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2019-01-07王利英
王利英
【摘 要】:心理干预用于治疗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具有良好作用。此次研究拟从产妇怀孕期、生产时、生产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主要包含健康知识教育、鼓励家庭成员加强支持、促进母婴感情等,心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干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产后抑郁症,主要是指产妇于分娩新生儿发生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常见精神综合症,也称之为产后沮丧症。该疾病发生率约占产后女性的3%。妊娠分娩期是产妇心理脆弱时期,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讲,因妊娠分娩经验不足,同时受到机体内分泌影响、家庭及社会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其特征性精神紊乱,产妇易出现产后抑郁症[1]。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为产后易激动易怒、烦躁不安、疑心较重、失眠或是嗜睡、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或是伤害新生儿的可能。可见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很有必要进行预防。心理干预可应用于初产妇整个妊娠期至分娩后,此次心理干预从初产妇怀孕期至分娩后,进行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旨进一步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几率。
1 产后抑郁的危害
因初产妇分娩后主要表现为情绪不佳的精神类疾病,存在焦虑、激动、自杀倾向;各项身体机能存在功能性障碍,属于产褥期多发性心理疾病。有关报道指出,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给新生儿生长发育、心理情绪带来不利影响,还对家庭关系造成影响,严重时将发生产后精神病。产妇发生抑郁后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降低,致使子宫收缩功能下降,引发产后出血;对周围事物失去热情,存在自杀的可能。文献报道指出[2],产后抑郁症发生自杀的几率高达15%,一旦未进行及时治疗将可能导致产后精神病。抑郁后产妇的乳汁分泌减少,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存在极大危害性。
2 心理干预措施
2.1 健康教育
进行健康宣教主要能改善产妇妊娠期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反应,初产妇在怀孕期间对角色认知存在障碍,应帮助其完成角色转变,积极适应新身份,角色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应对无效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高风险因素。掌握产妇内心真实想法,高度关注其情绪改变,掌握初产妇的个人及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放松治疗,让产妇集中注意力应用于呼吸、声音以及联想等,减少产妇对四周环境的感应功能,减小交感神经活跃度,有利于缓解其精神压力。
2.2 社会家庭支持
引导家庭及社会公众对产妇进行大力支持,打消产妇心中顾虑,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根据产妇的个体不同情况,结合其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对一”心理干预,告知家属良好作息习惯、营养支持、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对初产妇的重要性[3]。引導初产妇及其家属共同畅想新生儿的未来,告知家属尽可能不要对产妇造成刺激,积极主动的支持初产妇,给予足够的关爱,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初产妇真切感受到新生命的出现给家庭带来的幸福感。
2.3 乐导助产
在初产妇分娩时播放音乐,将产妇注意力进行转移,使产妇自主调节内分泌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缓解精神压力,保障分娩顺利实施。有关报道显示,初产妇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中包含了第一产程时间过长以及阴道助产。因分娩所引起的疼痛以及不舒适感,让初产妇处于焦虑、紧张、恐惧的状态,发生了神经内分泌异常应激反应,极易出现难产情况,产后抑郁症发生几率加大。
2.4 注重人文关怀
在初产妇分娩过程当中,一切以产妇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保持微笑,态度亲切,尽可能满足初产妇的合理需求,让其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分娩时医务人员保持冷静,切勿大声谈话,并对产妇疑问进行回复,操作手术器械时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出声,让初产妇有足够的安全感,可对产后抑郁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于个别特别恐惧焦虑的初产妇,准许其家属陪同,予以心理疏导,增强分娩信心。
2.5 母乳喂养
鼓励产妇产后及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之间通过皮肤接触,眼神对视可有效增进母婴感情,让初产妇心理有所宽慰,经过与婴儿的接触让初产妇心理充满母爱,使其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更快适应母亲角色的转换。同时指导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告知家属可适当进行乳房按摩。
2.6 定期随访
因初为人母,初产妇育儿经验和保健意识不足,心里有诸多疑问,婴幼儿喂养辛苦,照顾幼儿易引起睡眠质量不佳,加上生活作息习惯发生变化,产妇适应能力较差,易产生疲倦、自责等不良心态。对初产妇进行定期随访工作,可对其进行引导,并就有关问题答疑,使初产妇建立强大的育儿信心,减少其依赖心态;告知初产妇幼儿喂养技能技巧、产后保健相关知识以及育儿知识等,使产妇对自己独立看护幼儿充满足够的自信心;引导初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情,倾听其困惑,进行心理疏导[4]。鼓励家属给予初产妇支持,帮助其照顾幼儿,营造良好的房间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光线良好,定期打开窗户通风透气,适当的采取保暖措施。告知初产妇在产褥期的正确生活方式。
3 总结
要有效消除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潜在诱导因素,就需要我们在产前实施心理干预,事实证明,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发挥预期理想作用,并且为了初产妇加深对妊娠合并症了解,就要我们结合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节,采取措施使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得到及时矫正,让产妇心理状态良好,鼓励他们端正生育观。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在不断的进步,现在已经从传统的治疗转变为提前预防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采用心理干预方式进行预防产后抑郁症,其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成本低、无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当中被广泛应用。当前大多医院已经将心理干预贯穿于初产妇从怀孕期到分娩后的整个过程当中,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当然,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通过对初产妇详细讲解生产过程,使其充足做好心理准备,为初产妇营造出舒适愉快的休息疗养氛围,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并发几率。
参考文献
徐燕. 围生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1):236-237.
林丽芬. 社区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4):220-221.
刘丽,段颖欣,王蕊. 临床应用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9):1331-1332.
王热爱. 围产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5,31(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