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女大学生政治参与调查研究
——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2019-01-07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南问卷民族

陈 强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一、概念及相关问题文献综述

陈静[1](P6)认为民族大学政治参与是指“民族院校的大学生通过各种合法合理途径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去影响政治体系运行以及公共政策的行为”。王昭[2]则认为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女大学生这一政治参与主体,通过已有的政治知识,在各种动机推动下,通过各种途径去影响政治系统决策的活动”。综合上述两位学者关于民族大学生和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概念,所谓“民族院校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指的是: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运用所学政治知识,通过各种合法合理渠道去影响政治主体决策的行为。

中国对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一场大学生参与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受“五四运动”影响,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和岭南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女大学生[3]。对于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研究,首先,张欢[4](P38)在对西南民族大学男女藏族大学生政治参与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后得出结论,藏族大学生能够进行政治参与的机会少。其次,周俊臻[5](P27-28)在对贵州民族大学男女大学生政治参与进行问卷调查后认为,自身权利与义务认识缺乏、价值观发生变化和心理素质等原因导致贵州民族大学男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最后,张红文[6]和高丽丽[7]认为,可以通过政治人格塑造、净化社会环境、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以及加强实践教育等对策来改善女大学生政治参与。

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女大学生尤其是民族院校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基于此,我们本项研究的创新点是,研究视角从民族院校尤其是女大学生入手,来研究其政治参与问题。

二、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调查问卷介绍

(一)调查对象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院等15个学院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147名女大学生。

(二)问卷发放方式

采用电子版问卷和纸质版问卷,分别在图书馆、寝室教室发放。

(三)问卷发放时间

2015年12月-2016年1月。

(四)数据构成

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三、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参与热情高涨与政治参与层次较低并存

随着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其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或了解,不再只是茶余饭后闲聊和吐槽的话题。调查问卷第1题数据统计显示,在对国内时事政治问题的关注或了解中:政治人物、政府行为和政治活动;物价、教育、就业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稳定、学校安全;休闲、旅游、饮食、娱乐文化;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分别占总数比例的27.2%、59.9%、37.4%、39.5%和26.5%。这说明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对国内时事政治问题关注度很高,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利于政治参与的信息,方便其进行政治参与实践。对国内时事政治问题关注的同时,她们政治参与的层次显得较低。调查问卷第4题中显示,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主要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参加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与被选举,三下乡、西部支教等志愿者活动,居委会或村委会换届选举,参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选举来进行政治参与。总人数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

这说明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关于政府等高层次的比例很少,而主要集中于社会、高校等低层次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和汉族女大学生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参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选举,参加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与被选举,三下乡、西部支教等志愿者活动等4个方面,汉族女大学参与人数和参与度要比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多且高。而在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方面,少数民族女大学的比例则高于汉族女大学生。

(二)关注政治参与的媒介多样与未来实际政治参与较少并存

多媒体、微信、QQ等媒介的多样化让女大学生们政治参与更加简便。调查问卷第2题显示,女大学生关注或了解国内时事政治问题的媒介有:网络(微信或QQ),电视节目,家人、老师、朋友之间闲聊,报纸或杂志,老师上课时的公开交流课,分别占总数比例的88.4%、54.4%23.1%、14.3%、1%。这表明,通过网络和电视节目媒介成为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关注或了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但是,尽管女大学生们很关注政治参与,在未来,却很少进行政治参与实践。毕业后,女大学生选择从事的职业如图1所示:私营、外企职员(参加工作),科研教学工作(考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考公务员)或自己创业,分别占总数比例的28.62%、27.63%、26.21%、17.54%。

图1 女大学生选择从事的职业

这表明,毕业离校后,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们继续进行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不高。相反,与留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她们更喜欢从事非政治参与的职业,例如:私营、外企职员,科研教学工作。

(三)政治参与多元动机性与政治参与单一功利性并存

政治参与的动机会因人而异。调查问卷第5题显示,对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二胎政策和精准扶贫的了解中,对二胎政策很了解,对精准扶贫不了解;对二胎政策不了解,对精准扶贫很了解;对二者都很了解;对二者都不了解的人数分别占总数的65人、1人、20人和60人,具体的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女大学生对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二胎政策和精准扶贫的了解人数统计

这表明女大学生们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更感兴趣。此外,调查问卷第7题显示,女大学生们加入中国产党的动机多样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谋求仕途发展、就业需要、家长强迫等分别占总数比例的34.1%、38.1%、38.1%、57.1%、5.4%。这表明女大学生们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政治参与都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总是抱着满足自身个人利益的目的。

(四)政治参与理论教育多元化与维权途径缺乏理性并存

为了提高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学校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调查问卷第3题显示,政治理论教育方式:老师的课堂教学,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写读后感,实地参观进行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分别占总数比例的30.6%、19%、10.9%、38.1%。这表明女大学生们比起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和观看视频写读后感,更喜欢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实地参观进行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尽管女大学们接受了丰富多样的政治理论教育,但是真正维权时,却有部分女大学生不会理性维权。调查问卷第6题显示,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女大学生们往往会采取以下措施:到有关职能部门当面如实反映,向学校领导、老师、同学求助共同解决,直接写匿名信向有关部门提出批评,不管不问、小事化了分别占总数的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女大学生采取的途径

这表明,有将近20%的女大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还是会选择非理性维权,不能够合理合法地选择正确的维权途径。

四、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冷漠导致政治参与主动性的缺失

随着女大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逐渐增强,她们对各种时事政治问题的关注更强,但是部分女大学生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正如托克维尔[8](P84)所言:“最应当反对的是漠不关心,而不是无政府状态或专制,因为漠不关心可以几乎毫不分差地创造无政府状态或专制。”归根结底,政治冷漠根源在于不同的利益追求,“有利可图”变成女大学生们政治参与的目的和动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打击了有为女青年政治参与的主动性。

(二)政治环境导致政治参与实践经验的缺失

我国的政治参与中依然存在形式化现象。以政治选举为例,政治选举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9](P249),“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切实管理国家重大事务的主要途径和形式”[10]。然而,“领导安排、女性占一定比例”等形式性的存在,使得广大女大学生缺乏政治参与实践经验,其危害是使得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得不到合理、充分利用。

(三)错误价值观导致政治参与功利性过强

第一,错误价值观引导危害很大。“处于对利益的追求而在政治参与中期望影响或改变政府、社会、学校的决策或决定[11]”,一旦被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后果将会十分严重。第二,打击其他政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一项政策或利益导致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公,就可能引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2]。”不公平现象会导致很多女大学生在面对政治参与活动时“凡是与自己利益关系不大的事,就不愿参与[13]。”错误价值观的引领加上过强的功利性会损害政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四)理论不能用于实践导致维权意识缺失

尽管女大学生们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对政治参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对具体的步骤、法律、法规却不是很清楚。当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犯时,仍有部分女大学生缺乏民主权利意识和正确的政治态度[14](p89)。思想偏激、情绪型女大学生甚至会采用非法手段,也有女大学生会采取匿名信、不管不问的不作为或少作为途径漠视自己权益的侵犯,这些都是错误、不合法、不理智的维权途径。

五、提高西南民族大学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一)健全制度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参与环境

政治参与制度亟待健全。亨廷顿[15]认为“政治制度化水平相应提高,公民对政府提出意愿和要求很容易通过合法渠道予以表达。”在健全的制度下,才能更好地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参与环境,因为越来越多的民族院校新生代90后女大学生喜欢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保障女大学生更好地体现制度建设的作用”[16](p186)。

(二)丰富政治参与实践旨在调动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党团、妇联的组织保障作用[17]。正如俞可平所言:“一系列的社会组织纷纷建立,中国的公民社会得到了成长和发展。[18]”也可以邀请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校宣讲,例如在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5级行政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沙龙上,于2017年“两会”结束后邀请了武侯区政协常委、管理学院教师来给女大学生们讲解政协委员提案从调研到形成提案并提交的过程,整个讲解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女大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政治参与其实与自己息息相关。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旨在促进女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由长期的实践和经常的道德说教而形成的动机与一种寻求更积极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有关。”[19](p291)这就需要引领女大学生积极、主动、有序地政治参与。具体做法是:让女大学生参与到政府、社会、高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个人意愿表达的行为得到实现。[20]

(四)创新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旨在理性维权

改变传统的老师课堂教学、观看PPT视频后写读后感的教育方式,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课后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互动式交流学习途径。无论是参加政治学习、讨论,还是参加政治活动都应该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让政治参与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西南问卷民族
古城西南两座桥
我们的民族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Country Driving
多元民族
问卷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