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狐仙形象的新发展
——浅析淄博淄川“李半仙民间故事”中的狐仙形象

2018-02-08孙其香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狐仙半仙理想化

孙其香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30)

狐,一向是阴险狡猾的代名词,但中国古人却将它视为一种善于变幻、神通广大而又颇通人性的动物,并由此以狐为自己的崇拜对象,促成了狐信仰的产生,在民间文化和文学创作中,无不留下了它的痕迹。于是,狐仙、狐狸精等称呼也成为民众熟悉和津津乐道的话题。

淄博人把狐称为“皮狐”“皮狐仙”,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井村、杨家村一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简短故事——李半仙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活人“李世青”如何成为半仙的故事,但实际上却处处给我们展示了其妻——狐仙的形象,并由此给后人留下了这位富含人情气息的理想化形象。可以说,这与以往的任何狐仙或者狐狸精的形象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

笔者走进山东淄博淄川区杨家、双井等村,找了几位村民进行随机采访,他们无一例外都一口肯定:杨家村上头双井村的李半仙庙里的李半仙特别灵,有的村民信誓旦旦表示,李半仙是个真人、大活人,她父亲就曾经在路上见到过李半仙。而李半仙之所以灵验,与狐仙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故事呈现给大家。

一、狐仙故事的民间讲述

李半仙原名李世青,是一个真人(老百姓称为大活人),他的媳妇是一个皮狐仙、狐狸仙。他媳妇给他吃“参娃”,他认为是一个小孩儿的胳膊,就没敢吃,只喝了一点汤,于是成了半仙。

说起李半仙和他媳妇的相识,也是一个故事:天上的龙王要“拿精灵”(也就是捉拿地上的“精灵”,“精灵”即老百姓所说的狐狸仙),就“打刮啦”(打雷)镇他们。也就是说龙王打雷劈临(劈死)她们。李半仙原来就认识这只狐仙,他虽然知道狐狸仙不是人,但也是一个生命。如果被雷劈死,就等于没了一个生命,于是就救了她。他是怎么救的呢?手里捏着一把小灰(烧柴火剩下的草木灰),每打一个雷,就扬上(洒上)一把。李半仙一共扬了一百把小灰,这样救了狐狸仙。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狐狸仙就嫁给了他。

他媳妇临成仙前,给他一根青皮秫秸,对他说:“我要去峨庄昭阳洞,你想我的话,就骑着它去找我”。然后,他媳妇就腾云驾雾,到了峨庄的昭阳洞修炼去了,李半仙就留在村里生活。李半仙每天手里拿着一根秫秸,行走在村里这条路上。为了不让人认出他来,就装扮成要饭的样子。

狐狸仙在昭阳洞修炼,什么事也瞒不过她。李半仙在村里和别人起了争执打死了人,她那边接着就知道了。为了给人偿命,狐狸仙就把自己的儿子亲手劈死了。

李半仙看病很灵验,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他盖了一座庙,即李半仙庙。李半仙很灵验,只要你真心去求,都灵验。这座庙比较小,但香火不断。

严格来说,“李半仙的故事”是俗文学作品,因为出自民间,因而就注意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吸引力把握,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描画则流于粗率。与其他的狐仙故事相比较,这则民间故事比较简短,不直接以狐仙的名字命名,而是以其丈夫——李半仙命名。虽然也涉及了李半仙其人其事,但实际上是以李半仙为线索,给人们讲述了狐仙的前半生故事:她知恩图报,嫁给李世青,并育有一子;她有非凡的法力,帮助丈夫成为了半仙;独自在昭阳洞修炼,为了实现夫妻团聚,送给丈夫一根可以随时骑着去相见的田间地头常见的青皮秫秸;丈夫打死人后,秉承“偿命”的人生信条,亲手劈死了自己孩子。

说起狐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聊斋志异》,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评价就很恰当地说明了蒲松龄在塑造狐仙形象方面是集大成者。《红玉》《小翠》《莲香》《婴宁》等是《聊斋志异》的名篇,红玉、小翠、莲香、婴宁等都是非常经典的狐仙形象。作者注重刻画其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的美丽善良、多才多情、敢爱敢恨、充满智慧。

不同于蒲松龄对于狐仙形象的渲染刻画,这则民间神话故事的叙事色彩不浓,也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可以说,这种情节、结构上的简约化处理,虽然使我们对狐仙没有外貌、心理、语言的具体感知,但是我们依然感受到了她的人情美、她的理想信念和所有的努力。这个故事对物象不作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也没有突出狐仙的妖性和动物性的一面,而是极力突出其人性的一面,在塑造形象的时候为其注入了很多人性化的特点,凸显了其情感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对狐——普通物种的超越,也是对人类理性价值的超越。相对于一般的生物而言,狐仙具有普通生物不具有的人情世态;相对于人类而言,它们又有人类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并且,民间故事让它们以人的身份和方式出场和生活。它们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充满了生活气息,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狐仙的形象充满了情感性和理想化的特征,且具有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恒心和行为。应该说,较之其他的狐仙形象,“李半仙故事”中的狐仙在内涵上了有了一定的新发展、新跨越。

二、富有人情美的善良狐仙

狐和狐精是中国文化里一类非常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体现着许多的中国伦理思想。作为民间文学中的民间故事,有着较为深厚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基础。“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1](P1)狐仙在蒲松龄的笔下,是美丽动人、聪明智慧的多才女子,但是在民间普通乡民的心目中,狐仙形象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并非温柔女子,往往法术高强,而且充满着两面性:既能赐福于人,满足人们的诸多愿望;也能降灾施恶、魅惑于人,对人施加严厉的惩罚。[2](P82)“李半仙故事”中的狐仙则又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形象。“李半仙的故事”通过李世青和狐仙的故事给我们显示出的就是淄川杨家村、双井村一带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狐仙是一个集伦理思想和理想色彩为一身的形象,其伦理意义主要是通过情感性进行呈现的,而理想色彩则是通过狐仙的家庭生活、作为道义遵守者、坚持修炼理想得以具体体现。

鲁迅曾经这样评价《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3](P146)虽为异类,但是多具有人情味。在这里,我们借用了鲁迅先生评价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创作“狐”形象的成就来评价“李半仙的故事”中的狐仙,尽管有些夸张,但是从“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和“偶见鹘突,知复非人”这两点来说,又是比较贴切的。作为狐,因其多具人情,所以人们并不觉得可怕。相反,因其所做的几件事——报答救命之恩嫁给李世青、赠送参娃使其具有法力(虽然最后李世青只是喝了一点汤)、大义灭亲等,也就成为我们喜欢的一个形象了。

古谚云:“无狐魅,不成村。”狐自远古以来就与人相生相伴,活在人世,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狐成精、成仙后,不仅有了神通,而且也有了人性,有着人一样的智慧和情感。人与狐联系密切,有事务纠葛,有恩恩怨怨。它们有着跟人一样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惩罚邪恶等等。同时,它们的神通充满着两面性:既能赐福于人,满足人们的诸多愿望;也能降灾施恶、魅惑于人,对人施加严厉的惩罚。因而,它们介入民众生活的主要活动就是报恩、报怨。[4]

有恩必报是狐仙与人交往所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李半仙故事”的狐仙是一个情感化的形象。虽然是一个狐仙,但是她身上浓厚的情感性使她具有了人性的光辉。这个狐仙不是丑陋凶恶的妖怪,而是一个充满了人性美的亲切可感的“人”,并且一步步与现实中的人物吻合起来。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人遵循的传统美德,也是淄川人代代因袭的生活信念。救命之恩是最大的恩情,因而狐狸精“以命相许”嫁给李半仙非常符合人们的生活信仰。听者首先津津乐道的就在于此,所以这则传说的流传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广大的受众面和传播力度。

中国人信奉的是“知恩图报”,更何况是救命这样的大恩!如何回报救命之恩呢,按照中国人最为朴素的观点就是以身相许,狐仙做到了。人们朴素的“报答”就是要把自己最好的送给报答的对象,人们生活中是这样做的,狐仙也和普通人一样做到了,把人性美的另一面展示了出来。作为狐仙,她具有超凡的能力,因此,也想着让丈夫和她一样拥有。于是,她主动把参娃给丈夫吃。她舍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丈夫一起分享,这源于李世青是她的男人。“以身相许”是表层上的,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她是狐仙,有着世人没有的超凡能力,照理说,她完全可以把这个超能力用于自己的修炼,并不需要给李世青。但是,让我们意外的是,她宁可消减自己一部分法力,期待李世青吃了参娃能够成仙。把自己最好的给救命恩人,这正是最真实、最质朴的良好人性的展现。这是基于平等意义上的一种夫妻相处之道,也是一种爱的平等价值观的体现。

作为人妻,狐仙爱自己的丈夫,但是为了自己的修炼大业,她在离开与留下之间,选择了离去修炼,但是把自己的思念借助青皮秫秸这一具魔力的寻常物件让丈夫可以时时去实现团聚。如果对丈夫没有了情感,只坚持自己修炼,那是动物性的突出表现;而与丈夫的随时相见又是动物性与人性的区别。孩子是一个纽带,也是感情升华的体现,儿子的出现无疑就是生活幸福的有力见证。所以,故事里的狐仙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情美的、超越了动物性特征的人化的狐的形象。所以,在这里,不需要刻画其外貌、语言、心理、行为,人们仅仅可以通过她的这一行为去所思、所想即可。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得这些异类实现了人性的复归,少而精恰恰是民间故事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方面。她知恩图报、以身相许,在人们心里已经是一个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形象了。作为人妻,人们推崇的或者是人们向往的是能够与丈夫同患难、共享乐。狐仙恰恰实现了人们的这些人性美、人情美,因此,狐仙作为动物性的一面就可以被大大地忽略了。

“李半仙的故事”并没有对狐仙的外貌和性格进行具体描绘,但是这也正是人们不关注的内容。民众对于她在人间的生活和人世间行为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外貌和生活细节,而听众也不再因它们是异类而心有排斥。因为故事赋予了狐仙很多情感化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听众还是流传者,最容易接受的还是其作为人性的一面,即她的行为特点。它原是一只狐狸精,但是故事对她的定位却是“仁性”的人物,也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形象。

三、坚守理想的美丽狐仙

作为一个具有人情美的人化的狐仙,她身上除了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点外,还具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说,这种理想化的色彩,寄托了社会对合理人性的要求,也寄托了人们对合理社会秩序的渴望。事实上,她是人们歌颂的正面形象,体现着人们对于理想秩序、理性人性的渴望。她具有的理想意义,使得世人心存向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正面形象的理想化体现,是人们直接在她们狐仙的形象中加入理想的元素,从而使她成为人们寄托理想的最直接的典范。

(一)家庭生活理想

作为一只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做夫妻?这是故事给我们的一个思考,也是狐仙具有理想色彩的一个外在表现。

与世人一样,她也期盼家庭生活、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因此作为人化的狐,她还表现出渴求情爱的特点。她爱丈夫,与丈夫拥有了儿子。她爱家庭,才会情愿留在普通人家陪伴丈夫和孩子。她爱丈夫,显然也意识到了与丈夫的本质区别,一个是人间凡人,一个是拥有法力的狐仙。虽然现实的相处没有阻碍他们的生活,但她还是渴望与他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平台——那就是让丈夫拥有法力,夫妻可以有着相同的志趣。“道不同不足为谋”讲的就是拥有共同志趣和认知的重要性,有了共同的志趣与认知,夫妻就能够更加恩爱、爱情就会更加甜蜜。也许她没有想到这么多,但她做的参娃无疑就是促进夫妻恩爱的飞跃发展的一个物象。

(二)坚持修炼理想、坚定修炼志向

人们在家庭幸福外,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如果能够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又不断努力,这就是人们的理想形象,狐仙就是这样的一个专注于事业的理想色彩浓厚的形象。

狐仙不同于人类的是她有法力,狐狸精又名狐仙,民间俗称大仙,法力高强,可幻化人形。《玄中记》煞有介事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传奇及小说中的妖狐,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多数幻化成美貌女子,能摄取财物,预卜人之祸福。[5]狐要想变成真正的人,必须要经过常年修炼。这只狐有着更高的理想,她不仅仅满足于家庭生活的理想,还渴望着经过修炼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也许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也许是一个神仙。不管是哪种目标,这都是她的理想体现,而实现理想就是要去修炼。因此,她舍弃了很多人都喜欢过的生活理想,坚定自己的修炼方向,为自己的最终理想、最大理想去努力和奋进。这一理想色彩也是其他故事所不具备的。她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活理想:她爱丈夫,没有因为修炼的大志向就放弃了家庭。她也没有仅仅沉浸在我们所认为她能够满足于当前的家庭生活中,她应该做一个相夫教子的普通妇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她都做到了。她凭借青皮秫秸可以让丈夫见到自己,也剩下了儿子;在昭阳洞这个宝地,她尽情修炼,去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所以,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但是,在故事中,不论是李半仙,还是狐仙,他们对家庭团聚之外的物质并无任何凡间想法,他们想的就是:一个在杨家庄给人家看病,一个在昭阳洞修炼。他们是夫妻,有过儿子。在去修炼前,在一起生活过,但是故事并没有对其家庭生活做任何描述。摒弃世俗,过自己理想生活,坚定自己意志,专注自己事业,这是本故事中理想化色彩的一个表现。

(三)道义遵守者

狐形象理想色彩的第三个表现是她是一个道义遵守者。大道、大义就是人间正道,能够坚守正道、维护正义正是人们一贯追求的、遵守的,因此这样的道义遵守者就是最高尚的人。

作为一个动物、一个异类,她完全脱离了动物性的一面,而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写的“人”。这个人,是一个仁心之人。她具有先知先觉能力,但是却不能阻止很多事情的发生,丈夫打死了人、犯了大错。李世青平时多给人帮忙,对很多人都有恩。从情理上说,平时对于他人的恩是可以抵消他的错误的。但是,狐仙不这样想,李世青虽然平时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人命关天,如果不能得到惩戒的话,上天不容。于是,她决定为人家的儿子偿命,亲手劈死了自己的儿子。她做到了大义灭亲,她是以自己儿子的命抵了人家儿子的命。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她坚守的是这样一个原则,这也是民众称颂的一个方面,也是因为狐仙身上表现出的这一善德、善行,也成为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一个方面。民众们想到的是公平、公正,因此在民间故事中,即使是非人类的狐仙,也体现出这样一个理想。所以,她为了捍卫人间大道、人间正道,不惜葬送了自己亲生儿子的性命,这实际上是具有了惩戒、劝勉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良好秩序的维护就是需要这样的形象。因此,这就是一个理想化的道义遵守者、维护者的形象,乡亲们称她为仙,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恩必报、诚实守信是狐仙与人交往所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这也是民众在求狐仙保佑时一定要强调“行好行善”“心诚则灵”的根据,其实也是民众生活中人与人交往原则的信奉与渴求。

因为其情感性和理想色彩的突出体现,狐身上基本的生物属性便成为次要之次要。她更多的是表现出一般人共有的为人处事的特点,带有人的情感与意志,体现着人性化的特点。这种物性和人性高度统一体现出的强烈情感化和理想化,使这个形象因此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而被后世读者广为流传。

结语

李半仙的故事虽然是以人的姓名为故事名称的,但是对其故事人物的刻画以及故事的价值意义的体现都是放在狐仙身上,故事也正是通过人和狐仙的对比中,刻画出注重情感化与理想化的统一的狐仙形象。故事没有着意于异类的生理性特点,而是结合其奇异特点,把狐仙放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利用异类不同于人类的特点,传递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感悟,更多的是赋予他们人的情志。狐仙像世俗人一样,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故事在给我们展示一个修炼前提的基础上,同时也把一个看重情感和家庭的狐仙形象塑造了出来。这种理性的光芒就在于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完全沉浸在自己小女子的生活目标上,所以,她的修炼有着更大的价值体现。情感化与理想化的大量加入使她们的社会性和思想性都大大加深,形象内涵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狐仙形象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狐仙半仙理想化
洪阳洞寻友
真假秘方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何事算命
世有白狐仙,一笑百媚生
唐半仙(下)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关于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的探究
赛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