在带操的运用上差距较小,这是由于带操带软且长的缘故,棒操中体后与变换国内外分别为20、53次,24、50次,平均每套相差4次,在方向的运用上所出现的差异,是由运动员运用器械的速度与熟练性所造成的。在圈操中,国内集中于体前、体侧两种基本方向的运用,分别为87、68次,而国外在头上、地面两个方向的运用分别为25、18次,在其他方向的运用比较均衡,变换的方向多达62次,平均每套比国内运用达2次之多,且通过视频得知,在体侧器械的运用,国内一般是简单的围绕手的旋转圈,国外大多是利用圈自身轴面的特性进行运用,在体前国内为有视线的长滚圈,翻转圈,国外选编的多为背滚圈和利用前软翻脚翻转圈,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感受与惊险差异,在器械运用数量与视觉上造成一定的偏差,轴面的多样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球操中,国内外差距最明显的为体前、体后与变换三个方向,体前分别为114、81次,相差33次,相比之下,对于体前的选编国外较少,而国内为“保守”完成成套动作,选编的多为体前长滚球,手背接球或运动员跪坐不用手的接球,虽然符合于规则规定,但缺乏惊险与创新,对于体后方向的选编,国内仅为45次,国外达65次,且国内大多是手或腿的帮助背夹球,国外充分利用球的特性,圆滑滚动之上增加风险,选编无视线的背滚球或在接器械时单手体后接球,顺次进行球在手臂和背部的长滚,国外在身体部位进行长滚球时,大多是体后到体前的转换,跟随身体的旋转球在身体部位的转换,与身体接触的球的运用,国外运动员诠释的是球“粘附”在身上平滑运用,国内则是满足于至少2个主要身体部位上滚动球。所以器械在不同方向的运用,间接体现运动员器械运用数量的多少与速度的快慢,因此在进行选编时,应合理且充分的运用不同的方向,弥补器械动作运用上的不足,增添器械运用的方向,增强成套动作的编排效果,展现艺术之美。

表4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4项器械在不同方向运用统计表(单位:次)

综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学生身体动作的表现形式,运用器械的多样性,在团体动作中不同的运动路线,对团体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器械本身的特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受益。

2.3 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凸显成套动作动力性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编排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时,首先是音乐的选择,它决定了全套的风格[4],一套高质量的成套动作,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术表现,完美的动作表现力,还需音乐与动作的默契配合。新周期规则将有嗓音和话语伴奏音乐由1套动作变成允许2套动作使用,这一细微改变给教练员宽泛的选编空间和运动员无限想象的艺术表达,使观众更能快速的理解运动员所表达的情感;本周期的规则更加注重通过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在活力、力量、速度及强度方面的强烈“对比”来突出强调音乐的节拍和速度,通过器械和身体的动作与音乐特色的结合感染观众和裁判,使之产生共鸣,体现出成套动作的韵律性和丰富的动力性变化。

2.4 稳定的完成确保成套动作的整体效果编排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是艺术体操项目快速发展的源泉,实现多维空间、多元运用的编排体系与高规格高质量的完成是双重拉动成套动作艺术价值品级的创新之举[5]。个人项目是一名运动员独立完成,其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与风格由一人的运动来展现。从目前各大赛事可以看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运动员在难度的完成中,身体难度完成的质量,分值和类型的选取方面,与国外运动员不相上下。由图(图12-15)可清晰看出,在保证技术完美完成的前提下,艺术扣分是导致最终排名的关键因素,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扣分远远高于国外运动员,高达2倍之多,且运动员技术错误也将影响艺术分值的缺失,其艺术扣分主要从艺术性编排构成的四要素进行量化评判,即主题的演绎、音乐与动作、身体表现力和多样性,在保证自身难度优势的同时,提高艺术感染力,提升艺术美韵,增添独特魅力,呈现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灵动之美。

图12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圈操艺术扣分

图13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球操艺术扣分

图14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棒操艺术扣分

图15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带操艺术扣分

3 启 示

通过对竞技艺术体操比赛运动员艺术表演风格的剖析,针对其运动员在赛场上不同风格的展现,不同舞步的变换,多样的器械运用。联系高校教学时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项目本身的风格特点,从竞技项目运动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普通高校教学中,以汲取更多经验,丰富课堂教学,积极进行创新。

3.1 凸显队形空间层次在实际教学中,尤其以大学生创编团体操,应以变化多样且完整的运动表现形式,创造出不同的模式使路线布局合理完美,不同的排面、不同的动作方向、不同身体部位充分体现身体动作将富有创意、巧妙的演绎,勾勒出与众不同、非比寻常的多样性动作,描绘出成套动作的多维空间。

3.2 彰显空间独特效果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创造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独特的艺术。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特点,因而艺术体操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下,通过动作节奏的强弱、幅度的大小、速度快慢变化,使动作错落有致,从而提高表演效果,增强感染力[6]。在突出成套动作的空间层次感的前提下,又突显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根据音乐的变化在活力、力量、速度及强度方面的对比,表现成套动作“动力性”的流畅美、节奏美、速度美。

3.3 突出学生魅力风格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象力,个性特征与主题相融,增添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充分利用身体动作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及不同轨迹来表现动作连接的过程美;利用器械动作是身体的延伸,根据各项器械的典型特点,增加器械运用的动作元素,创编不同身体部分,不同方向的器械动作运用来展现动作连接的多维空间效果。鼓励学生在进行动作时敢于展现自己,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成套动作的每一细腻环节之中,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4 结 语

通过对竞技性艺术体操比赛不同运动员之间身体动作的呈现形式、器械在不同身体部位以及不同方向运用、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进行分析比较,审视在高校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学性,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以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前提进行积极创新,编排成套动作需还原技术本色,彰显艺术特色为目的。进而联想在进行高校艺术体操体育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表现自己,由教师向学生灌输概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自己的独特魅力,使高校教学课堂更加有趣、有序的进行。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器械路线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高校开展艺术体操选修课的价值
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艺术体操的作用
画出路线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闻鸡起舞
优雅背后的艰辛
找路线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