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教学要“三化”
2019-01-07
当前,高中学校分班授课的模式难免会使学困生相对集中在个别班级。纵然,执教这样班级有很多不易——难管理、难出成绩、易被差评等,不过这样的相对集中也有利于因材施教。笔者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做得少学得好”。
1.考点串联简练化。
例如,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中,只让学生掌握“可拆”的物质,并将其概括为“三酸四碱”,“三酸”即盐酸、硫酸与硝酸,“四碱”即钾钠钡钙等,在此书写过关基础上,变形为记忆与 H+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Cl-、NO3-、SO42-),和OH-共存的阳离子(K+、Na+、Ba2+)。这样以离子方程式复习为核心,解决了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书写两个必考点。测试不仅合格率达到了100%,而且学生学得快。除了化繁为简抓住核心知识与观念的策略,具体和抽象相结合也是教学的好方法,如学生普遍反映方程式记不住,则可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抽象出规律(如图1),再从规律理解走向元素化合物应用。对“原电池”“吸放热反应”等考点,采取只记负极判定与放热反应的“半边”记忆法,也是简化妙法。
图1 物质间转换的多角度思维
2.问题解决程序化。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在无法在知识间建立起多点联结,表现为对于稍复杂的试题无法正确解答。采取“分台阶、小步走”的解题思维则可事半功倍。比如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可简化为“标变价、算升降、配系数”三步;阿伏伽德罗常数问题可简化为“圈数字、想公式、做判断”三步,等等。“动作分解”是对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是对知识间对应关系的分批落实,能有效减少盲目性。程序化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难点,步步为营地推进有助于学生自我测评并形成积极心理效能。
3.知识建构策略化。
框图推断及物质应用等考查内容,需要学生拥有较系统的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抓住反应原理将教材进行整合,依据考纲内容和要求将复习内容结构化层次化。例如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抓手切入,在复习掌握反应的(概念、表示、关系)基础上,落实认知物质氧化(还原)性的科学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型反应的书写技能,并能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构建物质转化关系,形成“横向酸碱纵氧还”的二维转换图式;在梳理物质转变途径时打破教材壁垒,将基础知识融入实际应用情境,将反应原理编织成立体网状,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推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