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何不敢频繁轰炸延安
2019-01-0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不仅侵略了国土面积是它25倍的中国,而且,仗着自己拥有数千架飞机的空中优势对中国的各个城市狂轰滥炸,犯下了滔天罪行。
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止,日军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半的时间里,日军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史称重庆大轰炸。
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在大轰炸中,日军先后采取了“高密度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无限制轰炸”,对重庆不论军用还是民用的设施进行了整体的、无差别、摧毁式的狂轰滥炸,先后造成了“五三惨案”和“五四惨案”、“大隧道惨案”、“8·19惨案”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使数以万计的民众伤亡。
然而,与此相反,日军飞机在1938年11月20日、21日两次轰炸延安后,却再也不敢轻易到延安狂轰滥炸了,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的次数,要比对重庆轰炸的次数少很多,延安遭受轰炸的损失也要比重庆大轰炸的损失少很多。
日军野蛮轰炸重庆后留下一片废墟
据统计,从1938年11月20日上午开始至1941年10月为止,日军虽然不断空袭延安,但是,延安因有准备,所受损失不大。据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报》统计,这期间,日机共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伤184人、死214人;毁坏建筑:公共房产1176间、石洞5座、民房14452间,另有基督教礼拜堂1座、房屋94间,天主教堂房屋75间,牲畜伤亡197头,毁坏粮食34.4万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停止了对延安的轰炸,直到日本战败投降。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日军飞机不敢在延安上空轻举妄动?原因有三:
一是防空准备得当。
自1937年开始,延安即着手采取措施,准备应付日军之空袭。据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的同志回忆,该校在1938年窑洞挖好之后,逐渐向外迁移,搬到北门外和东门外的几个山沟里……上级一再提醒,要注意防空。因此,除1938年11月20日上午,延安在遭受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时损失较大外(共投弹数百枚,炸死炸伤军民152人,毁房屋380间),后来的十几次轰炸,由于延安军民均住在窑洞里,并提高了防空警惕性,因此,损失不严重,比如,1938年11月21日,日军飞机第二次轰炸延安时,只炸伤了几个人和几匹马。
由于防空准备得当,因而面对敌机的轰炸,延安军民泰然处之,甚至,在敌机轰炸后,延安军民仍能有条不紊地将未爆之炸弹拆开,从炸弹壳里掏出黄色炸药,一筐一筐地抬下凤凰山,用马车运走。然后,用这些炸药当作染料,染出黄色的布匹,缝制军衣,炸弹壳敲成碎块儿,打造开荒用的镬和锄。
二是延安地势险要。
1938年2月,日军接连攻占长治、临汾;3月,日军又攻占运城、风陵渡,日军在临汾和运城修建了轰炸机的前进基地,轰炸延安的飞机就是从临汾和运城机场起飞的。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因此,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自古以来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经过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后,延安各机关、学校纷纷迁到山上的窑洞中。城内尚存的房屋,有的拆迁到北部,大部分迁到南郊。日机要轰炸,必须俯冲到丘陵沟壑里才能投弹轰炸,而纵横交错的丘陵沟壑实在是令日机飞行员头疼,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撞到沟壁上机毁人亡。
延安的险要地势实在是独树一帜,难怪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一小部分人马与胡宗南周旋了那么久,胡宗南硬是没有办法,炸炸不到,追追不上,逮逮不了,只能是望沟兴叹,日机也是如此。尤其是,只要在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设置防空武器,日军飞机轰炸延安时,便面临着随时被击落的危险,甚至是有来无回。
三是配备高射机枪。
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日军飞机两次轰炸延安,轰炸时,之所以炸死炸伤150余人、牲口90余头,炸毁民房380余间,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延安没有防空武器——高射炮、高射机枪,所以,日军才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轰炸延安。1938年年底,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前,制枪能手刘贵福曾带领15名军工工人从山西太原来到了延安,被分配到延安兵工厂。当他们知道了1938年11月20日和21日两次轰炸延安的惨景后,个个义愤填膺,决心造出高射机枪,保卫党中央毛主席,保卫延安。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在延安以东约8公里的一个山沟里,有个柳树店村,这里柳树成荫,一条小溪从山沟流入延河。后沟有个小庙,延安兵工厂就在小庙和附近的窑洞里,斯诺曾经到这里采访过,称赞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工作。
当时,窑洞里存放着许多直罗镇战役缴获的坏机枪,一直没有修出来,刘贵福带领工人不到两个月就修好轻重机枪达100多挺,后来又制成了哈奇开斯机枪“装弹修正器”,保证了机枪的连发性能。看到修好的重机枪,大伙经过深思熟虑又有了个大胆的设想:将它们改造成高射机枪进行防空保卫战。
经过细心研究,大家决定在重机枪上装上三脚架,改装成高射机枪。他们用马克沁重机枪做枪身,加一个底盘和扇形平齿轮,从底盘引出两个握柄,用来控制单发、连发、转动和升降;三脚架中间有转轴和底盘的转座相连,三条腿用8毫米的铁管镶在转座上,腿上配有拉杆,可调节松动,稳定三脚架。很快,兵工厂就造出了两挺高射机枪,一挺放在清凉山山顶、一挺放在宝塔山山顶,两挺高射机枪射出的子弹形成一道交叉火力封锁网。虽然没有打下日机的记录,但从此,日军的飞机再也不敢轻易骚扰延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