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探讨

2019-01-07张岚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良反应疼痛

张岚

【摘 要】:目的:观察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采血方法予以采血,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法予以采血。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3.41±1.20)分、一次采血成功率93.88%、家长满意度95.92%、不良反应发生率2.04%。对照组患儿疼痛(6.85±1.20)分、一次采血成功率77.55%、家长满意度81.63%、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结论:外周静脉采血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疼痛,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血肿、呼吸暂停、标本溶血等不良反应,使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

【关键词】: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疼痛

【中图分类号】R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2

前言: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且血管细小,静脉采血难度较高。如护理不当,极易导致采血失败,且易增加患儿的痛苦,严重甚至容易诱发护患纠纷。有研究指出,将外周动脉采血应用到患儿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采血新生儿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外周动脉采血的方法,观察了采血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7/22,胎龄(38.85±3.82)岁,体重(3.10±1.04)kg。观察组性别:男/女=26/23,胎龄(38.97±3.70)岁,体重(3.14±1.03)kg。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采血方法予以采血,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应立即送检。

1.2.2 外周动脉采血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方法予以采血,方法如下:(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左手托住新生儿肘关节,右手指腹触摸患儿头部动脉走向,确定穿刺位置。(2)穿刺部位消毒,采用5号头皮针穿刺,进针角度20°~45°,回血后给予固定。(3)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于5min内进行加压处理,采血后应及时松开,使血液保持流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疼痛(3.41±1.20)分、一次采血成功率93.88%、家长满意度95.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采血依从性差,受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哭闹等行为,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1]。此外,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内脏等部位,且血管充盈度较差。受上述特点的影响,给予静脉采血时,患儿动脉及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加之股静脉较深,一次采血成功率通常较低。如反复采血,不仅容易增加患儿的痛苦,且易增加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导致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下降。本文研究发现,常规静脉采血时,患儿疼痛(6.85±1.20)分、一次采血成功率77.55%、家长满意度81.63%、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静脉采血时,患儿的疼痛较为严重,一次采血成功率低,护理效果欠佳。

近些年來,随着临床对新生儿护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外周动脉采血逐渐被应用到了患儿的采血过程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作为新型的新生儿采血方法,外周动脉采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儿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方面。与静脉相比,新生儿动脉部位较浅,自头部穿刺,可有效明确动脉走向,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使患儿的痛苦得以减轻。此外,经外周动脉采血的过程,同样可有效预防血管损伤,降低血栓、血肿等风险的发生几率,使患儿采血的安全性得以提升。本文研究发现,给予外周静脉采血后,患儿疼痛(3.41±1.20)分。与静脉采血相比,患儿的疼痛程度更轻,优势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93.88%、家长满意度95.92%。与采用常规方法采血相比,一次采血成功率更高,家长对采血效果更加满意。通过对患儿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本组给予外周动脉采血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主要表现为血肿。经处理后,血肿消失,未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影响。本文的上述研究成果,证实了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外周动脉采血的成功率,临床需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为减轻患儿的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例如:护理人员可以以温和的语言、平缓的语调与患儿沟通,使患儿逐渐平静下来。采血过程中,可采用柔软、清洁的毛巾包裹患儿的身体,模仿患儿在子宫中的状态,增强患儿的安全感,提高其舒适度及依从性,提高外周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周动脉采血能否成功,与进针角度、穿刺针型号有关。为减轻患儿的疼痛,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进针角度(20°~45),并合理选择穿刺针,以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外周静脉采血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疼痛,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血肿、呼吸暂停、标本溶血等不良反应,使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徐道平.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9):158-159.

杨阳.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03):67-68.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不良反应疼痛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