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旌德县全域旅游实践探析

2019-01-07林洋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实践

林洋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导入,介绍了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分析了该县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县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旌德县;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景区景点;实践

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山区县来说,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带动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稳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一个有效途径。

1 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乡村振兴是为了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可以在多个方面推动乡村发展,两者目标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实现协同共进。

1.1 全域旅游能够促进乡村振兴

旅游业是发展潜力大且可持续的朝阳产业。就一个县域来说,全域旅游不只是若干个景区或景点的旅游开发,而是全县范围内有开发价值的景区和景点的整体开发建设,特别是发展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乡村地区的商贸、餐饮、物流等领域发展,达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等目标[1]。

1.2 乡村振兴可以带动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让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建设,使乡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全面提升,让乡村环境变得更美,再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载体。

1.3 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协同共进

全域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抓手,能够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全域旅游的一个有效载体,可以带动全域旅游,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 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2015年以来,旌德县积极探索山区县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利用县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找到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2.1 把全域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

2015年3月,旌德县委成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先后出台了2015-2016年旌德县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创A”行动计划、《2019年度旌德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等文件,制定了全域旅游餐饮点、住宿点、休闲娱乐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农家客栈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2016年初,设立了6000万元全域旅游专项担保池,专门扶持全域旅游战略中发展起来的中小微企业。旌德县在全域旅游战略指导下,持续开展“创A行动”,深入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全县A级以上景区54个,景区景点总数达219个,农家乐、农家客栈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A级以上农家乐、农家客栈达156家。2018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1.66%、30.5%。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获批省旅游强县。

旌德县通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质量。2018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9万元,其中财产性收入增长75.8%;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消灭,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71.88万元。

2.2 多措并举助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旌德县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环境。一是争创各类城市名片,发挥名牌效应,利用灵芝之乡、宣砚之乡、国际慢城、“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宣砚小镇等一批国字号名片,发展文创会展经济,提升县城品位和知名度。二是完善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便利和高质量服务,发挥城区在全域旅游战略中的龙头作用。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实施“保水、保土、保空气、增绿”行动,保持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达69.2%,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超过300天,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四是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农村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条件,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五是成立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部分景区景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运营,实行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

2.3 探索形成多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旌德县根据各镇村旅游资源的特点,找准切合各镇各村实际的旅游发展模式,贯彻“全域旅游+”的理念,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将县内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已形成27条精品旅游路线,旌德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特色吸引力不断提升。

2.3.1 “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民宿”模式

旌德县路西村引入社会资本,以空中茶园为核心景点,挖掘旅游资源,形成生态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等旅游项目,并依托旅游项目发展民宿,带动村民发展36户农家乐、11户农家客栈。2018年12月,路西田园综合体王祯农业双创中心开工建设,综合体将布局现代农业产业,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2018年,路西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村民人均享受股权分红42元,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万,民宿户均增收2万元。

2.3.2 “传统文化+文旅融合”模式

旌德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部分古村落利用自身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旅游经济,成立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既推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促进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的保护,如白地镇江村、蔡家桥镇朱旺村。

2.3.3 “森林康养+休闲旅游”模式

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县内西南部,面积2148.83公顷,森林覆盖率90.8%,公园内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一般区域均值为4000-20000个/立方厘米,是一座“天然氧吧”。近年来,旌德县不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升级改造了马家溪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积极打造集养生理疗、休闲度假、运动保健、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森林公园。

2.3.4 “特色小镇+全域旅游”模式

2016年,旌德县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十个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选择适合的创建主题,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如养生慢城旌阳镇、宣砚小镇白地镇、灵芝小镇云乐镇等。各镇紧扣特色小镇整体规划,汇集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稳步推进镇政府驻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部分特色小镇以产业为支撑,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项目,如白地宣砚小镇聚焦宣砚文化产业,打造宣砚加工、文房四宝工艺展示和终端体验、文化艺术交流及原生态餐饮服务综合体,并与镇内的江村、旌歙古道等特色景区整合,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2017年该镇游客接待量超过57万人次。

3 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旌德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和支持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持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为全域旅游提供基础条件,但在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

3.1 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

目前,旌德县有54个A级景区,如江村、朱旺村、文庙、旌歙古道、马家溪森林公园等景区。但与周边市县的景区景点相比,县内景区景点的知名度不高,存在景区景点建设同质化现象,缺少“叫得响”的景区景点和互动性强、深层次体验的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游客大众化、个性化需求,景区景点的吸引力不足、竞争力较弱,导致游客“过路多、过夜少”。

3.2 乡村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足

县内乡村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景区景点游客接待中心功能设置不全,多数景区的接待人员是镇村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接待服务人员。部分景区景点内缺少停车场、停车位不足、公共厕所数量少,部分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狭窄。

3.3 乡村景区景点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

县内乡村区域的重点景区、部分景点虽然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但投融资渠道不多,开发建设缺乏持续资金投入,缺乏旅游管理和旅游策划营销的人才,影响景区景点的运营管理和提档升级。

3.4 景区景点对外宣传氛围不够

目前,县内多数乡村景区景点都是近几年开发建设的,市场定位、品牌口号不够明确,对外宣传投入不足、宣传渠道不多,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宣传活动较少,造成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

3.5 乡村振兴面临制约瓶颈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日益老龄化、空心化,乡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财政支持等方面与城区存在较大差距,面临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人力短缺、乡村人居环境堪忧、部分农村缺乏人气的困境。

4 对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通过深挖县内旅游特色、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景区景点建设管理、加强旅游资源宣传推介等方式发展全域旅游,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使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共融共进。

4.1 深挖县内旅游特色,提高景区景点吸引力

围绕灵芝之乡、宣砚之乡、国际慢城、“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名片,主打健康养生、文房四宝、慢生活、绿色等旅游品牌,通过灵芝文化节、打棍求雨、舞草龙等民俗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旌德旅游特色。将“吃、住、行、游、购、娱”特色经营主体串联起来,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互动性强、深层次体验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打造有开发价值的村庄,使乡村的老宅、古道、古树、山田、小桥、流水和传统手工艺等资源都成为旅游项目的一部分,实现村即景,景在村。引导更多当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保留乡音、乡俗、乡味,通过资源分红、景区务工、自主创业等方式,共享旅游红利[2]。

4.2 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满意度

积极推进乡村景区景点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体验展示、产品销售和游客休憩等服务,加强县城到景区景点连接道路的规划建设,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

4.3 吸引社会投资,提高景区景点市场化运作程度

结合旌德的生态优势、文化遗存、人文底蕴,深挖景区景点的旅游价值、旅游主题,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景区景点投资建设,吸引旅游从业专业团队、人才参与运营管理,推动景区景点改造升级,开发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产品,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4 加强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提高景区景点知名度

县委、县政府统筹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县文旅局、县旅游发展公司发挥牵头指导作用,做好全县旅游资源统计,进一步做好旅游线路规划,明确线路主题,形成文字、视频宣传资料,通过微信、微博、视频APP、广告牌等形式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在规划旅游线路时,将周边市县优质景区景点纳入旅游线路,同时主动融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借力发展旌德旅游业[3]。

4.5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加大财政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乡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乡村民风民俗,引导支持在外青年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把乡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徐顽强,任勇俊.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2]王建成.强化文化旅游产业助力区域经济专心发展——以兰州市红古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例[J].新丝路,2016(04):17-18.

[3]李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实践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