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石山县别藏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目的

2019-01-07金丽萍

甘肃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总面积坡面植被

金丽萍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1

一、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范围包括积石山县太子山林场、中嘴岭、小关乡、别藏镇、铺川乡和临夏县营滩乡6个乡镇境内9 488.93hm2的范围,项目区涉及积石山县和临夏县两县。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 566.47hm2,占总面积的90.28%。

(一)自然概况

研究区总体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最高海拔在流域的太子山林场,由于长期的土壤侵蚀作用,形成了沟壑纵横、山梁起伏、沟梁交错的地貌景观,地形支离破碎的地形地貌。在梁峁和缓坡上大部分地方多为黄土覆盖,土层较厚,耕地较多。从梁顶到坡脚越往下土层越薄有红土层裸露。主要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有灰钙土、黄绵土、黑垆土,根据州土壤普查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黄绵土表层疏松,透水性好,土壤肥力低,结构差,质地多为轻壤;红土质地粘重,透水透气性差,耕地阻力大,保水保肥性强。土壤肥力低的原因除了土地本身的质地条件外,与水土流失有着直接的关系。流域内植被主要有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类。由于长期的过度破坏加上区域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植被群落单一,浅山丘陵地带已多为人工植被所替代。主要牧草有猪毛蒿、猪毛菜、小白蒿等,阴坡植被较好,主要有冰草、早熟禾、乳白香等。项目区内乔木主要有杨、柳、榆、槐,零星的分布于农户庭院周围,不能达到郁闭效果;灌木主要有柠条、甘蒙柽柳、毛刺;经济林主要有核桃树、花椒树。本项目在甘肃气候分区上属于温带半湿润区,气候特点为冷暖兼有,干湿各异,优劣悬殊,灾害频繁。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霜冻、冰雹,春末初夏主要有干旱、冰雹、暴雨,秋季有连阴雨和霜冻。由于项目区沟道内无常流水,地下水资源贫乏且埋藏较深开发利用价值低,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所以流域内人蓄饮水主要依靠天然降水。2013年之前在交通便利的别藏镇、小关乡一带通过建设人引工程大部分农户都接通了自来水。

(二)社会经济状况

别藏河流域涉及积石山县太子山林场,中嘴岭的大茨滩村、小关村,小关乡的大寺村、小关村、吴家堡村,别藏镇的红星村、吴家堡村、纳莫沟村、旧城村、甘藏沟村、吊地屲村、杨家岭村、戴家山村、桥头村,铺川乡的阳山村、尕王家村、湫池村、元岭村、铺川村;临夏县营滩乡的沙泥锅村、营滩乡、右旗村,共1个林场、4个乡镇22个行政村。流域内主要民族为回族、汉族和保安族,现有人口21 684人,其中农业人口21 032人,农户1 843户,劳动力10 808个,人口密度268人/km2。流域总土地面积中农耕地4 816.88hm2,占总面积50.76%;林地面积1 860.70hm2,占总面积19.61%;草地面积127.07hm2,占总面积的1.34%;交通、村庄用地946.04hm2,占总面积的9.97%;未利用地1738.24hm2,占总面积的18.32%。由于土地利用率不高未利用面积大;土地结构不合理,粮食生产基本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要,但基本农田在村民小组之间分布不均。由于受自然条件、土地、社会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林业发展较慢,能提供林副产品发展经济的数量较少;牧业用地少,以分散的家庭养殖为主,荒坡放牧现象较为突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较低、财政收入不平衡、项目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活普遍困难、发展缓慢是本流域社会经济状况的总体特征。要改善当地贫穷的经济现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入手。

二、水土流失原因

坡陡沟深,地面起伏不平,山地并存,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区内坡度大于15°(扣除村庄、道路)的土地面积3 642.4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8.39%,是主要的产流产沙区,水土流失严重。

土质疏松,土壤抗冲力差,土壤结构松散、多孔,易于产生崩塌和透水,导致沟头延伸,沟岸扩张,产生流失。

稀疏的植被,由于干旱少雨,荒坡过度放牧,地表缺乏植被的有效保护,裸露地表遇强降雨极易引发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

研究区自然条件严酷,生产力低下,农民为了维持基本生存,陡坡种植、过度放牧等降低和破坏了土壤的抗蚀能力,村道路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加大了冲刷强度,加速了沟头前进速度。

三、项目区存在问题

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0.28%。侵蚀程度严重,中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4.44%,强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6.81,极强度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4.18。坡耕地、荒坡面积较大,土地产出率低,治理难度较大,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并不均,林草成活率低,保存率低,造成了同块地上重复造林、重复投资、延长了治理周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梁峁起伏,地形破碎,坡耕地坡度陡,分布广且不集中连片,修梯田有一定难度。

四、水土保持主要措施设计

研究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依据为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土壤条件等,并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地貌部位、空间结构以及治理与开发等问题,充分反映区域的生态经济要求,在明确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在不同地类上布置相应的措施。

(一)梯田规划

本项目区内现有的基本农田包括梯田和少量的水浇地,基本能满足农民口粮自给的问题,在积石山县的别藏镇旧城村、小关乡小关村、别藏乡吊地屲村;临夏县营滩乡沙泥锅村、营滩乡右旗村规划梯田。根据区内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选择坡度缓的、离村庄近的坡耕地5°~15°进行坡改梯,尽量的把原有的梯田连成一片,新修土坎梯田627.98hm。

(二)水保林规划

根据造林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在中嘴岭大茨滩村、别藏镇旧城村坡度在10°~20°的坡面种植甘蒙柽柳;在铺川乡尕王家村、铺川乡元岭村坡度在10°~35°的坡面种植柠条;在别藏镇杨家岭村、铺川乡尕王家村坡度在15°~30°的坡面种植刺槐;在临夏县营滩乡沙泥锅村坡度在<5°的坡面种植花椒和大接杏。

(三)人工种草

根据气温、土壤、降水、光照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条件满足人工草地的要求,将太子山林场、中嘴岭大茨滩村、小关乡大寺村、别藏镇旧城村、小关乡吴家堡村、别藏乡吊地屲村、别藏镇杨家岭村、铺川乡尕王家村、铺川乡元岭村、临夏县营滩乡沙泥锅村、临夏县营滩乡右旗村现状大于25°的坡耕地和5°~15°的坡耕地布设为人工种草。

(四)封禁治理范围

因项目区内人口密度小,而荒坡面积大,所以为防止人为活动的破坏,确保天然植被的安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对牛、羊群易进入的荒坡和荒沟采取封坡禁牧育草的措施。对太子山林场、中嘴岭大茨滩村、小关乡吴家堡村、小关乡小关村坡度在10°~25°的坡面进行封禁治理。

(五)谷坊的布设

研究区总体支毛沟较多,且下切严重,为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沟岸扩张、稳定沟坡,在地质地形土质比较良好、无孔洞、的沟底或者岸坡布设谷坊群。比降在5~15%的支毛沟布设谷坊,施工过程中因尽量减少工程量,增大库容、最重要的是要便于施工。

(六)沟头防护

为防止沟头前进、保护坡面不被切割而在沟头修建的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更有效的发挥水保作用。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沟壁高低,沟头形状在沟道比降较大的I级支毛沟布设蓄水式的沟头防护共41处,总长8.11km。

(七)修建乡村道路

各个村都有通往外界的简易公路,2013年刘家峡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中对别藏河流域共规划农耕道路5km,主要是满足了梯田修建的施工道路,并考虑后期作为农民耕作道路使用,道路修建要保证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能进入每个施工作业区,并且要满足今后机械化耕作的机具能顺利进入每一个耕作区,还要考虑路面有一定的防冲设施,以保证路面完整、畅通。

五、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治理,区域蓄水保土效果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得到了控住,避免了土壤养分的流失,改善了农作物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农作物的产值。并且区域内的林草覆盖率面积有所增大,林草郁闭度大幅度提高,改善了区域小气候,起到了调节湿度、增加降雨、降低风速的作用,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转化,区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住,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有效的抑制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总面积坡面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辽西春季解冻期褐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特征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风景园林施工坡面绿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